《中国石油石化》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
制”剩“之道
媒体:《中国石油石化》 发布时间:2017/12/7 10:25:10
绝对过剩1亿吨 2020年,计入尽可能多的油品出口,我国炼油能力仍将过剩1.2亿吨。 文/周志霞 低油价时代,炼油成本低,炼油行业的日子过得比蜜甜。 我国炼油行业利润高,引得民企国企争相进入。“十三五”期间,民营企业和国企新增炼油能力共计1.2亿吨/年。 这样的新增产能在我国炼油能力过剩的今天格外乍眼。 随着新增能力的增加,未来“绝对过剩、炼油开工率进一步下滑、终端市场恶性竞争还将加剧”这样的字眼接踵而来。 1700亿的利润驱动 2016年,我国炼油行业整体利润高达1700亿元,比2010年700多亿元增加近3倍。 这个数字虽然晃眼,但在行业预料之中。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断崖式下滑,接下来的2015年到2017年,国际原油价格保持低位震荡。低油价时代,炼油成本降低,炼油环节利润相对可观。这可从两大石油公司近两年业绩报告里得到验证。中国石油2015年炼油板块实现了2011年以来的首次盈利。2016年两大石油公司在上游勘探板块巨亏的情况下,炼油业绩大放异彩。中国石油实现经营利润275.65亿元,同比增利228.75亿元。中国石化实现经营收益更高达562.65亿元,同比增加168%,为历史最好业绩。 “原油价格保持低位震荡是炼油盈利的黄金期,2017年炼油板块会继续保持高盈利状态。”有分析师表示。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油气改革逐渐深入,我国原油进口权和进口使用权向民营企业逐步放开,地方炼油能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截至2016年底,国家对22家获批的地方炼厂发放了每年8193万吨的原油使用配额,再加上成品油地板价出台,民营企业在今年也迎来最好的日子—原油进口量暴增、开工率不断创新高,利润也颇为可观。 “我们装置这两年都是满负荷运行,开工率达到120%~130%。”最大的民营炼油厂之一山东京博石化副总经理崔宪峰说。 崔宪峰告诉记者,京博石化一次加工能力350万吨/年,2014年炼油收入200亿元,利润达到1亿多元,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2亿余元。不仅是京博石化,在新近公布的中国民企500强榜单中,山东东明石化、京博控股等五六家民营炼化企业的营业收入高达500亿元人民币以上。 新增炼油能力1.2亿吨 炼油利润高,引大型民企国企争相进入。 5月15日 ,位列今年全国民企500强之第34位的荣盛控股集团旗下的荣盛石化发布公告,以其主导的浙江石化4000万吨/年一体化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为2000万吨/年,项目地点为舟山石化,计划2018年投产。二期项目同样为2000万吨/年,计划于2019年投产。目前项目已得到国家环保部和浙江省发改委的核准批复。 2020年前,民营企业增扩的炼油项目何止这个数字。 翻开我国《“十三五”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大型民营企业主导的炼油石化项目规划历历在目。 2016年8月被列入发改委“推进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重点推进项目”的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项目现已进入加速建设时期,预计2017年底投产。盛虹石化1600万吨/年炼油、280万吨/年芳烃、110万吨/年乙烯项目预计2019年建成投产。 河北一泓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5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落户河北曹妃甸,目前正在建设过程中。 再加上其他地炼新增的500万吨/年产能,2020年,民营企业炼油项目将至少新增7600万吨。 不仅行业内热情高,其他行业也想分一杯羹。 “河北曹妃甸一个做高铁冶金行业的公司,同样是开工率2/3,这两年改行做炼油了。”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王辉(化名)说,“挣钱的确是根本。” 相对民营企业纷纷增能,国企同样也有新增项目,但新增势头逊于民企。 5月6日,中国石油云南石化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已经开始投产。4月下旬,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1000万吨/年开始投产。与此同时,中石化和科威特合资的1000万吨的/年中科大炼油项目去年正式开工等。