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辽河”走进春天
作者:中国石油石化 发布时间:2011/7/20 10:52:24
  
 40周年之际,辽河油田翻开了自己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业务结构,实现经济效益与规模的双向增长,更为油田涂抹上了绿色、和谐、人文的底色。这让百年辽河的梦想不再遥远。
  科学嬗变
  借重组整合之机,辽河油田调整发展思路,转变生产方式,发挥科技优势,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不仅顺利度过了经济危机,而且迎来了发展新高峰。
  /《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记者孙艳莉/武增涛
  阳春三月,北国春寒料峭。记者奔赴位于辽河之畔、渤海之滨的盘锦,前去破译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下称辽河油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密码。当汽车驶入这座城市,尽收眼底的是路边高耸屹立的井架、橘黄色的抽油机、交织的输油管道,一派工业繁荣的景象。
  繁荣的画面背后,则是一场帷幕已启的会战。这场会战不同于四十年前先辈们热火朝天的拓荒之战,而是新一代辽河人发起的一场除旧迎新、转变发展方式的科学发展之战!
  思路决定出路
  时光回溯。2008年初,同样是阳春时节,辽河油田发生了一个大变化:这一年辽河油田迎来了新一轮的重组整合。这意味着辽河油田在业务结构、工作领域、队伍规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将发生深刻变化。
  是的,历经盛年的辽河油田已不再年轻,增储上产日益艰难、开采成本逐年增高……辽河油田的发展潜能还有多大,这颗明珠能否一直闪耀渤海湾?辽河油田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在变化中该如何寻找突破?辽河油田决策层思索了再思索。
  同年4月,中国石油总经理蒋洁敏来辽河调研。他对辽河油田提出了建设原油生产基地、工程技术服务基地、重油技术创新基地、石油装备制造基地的战略定位和原油年产量1200万吨再稳产10年、非油产业实现规模发展、建设平安和谐示范矿区的发展目标。这无疑为辽河油田的前进指明了方向。
  辽河油田决策层意识到,重组整合会成为辽河油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契机。如果由此带来的一体化体制机制优势能进一步发挥,必将使辽河油田管理链条缩短、流程优化、成本降低、效率和效益提升。
  在深刻分析形势的基础上,辽河油田决策层按照中国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总体部署,研究确定了“5553”发展思路。具体是:坚持持续稳定、科技创新、质量效益、安全清洁、全面和谐五个发展”;做好勘探增储、二次开发、科技进步、老区稳产、滩海建设五篇文章”;协调发展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多种经营、矿区服务五项业务”;努力建设科技、绿色、和谐大油田
  这是一个质的突破。“5553”思路开启了辽河油田的新航程。实施两年来,辽河油田主营业务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市场优势日益突出、发展潜能加速释放。
  20093月,一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在松辽大地深入开展。辽河油田针对油气勘探开发、科研生产、工程技术等板块的发展现状和突出矛盾,召开了58次领导班子解放思想专题讨论会和3100多次党员干部讨论会。这些诸葛会让辽河逐渐形成了低成本、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新共识,同时进一步提出五个不动摇。具体是:坚持建设四个基地、实现三大目标不动摇,坚持推进“5553”发展思路不动摇,坚持深化改革和强化管理不动摇,坚持实施五个一系统工程不动摇,坚持抓好企业和谐稳定不动摇。
  2008年底金融危机不期而至,对市场保持高度敏感的辽河人化危为机,将生产冬眠期化为结构的优化调整期好的经济形势往往容易遮蔽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危机面前,更能找到症结并加以改进,从而实现发展方式的切实转变。油田党政班子成员这样认为。
  利用阶段性关井限产的机会,有序调整地下矛盾,优化产能建设布局;优化生产措施和采油工艺,夯实稳产基础工作;集中精力突破关键技术,大力推进科技兴油战略。同时,根据油气业务的调整和发展要求,相应调整队伍结构、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统筹好五项业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仔细品味辽河油田党委书记孙崇仁、总经理谢文彦的思路,句句彰显着辽河人的智慧。
  角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全面实施“5553”发展思路后,辽河呈现给人的是喜人成绩:2008年实现原油稳产1200万吨以上,超额完成三级储量任务,经济总量首次超过600亿元;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面对油价低迷、市场萎缩、产量调整、资金紧张等前所未有的困难,辽河油田原油持续稳产千万吨以上,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成果。
  傲辽河
  四十年前,辽河油田的奠基者们在芦苇荡里爬冰卧雪,在严冬酷暑中大干快上,他们心里想的是向这片亘古荒原要规模,要产量,为国家奉献出更多的工业血液
  四十年如白驹过隙,辽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除了创业精神依然闪烁外,迈入新世纪的辽河人比前辈们多了几分淡定从容和科学思维。他们反复思考的是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征程中,如何实现低成本开发,如何投资最经济、开采最科学?
