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电能替代,推进能源消费革命
作者:电气中国记者 曹昱媛 发布时间:2015/5/20 16:51:27

        电气中国讯 2015年是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年,也是承前启后、谋划“十三五”发展的关键一年。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我国85%的二氧化硫、67%的氮氧化合物、70%的烟尘排放来自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燃烧,我国东部地区单位面积年煤炭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倍,油耗空间密度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碳排放空间密度是全球平均值的6倍。当前,我国能源生态问题突出,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和接近上限,这说明解决化石能源燃烧带来的排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4月2日,国家电网公司召开了2015年电能替代工作推进会,发布了《国家电网公司2015年全面深入推进电能替代行动计划》,提出了确保全年完成650亿千瓦时、力争实现750亿千瓦时替代电量。此前,国网计划2015年完成替代电量650亿千瓦时,此次提出“力争实现750亿千瓦时替代电量”的目标,进一步彰显了其对这一战略的重视与信心。同时,这也意味着,今年的电能替代电量将比2014年全年实际完成的替代电量增加近250亿千瓦时。

电能替代的重大意义 
        自2009年以来,中国电力工业发展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从2009年底的8.74亿千瓦增加到2014年底的13.6亿千瓦;全国火电装机容量从6.5亿千瓦增长到9.16亿千瓦;水电装机容量从1.96亿千瓦增长到3.02亿千瓦;并网发电装机容量从1759万千瓦增长到9581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从2.5万千瓦增长到2652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从907万千瓦增长到1988万千瓦;核电装机在建规模已经达到2845万千瓦。中国煤电、水电、并网风电这些方面的机组装机规模都居世界第一,核电在建规模也是居世界第一。

        国家制定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当中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核电装机容量要达到5800万千瓦,常规水电装机规模要达到3.5亿千瓦左右,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左右,尤其是到2030年左右,碳排放要达到峰值。这一切都对电力行业的清洁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能源革命的背景下,电力行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已经正式下发,新的改革方案体现了法治和市场化的理念,力争通过改革建立健全全电力行业有法可依、政企分开、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的市场体制。国家发改委、能源局随后印发了《关于加强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对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作出了具体的部署。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魏昭峰认为:电能替代是指在能源消费上以电能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直接消费,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中国当前的生态环境压力之下,电能替代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加快实施电能替代是实际可行的措施。

        实施电能替代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电能是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终端利用效率高,可以达到90%以上,有关数据表明,电能的经济效率是石油的3.2倍、是煤炭的17.3倍,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升1个百分点,单位GDP的能耗可以下降4%左右。实施电能替代可以更好的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随着新的能源技术的发明应用,更多的清洁能源将转化为电能,输送到负荷中心,为电动交通、电锅炉、电采暖、电炊具等大规模的应用提供充足的清洁电力供应,有效的替代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并为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拓展市场空间。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推进工业、交通、商业、城乡居民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电能替代,不仅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有效减少大气污染和雾霾,还能增加经济产出,提高社会的整体效能。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电能替代的空间很大。

实施电能替代 调整能源消费的格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工作总体要求和能源发展战略方针,国家能源局将加快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供给革命。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安全发展核电、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水电、突出重点攻关,推进能源科技革命、推进体制机制革命、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等都将是国家能源局的工作重点。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能源发展的环境和形势也出现了一些新动态、新变化,我国能源消费进入中低速增长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能源消费增速也将逐步换挡,预计现在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速将降至3.4%左右,到2030年可能降至2.3%左右;能源消费结构进入双重更替期;能源转型发展进入供给时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仍需满足人口和经济增长合理用能需求,同时节能和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

        实施电能替代,将全方位调整能源消费的格局,着力点是推进以电代煤、电代油,用特高压或超高压输电技术远距离、大容量输送清洁电力。

        魏昭峰在接受采访中表示,要想调整能源消费的格局,首先是要“以电代煤”。有数据表明,电煤占煤炭利用的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1.5%的大气污染排放量。因此,大多数发达国家都优先将煤炭用来发电,通过电厂的污染治理,大幅减少排放,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2014年,煤炭的消费量约35亿吨,除了约17亿吨的电煤、9亿吨原料煤之外,仍然有8亿吨左右的煤炭直接燃烧,其中,直燃煤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基本上和电煤排放相当,但是,烟尘排放量接近电煤的3倍,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中国以电代煤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在工商业和居民生活领域用电能来替代燃煤,预计到2020年,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32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26万吨,减少PM2.5约1.3万吨。随着电能替代技术的发展,加上政府的行政监督,预计到2030年中国可以减少60%的直燃煤消费,2040年以前可以基本取消直燃煤的消费。

        其次是“以电代油”。以电代油主要是指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用电能替代燃油。电动汽车是以电能为动力的汽车,其能源利用效率是燃油汽车的1.5~2倍,如果电动汽车保有量能够达到500万辆,按照每辆汽车平均每年行使2万千米,平均每100千米10升油耗,500万辆电动汽车,每年就可以减少汽油的消耗7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00万吨,据公安部的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机动车的保有量达到了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所以,以电代油在交通领域潜力也是巨大的。

        再次是“远距离大容量输送清洁电力”。以输电代替输煤,把西部、北部的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远距离大规模的输送到中东部地区。一是因为西部和北部大型能源基地的大规模开发,在本地消纳的空间有限,需要解决电力的远距离大规模的外送问题;二是要解决中东部负荷中心的环境污染问题;三是远距离大规模输电的重要载体是要有坚强的智能电网做支撑,坚强的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从电源接入到用户端的各个环节,集成先进的电力技术、现代通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具有智能响应和系统的自愈能力,能够显著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行效率的新型现代化电网,其中,在电力输送的过程中,特高压电网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当前,中国节能工作形势依然严峻,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节能优先战略,加大工作力度,要将节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和能源战略,重点要加强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政策、标准、节能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还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明确企业等社会群体在节能减排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节能产业的发展,形成有利于节能的市场环境。要加快节能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等市场化的节能机制,实施能效标准、标识和节能产品的认证制度,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全面共同推进的节能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