再加上中石油华北石化(改扩建)的500万吨/年、中海油大榭石化(改扩建)的600万吨/年炼油能力,国企2020年前新增能力约为4400万吨。 总计,2020年我国将新增炼油能力为1.2亿吨。“没有记录的项目应该还有。”中国石化内部人士表示。 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与前些年建造的一些单一炼厂相比,这些新增的炼油石化项目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提倡的大型化、炼化一体化标准。”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朱和说。 上述多个大型炼化项目均来自“十三五”期间我国规划的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七大基地均位于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开发地区,同时也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核心承载腹地和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战略的集中辐射区域。 在后期的投资建设方面,这些新增炼厂严格按照国家产业布局来实施。在规模上,均是1000万吨/年以上的炼油项目,体现出大型化的特征。尤其是浙江石化,一旦如期建成,将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炼油企业,跻身世界级大炼油行列。 在实现了规模化、大型化的基础上,炼化一体化的特点也格外突出。例如刚刚投产的中国石油云南石化项目,从装置结构来看,采用的是常减压—渣油加氢脱硫—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全加氢加工流程,其加氢装置已处于世界顶端水平。 民营炼化企业在炼油工艺流程与装置组合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各具特点。例如,浙江石化项目通过炼油、化工、芳烃一体化的流程安排,优化各种工艺过程的原料,体现炼化一体化。盛虹石化则按照炼油、芳烃、乙烯一体化模式设计,使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油品及化工产品市场时灵活性增强。 “与之前两大石油公司由上游往下推不同,现在民营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从下游往上游做。”王辉说。 除了国家规划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项目外,中国石化炼油加快转型升级可谓领跑群雄。中国石化“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2000亿元,打造茂名湛江、镇海、上海和南京四个世界级炼化基地。中石化内部人士表示,基地化发展原则是控制炼油能力,满足油品质量升级要求,多产化工原料,同时优化产品结构,迈向中高端。 “以茂湛一体化基地为例,湛江有大港,茂名石化和地处湛江东海岛的中科大炼化在原油进口环节可以协调优化。高油价时用石油做乙烯原料没有竞争力,中科炼化可以用别的组分生产乙烯。在低油价下,又可以转而利用石脑油作原料。”中石化茂湛炼化一体化领导小组组长余夕志表示。除此之外,广东茂名石化是个老企业,具有人才、人力和技术优势,茂堪一体化可以更好地配置优化利用资源,优化产品结构。 绝对过剩 民企、国企争相新增炼油产能,虽然符合我国炼油行业集约化、大型化、一体化标准,但实际上我国炼油产能过剩已有四年有余,以至于许多人忘记了曾经有过油荒的日子。 2000年到2011年,我国GDP增长率均在8%以上,2007年时一度达到14.2%。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油品消耗不断增加。2000年2亿多吨的炼油能力无法满足国家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油荒”的现象随处可见。 “加油站员工躺在椅子上睡觉,面对来加油的车辆,他们只能慵懒地向司机摆手示意没油。那时一个区域上百家加油站无油可加太常见了。”业内人士说。 2006年,随着国家发改委对海南炼化项目的审批通过,我国大规模改扩建炼油产能的时代拉开序幕。此后,大连石化、青岛炼化、惠州炼化、泉州炼油等千万吨级的炼油厂相继投产。 与此同时,在快速增长的油品需求刺激下,山东和东北等地区的地方炼厂也遍地开花,为我国炼油能力的激增加重了砝码。 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9年我国炼油能力从2.76亿吨猛增至4.77亿吨,激增了72.8%,稳居世界第二。“十一五”成为我国炼能投资的最高峰,年均增长率超过10%。 万没想到,2013年国家进入经济增长新常态,需求增长大幅放缓,其中作为成品油主力的柴油滞销、汽油增长减缓。 “炼油项目建设毕竟是有周期性的,已经开始建了不能停,但到真正投产时已开始过剩了。”朱和说。 据统计,2011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4亿吨,2012年达到5.75亿吨,2013年又新增炼油能力3950万吨。当年炼油行业能力超过了6亿吨,汽柴煤油品从净进口转为净出口,正式进入过剩期。 这两年随着炼油高额利润的增加,每年仍有3000多万吨的新炼油能力在增加,截至2016年底,我国炼油能力已达7.84亿吨,占全球炼油总能力的15%。而2016年中国原油加工量为5.4亿吨,“按照85%的合理开工率计算,炼油能力只需要6.31亿吨就够了。相比7.8亿吨/年的炼油能力,总体过剩达到1亿多吨。”业内人士说。 我国炼油行业过剩已经如此严重,为什么企业的热情只增不减? “有时我们业内的人也感到纳闷,这个行业过剩这么严重,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民营企业老板争相进入。”一民营炼油老板直言。 “挣钱是主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前几年国家审批权的下放对民营企业也是一个极大的利好。”王辉说。 2014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的通知》,新建炼油及扩建一次炼油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中,列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能源发展规划、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扩建项目由省级政府核准。 “国务院审批权下放,有一些炼油项目委托省级政府核准,相比以前都由国家发改委审批就容易很多,因为地方投资主管部门在地方炼油扩能项目上有决定权。”王辉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国家下放炼油项目审批权后,截至2016年6月底,地方政府已批准6个千万吨新建炼化项目及2个大型改扩建项目。 相比民营企业炼油产能增加,国企新增的炼油产能多数是多年来一再缓建的项目,例如中国石油云南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和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 “这些项目一再缓建和这几年国内炼油能力过剩日益加剧不无关系。”朱和说。 无论如何,随着这些新增能力的上马,我国“十三五”期间的后4年每年还将新增炼油能力3000万吨,2020年我国炼油能力达到8.7亿吨,在尽可能增加成品油出口以后,我国炼油能力还将过剩1.2亿吨,过剩形势越发严重。 早在2016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集团原董事长傅成玉也曾表示类似看法,“随着近年炼油项目增加,2020年炼油能力或将达9亿吨,或比钢铁过剩还严重。” “说过剩形势越来越严重,因为与现在相比,未来的过剩是一种绝对的过剩。”朱和强调,就是把降低炼厂开工率、努力增加成品油出口当成一种常态的情况下,还过剩如此之多。 随着炼油过剩的加剧,我国目前存在的炼油开工率逐年下降、石油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的现象都将成为一种常态。 76.7%的开工率还将下降 炼油能力过剩愈演愈烈, 两大石油公司近期爆出减产计划。 7月4日,有媒体爆出,中石化计划自10月开始执行减产计划,将每月的加工量减少100万吨左右,约合每天24.4万桶。中石化旗下的部分炼厂甚至已经调低了8月和9月的成品油产量。此外,中石油下属炼厂如大庆石化2017年的原油计划加工量同比下降10%以上,锦州炼厂、独山子石化等炼厂亦有降低产量的计划。 “今年以来,国内仍有大型炼厂投产,供应不断增加,但需求持续低迷。成品油市场供需矛盾将愈加严峻,炼厂低开工率或成为常态。”分析师表示。 如分析师所言,受炼油产能过剩的影响,2012年以后的这几年,我国炼油开工率逐年下滑,已经形成常态。 据了解,两大石油公司的炼油开工率由于有不定期检修,一般情况不能开得太满,但正常开工率为85%左右。 “这几年过剩这么严重,炼多了,出口也成问题,所以年年下调。”一国企公司领导说。 据统计,早在2013年两大石油公司炼油开工率为87.7%,2015年这个数字是86.2%,2016年降为82.9%。 与国企不同,“两权”放开后,地炼的发展活力骤增。截至2016年底,国家对22家地炼发放8193万吨/年原油使用配额后,其全年进口原油量由2015年的110万吨猛增至4490万吨,总量已占国内原油进口总量的11.8%,增量占2016年全国原油进口增量的74.4%。 由此,2016年地炼原油加工量达到1.02亿吨,占国内原油加工总量的18.8%,同比大增26.1%。 与此同时,地炼开工率逐年上升,2014年地炼开工率为37.8%,2015年这个数字变为41.1%,2016年更是大增12.8个百分点,开工率达到52.6%。目前平均下来我国炼油开工率为76.7%。 随着我国炼油能力过剩加剧,“未来我国开工率还将下滑是一定的。”业内人士大胆预测,“到2020年新增这1亿吨的产能上来,成品油出口再到极限,我国开工率或将降到65%。” 这样的开工率不仅偏低不合理,最重要的将大幅降低炼厂的效益和效率。 降价幅度2.3元/升 近期,“直降1元”“直降6角”的标语在各地加油站随处可见。 “价格战”一词在业内人看来都不陌生,这些年或多或少一直存在。然而4月以来,我国成品油“价格战”愈演愈烈,在这场价格战中,除了诸多民营加油站外,中石化、中石油也罕见地加入了进来。据报道,一些竞争激烈的地区降价幅度已高达2.3元/升。此次“价格战”堪称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一次。 成品油终端市场价格战,中端炼油链条自然脱不了干系。 “造成现在这种价格混战的局面,主要是越来越多的地炼取得原油进口使用权,炼厂吃上了细粮,汽柴油产量大幅增加,一再挤占主营炼厂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员表示。 地炼开工率逐年上升,目前汽柴油市场份额达到23.8%,同比大增4.2个百分点。受地炼冲击,中石化、中石化等主营单位份额则从2010年的90%降至2016年的76.2%。 再加上,今年5月,按国家发改委的有关意见要求,民营炼厂暂时失去了成品油出口权,加大了国内市场的供过于求,其成品油库存只能在国内消化。 截至2016年,地方炼厂成品油产量高达6280万吨,环比增加35.8%。 受此影响,2017年一季度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加油站销量首次出现下滑。“不管是单站销量还是零售限价均出现超过3%的同比下跌,销售压力骤增。”中国石化内部人士说。 销量下降,库存压力大。在大力促销的同时,目前中国石化已经停止了以往每月按计划向地炼采购汽柴油资源,以加快排库的速度。 两大石油公司加油站销售压力大,近几年地炼却还想在加油站终端分一杯羹。“虽然地炼汽柴油批零价差比较大,但一旦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炼油产业的利润将大幅下降,民营加油站将会成为未来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命门’。”一地炼企业高层说。 目前地炼企业只有423座自有加油站,不足山东加油站总数的5%。这位地炼高层认为,油价的高低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地炼企业来说,只有当炼油化工及加油站一体化后才是地炼企业的生存之道。 “国内依然有大炼油项目上马,资源供应继续增加,需求方面又放缓,地方炼厂无法经营成品油出口,未来再进行加油站的扩张,国内竞争趋势一定是越来越严重。”王辉说,未来竞争加剧或将是一种常态。 制“剩”之道(第二篇) 成品油出口并非化解产能过剩的灵丹妙药,还需从根本上淘汰落后产能。 ○文/本刊记者 周志霞 产能过剩的背后是低端产能结构过剩。如何化解? 我国在提升一体化程度的同时,希望进一步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几年过去,效果虽有,但总体并不理想。 成品油出口并非化解产能过剩的灵丹妙药,形成多元化竞争的格局,还需从根本上淘汰落后产能。 绕了一圈又回到原点。这回余下的时间不多,时不我待。 一放一收 双管齐下 炼油能力过剩已经四年有余,如何化解? 早在2014年,国家对调整炼油产业可谓双管齐下。一方面2014年9月从提升我国炼油行业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方面下手,下发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另一方面在着力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炼油行业优胜劣汰与产业升级方面。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解决地方炼油企业原油供应问题为基础,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石化产业重组改造和基地建设。 为何从这两方面入手,还得从我国炼油能力过剩的结构说起。 截至2016年底,我国炼油能力达到7.5亿/年,已占全球炼油能力的15%,居世界第二,但平均下来规模仅为405万吨/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54万吨/年。 “其实我们看到的数字,很大的因素也是由于中国平均规模低,把世界平均水平拉低了。如果把中国的替除掉,我国的炼油规模还达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王辉(化名)说。 中国炼厂平均规模水平低一方面体现在一体化、集约化程度低,另一方面体现在低端落后产能多。 一体化、集约化程度方面,中国目前虽已形成24套炼化一体化(炼油、乙烯、芳烃)联合装置,其中14家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一体化企业,9家企业实现了炼油、乙烯、芳烃联合生产。但国内炼厂加工装置灵活性、不同情况下的应对能力、生产和营销计划还未达到高度市场化程度。“目前我国石化产业炼化一体率只有约10%,整体水平仍然明显偏低。”王辉说。 举个鲜明的例子,中国石化镇海炼化是国内排名第一的炼化企业,年炼油能力达到2300万吨。但在全球年炼油能力2000万吨以上的企业中,镇海炼化仅排名第18位。 “反观美国和欧洲的石油化工企业中,小企业并不是特别多,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已成为国际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之一。”王辉告诉记者。由于炼油化工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在物料和能量利用之间存在很多优化的可能性,可以充分利用原油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例如美国的石脑油和乙烷裂解轻烃装置可以相互切换,灵活装置能力达到50%以上。 “我国炼油行业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产能过剩,而在于存在过多的落后产能,也就是低端产能结构过剩。如果把这部分小型炼厂淘汰掉,我国的炼油产能是不过剩的。”王辉告诉记者。 由此,我国炼油行业在提升一体化程度、优化产业布局方面,《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中石化打造四大炼油基地应运而生。同时国家给予民营企业同等的发展机会,提供诸如经申报审核放开“两权”的政策扶持,进一步促进淘汰落后产能,以此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行业似乎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在《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政策引导下,国企、民企炼油项目纷纷上马。数据显示,随着四个世界级炼基地和七大石化基地建成,我国炼油能力还将有大幅提升。其中四大炼油基地炼油能力将达1.3亿吨/年,占中石化炼能的45%、全国总能力的17%。七大石化基地2020年我国炼油综合加工能力将达7.9亿吨/年,乙烯、芳烃生产能力分别为3350万吨/年、3065万吨/年,将分别占全国总产能的40%、50%和60 %。 一体化、集约化程度提升的同时,我国近几年淘汰落后产能又怎样呢? 淘汰难 “的确是停产了,而且是永久性停产,厂子里的工人已经分流或者被遣散。”中石化西安石化内部人士表示。 随着我国炼油过剩的加剧,淘汰落后产能已迈出实质性步伐。 中国石化西安石化的彻底关停正是国企淘汰落后产能的产物。但国企中类似西安石化这样命运的并不多,从总量看也是少数。早在2016年中国石化炼油事业部主任赵日峰表示:“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石化所属企业存在用工总量大、社会包袱重困难。推进淘汰落后产能最大困难就是妥善安置好富余人员。” 相比炼油能力较强的国企,民营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也下了一些功夫。 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符合条件的原油加工企业在淘汰一定规模落后产能前提下可使用进口原油。 民营企业为了最大程度享受到这份政策红利,纷纷加入到了淘汰落后产能的阵营。“我们公司2015年淘汰了230万吨炼油能力,并承诺通过实施质量升级改造于当年底完成国V标准汽柴油质量升级,由此发改委批准了公司使用进口原油331.2万吨/年。”京博石化副总经理崔宪峰说。 和京博石化的情况类似,这两年随着国家加大力度发放了原油使用配额,民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2015年,包括京博石化、东明石化、亚通石化、天弘化学等12家民营企业共淘汰落后产能3477万吨。加上中石化和中化淘汰的580万吨炼油产能,我国合计淘汰炼油产能4057万吨。2016年,包括鑫月燃化、恒源石化、鑫海化工等7家民营企业共淘汰落后产能1786万吨,加上延长石油淘汰的300万吨炼油产能,我国合计淘汰2086万吨炼油产能。 这样,这两年承诺或实施淘汰的落后炼油能力合计达6143万吨,其中民企和地方企业淘汰5563万吨,占总淘汰能力的90.6%。 “但按照200万吨/年以下的炼厂150家占我国产能14%,淘汰落后产能的数量远远没有达到。”王辉说,不仅淘汰数量没达到,而且这两年地炼每年淘汰的的落后产能也有一定的水分。 这种水分为两种。一种是原本就是五六年不用的老装置,甚至是“废铜烂铁”被充为“淘汰落后产能;另一种几家炼油能力只有几十万吨的小炼厂,抱团“取暖”来获得原油进口使用配额。 那么,是什么让它们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呢? “这些小型炼油厂多数都是早年间一些地方未经批准撤回自新建、扩建的一些炼油厂,无论从规模上、技术水平都属于落后产能,唯一盈利的办法就是靠避税。”王辉说。 避税以后有多大差距,对比一下就知道。国有炼厂加工吨油的税费为1500元~1600元,经过避税后的小型炼厂吨油税费则在几百元不等,少的吨油税费只有100元~200元。 “如果合理交税,这些小型炼厂都是亏损的。”王辉说。 关于税收的问题,一位较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人士表达了看法,“其实站在我们的角度,也不希望这样的炼厂存在。它们长期给市场造成一种无序的竞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炼厂行业具有周期性,让它们调整优化又没有这样的实力。对于企业自身来讲,企业就是生命。因此,真正淘汰起来确实挺难的。” 不管怎样,近几年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在炼油能力过剩加剧的情况下,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意识还在逐渐增强。例如,京博石化目前炼油产能占比50%以上,计划“十三五”期间投入120亿元,进一步延伸产品链,拓展调整产品结构,将炼油产能降到35%以下。调整后的产能结构是炼油占1/3、化工占1/3、原料占1/3。 规模小的炼厂淘汰难,面对我国近几年仍以每年新增炼油产能3000万吨的增长压力,如何消化国内过剩成品油?业内不少人士把眼光投向成品油出口,把化解国内炼能过剩寄希望于此。 出口将达5000万吨 我国成品油出口不断扩大的背后是我国成品油需求增速逐渐放缓。 2016年我国成品油消费量28948万吨,同比增长5%,其中汽油同比增长12.3%,柴油同比下降1.2%。 由此,在成品油需求放缓、国内炼油产能增加的情况下,成品油出口成为平衡市场的重要途径,且随着炼油过剩的逐渐加剧,我国成品油出口量“井喷”式增长。 查看近几年我国成品油出口逐年增加的数量,年年创出新高,称之为”井喷“的确不为过。 2012年时,我国成品油净出口量仅为495万吨。2013年我国成品油出口跃升至968万吨,2014年1485万吨,2015年2135万吨,每年均以40%~50%的速度猛增。到了2016年,成品油出口同比增长57.8%,增至3355万吨,已占国内成品油产量的近10%。 2017年成品油出口量还将继续增加。日前,国家商务部大幅上调2017年第三批加工贸易成品油出口配额,为906万吨,这个数字是第二批额330万吨的近三倍。截至当前中国已发放了3批共计超过3300万吨的成品油出口配额。 “显然这个量是不够的,预计今年成品油出口可达4000万吨。”朱和说。 “因为近两年淘汰了一些落后产能,再加上成品油出口猛增一定程度缓解了我国炼油能力过剩的压力,给业内人士造成了我国炼油过剩已不那么严重的错觉和假象。”朱和说,事实上截至2016年底,我国炼油能力仍净过剩7000万吨/年。 还有这么多的过剩产能,2020年前又新增1.2亿吨/年炼油能力,然而未来国内成品油需求在新常态下仍将继续有所放缓,因此成品油出口仍将大幅增长。 受未来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汽车保有量、天然气及电动汽车替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20年国内成品油需求量为3.7亿吨,年均增长率只能达3.5%。”业内人员表示。 “淘汰落后产能缓慢的情况下,成品油出口成了主要缓解产能过剩的手段,2020年成品油出口或将进一步升到5000万吨以上。”朱和告诉记者。 为了化解,过剩加剧就增加出口。然而,未来我国成品油出口的主要地区亚太,能否承受那么大的量,是个未知数。 因为亚太地区成品油市场并非风平浪静。 亚太市场风起云涌 “未来亚太将是世界炼油能力过剩最为严重的地方。”朱和说。 据了解,近几年向亚太地区出口成品油的国家主要是中国、印度、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从2016年汽煤柴成品油净出口量看,韩国、印度加起来约为1亿吨、中国3000多万吨、新加坡3000万吨,再加上日本近1000吨,中东、俄罗斯也有一定量成品油向亚太出口,共计约2亿吨的汽煤柴油品出口量。 朱和告诉记者,目前亚太成品油市场总体是饱和的。未来作为世界主要的油品消费地区将成为油品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 一方面目前以中国、印度、韩国、新加坡、日本等为主的成品油主要出口国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印度还在计划进一步增加炼油能力,在增加国内供应的同时扩大对外出口。其中,最大的项目当数印度与沙特阿拉伯合资新建的6000万吨/年大型炼厂。随着该大型炼油项目的投产,印度炼油能力也将提高30%。 另一方面未来亚太传统的主要成品油进口国,包括印尼、越南、缅甸、柬埔寨等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正在推出新建和拟建炼厂计划。2020年前后将有一批炼厂陆续投运,其成品油自给程度将有大幅提升,从而使亚太成品油出口市场提升空间受到压缩,出口市场甚至可能有所萎缩。 不只这些,目前中东地区以沙特、伊朗、阿联酋、科威特等国为主的国家近年来炼油能力不断扩张,跨区出口贸易特别活跃,而主要出口目标正是亚太和欧洲等地。 这样看来,亚太市场成品油出口市场的确不容乐观。 按目前成品油出口形势看,2020年我国成品油出口将达到5000万吨以上。“这样的竞争形势下,难免会有成品油出口不畅或者受阻现象发生。”朱和说,就算我国可以正常出口,届时将超过韩国和印度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成品油净出口国, 带来的副作用将是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一些与扩大出口相关的运行体制机制和储运设施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由于亚太地区新增炼油项目较多,炼油能力过剩加剧,该地区炼油毛利仍将处于全球较低水平。预计2017年,全球炼油毛利低于2016年的水平;2020年前,全球炼油毛利预期低于2015年的高峰期。 这样的一个竞争市场,而我国炼油企业仍存在生产和运输成本高、品质与目标市场差异大,接卸港口配套设施不健全不适应等问题。 到时能否竞争得过呢? 化解需要动真格 亚太市场产能过剩形势同样严峻,我国一味靠不断加大成品油出口并非是缓解炼油产能过剩的灵丹妙药。 “其实就算不从过剩的角度去看,我国环保要求日益严峻,从环保角度上看也不适合走‘大进大出’的发展之路。”朱和说。 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测算,加工每吨原油排放0.36吨二氧化碳。2016年净出口的成品油加工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已达2350万吨之多,若2020年成品油出口量增至5000万吨,将有更多排放的二氧化碳留在了国内。在国内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的形势下,朱和告诉记者:“这样把‘更多清洁送出国门,让更多的污染留在国内’的做法,并不合算。” 由此,我国还需从自身下功夫。最为重要的是国家在炼油产能过剩加剧的情况下,相关部门要宏观控制好行业的增量和存量,炼油企业更要调整,做强做好存量,严格控制高标准地做精做优增量。 目前两权放开以后,民营企业比较活跃,在增量方面,除了一部分是央企原定并一再拖延的自建或中外合资项目,大部分是地炼拟开建获得地方批准的项目,都是向规模化、炼化一体化方向发展。“这样是好事,有利于市场整体提升,但我国要结合目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成品油增速放缓,目前炼油产能过剩加剧这些不争的事实,进行统筹管理。无论是央企还是民营企业,一视同仁,整体控制产能扩张的数量和投资的步伐。”朱和说。 存量方面,国家要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严格控制和适当提高炼油准入门槛,把现有的项目做好做强。 “此外,单靠国家行政手段也许还解决不了过剩的问题。相关部门还需要用市场手段来优化资源的配置,一方面将价格放开,一方面完善成品油税收。”王辉说,只要国家定好规则,无论民营企业还是央企都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合理竞争。 “国家从存量和增量上下功夫,对于企业来讲要有前瞻性,全盘考虑,看到这个行业的风险性,新增产能要慎之又慎。”王辉告诉记者。 虽然一体化方向发展是好事,但炼化一体化意味着什么都要做,都要专,企业要具备化工原料、仓储管线、原油燃料油批发渠道等。民营企业未来是否有这样的实力要考虑清楚。另一方面,全球炼油产能过剩形势加剧,未来的行业前景不会永远繁荣,有高潮也会有起伏,盈利也将进一步摊薄,以至于到微利。由此,企业发展新增项目切不能完全按照现有的毛利水平来测算未来炼厂建成之后可能的盈利。 由此,需要全国上下一盘棋,综合下大力气来化解目前的产能过剩问题。 “从目前形势看,预计我国炼油产能的好日子还将有四五年的时间,也就是亚太地区的炼油项目还没有投产之前。我国要抓住这个时机,把工作做到前面。”朱和说。 朱和强调,化解炼油产能过剩已经到了时不我待的地步,如果近几年我国炼油产能过剩依旧没有改观,煤炭、钢铁的昨天就是炼油行业的明天,绝非危言耸听。到那时也不是淘汰落后产能那么简单,影响的将是我国整个炼油工业。 当然,那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