  在效益当道的年代,他们深谙成本和效益从来都是不分家的。企业要获得效益,必须降低成本。而要解决好产量与成本之间的突出矛盾,就必须启动辽河油田经济规模产量研究,突出单井效益产量评价,争取每一滴油都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事实上,也只有让辽河经济规模产量形成的每一个油层、每一个区块、每一口油井、每一项工程、每一分投资、每一项管理都服从于经济产量的原则,寻找到各自的最佳经济运行状态,才能让效益信手拈来。
  于是,一场以效益为导向,从按生产能力配置产量按经济效益配置产量的低成本之战悄然打响。辽河人开始围绕低成本开发这个主题,在油田上下推行从经营的角度看油藏,用效益的观点看油井的理念。
  2009年辽河油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12344”效益生产组织活动,在中国石油率先创建和应用了关井限产优化、产量结构优化、稠油生产优化、措施成本优化等多个生产管理模型,使生产、技术、管理、效益指标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辽河油田每个生产指标都围绕油价持续动态变化,生产组织运行也即时优化跟进,努力实现产量指标调整后油田经济损失最小、效益最佳。这一系列措施的跟进让成本控制逐渐从地上延伸到地下,从井口深化到员工心里。
  这场成本与效益的博弈,不单在开发领域火热展开,在油藏勘探中也同样进行地如火如荼。为了确保在危机中实现储量替换率大于1的既定目标,经过多方论证,辽河油田决策层提出了优质资源优先投入、规模储量重点突破的指导原则。集中有限资金首先保证优质资源勘探的需要,并突出整体研究、整体部署、立体勘探和精细勘探,突出预探领域的规模性、整体性,保证整装规模储量发现,有效降低勘探成本,从而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20096月,陈古5井喷出油气,日产油9吨,产气3200立方米;同年9月,马古8井自喷求产,日产油53.9吨,产气55353立方米……
  危机没有阻挡住辽河油田科学发展的步伐,反而使它更快地走上效益发展之路。2009年底,辽河油田12个采油单位有10个实现了单井效益评价覆盖率100%。这一年辽河油田被业内专家评为中国石油所属油气田开发任务完成最好的企业!
  枝繁叶茂
  记者在采访中偶得几个片段,不妨罗列一下:
  在装备制造方面,由辽河油田旗下的装备公司制造的万吨辽油129”号成品油轮首次试水。中国船级社大连分社称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制造质量上乘
  辽河油田的工程建设系统成功拿下广州南沙油库项目扩建工程、大连保税油库二期工程、大连中石油国际储备库北区工程三大项目总额达36.1亿元EPC合同。
  …………
  在油气生产深受影响的情况下,辽河油田出现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可喜局面。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其它主营业务在经济危机中频频开花,使辽河油田发展逆势上扬。
  之所以能经得起风霜击打,得益于辽河油田完整产业链的形成。辽河油田决策者以战略的眼光谋划企业未来,围绕能源产业链延伸和拓宽,打造出了以油气生产、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多种经营、矿区服务等几大业务为主的产业链条,出现了油气主业和五项业务协调发展的局面。
  危机来临,外需萎缩,订单减少,压力着实很大,但是客观上推动我们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充分利用好国家拉动内需的各种有利时机,积极转型升级,逆势闯出新天地!”油田党政班子在中觅
  20091月,辽河石油装备公司的国内市场份额、国际市场被动接收订单、区域市场成套设备更新较往年大幅度减少。
  危机面前智者赢。辽河油田领导现场办公,一个月就来了6次。他们召开诸葛会对症下药:让营销队伍走进了阿塞拜疆、阿联酋等地,了解客户需要,积极施行“5+1”的国际市场营销模式,即把国际市场按照需求分成北美、南美、非洲等5大区域,分别派驻销售小组,在总部设立技术部,统一负责国际市场的技术、报价和售后协调工作。
  油田其它相关业务不断苦练内功、狠抓研发、做大市场。他们树立大市场观念,充分发挥稠油开发优势,积极推销自己、参与国际重油合作,并以此带动相关队伍、设备、产品一起走出去,实现市场开发领域的新突破,逐步从规模扩张向做优做强转移。与此同时,他们一方面积极组织召开产品鉴定会、技术交流会,邀请国内外企业前来参观,了解公司的规模、产品、质量和技术,增加客户对公司的信心;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北京石油装备展、大庆石油装备展、上海海事展、美国OTC展会等展销会,充分展示了辽河油田的雄厚实力和良好形象。
  上下齐心,其力断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辽河油田装备制造业实现收入30.5亿元;工程建设实现外部市场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190%;多种经营系统实现产值83亿元。
  科技亮剑
  科技进步成为油田科学发展的利器,让百年辽河的梦想底气十足。
  紧临海外河畔,你会看到矗立在芦苇荡间的两座貌似钻塔的采油机。不同于磕头机,它们是新海272008年开发的塔式水平井。据介绍,现在该区块19口水平井每天可生产原油200吨,单井平均日产油10.5吨。
  而在3年前,新海27块曾濒临放弃。那时拥有59口井的该区块日产油只有32吨,单井平均日产油0.8吨。水平井日产量足足是以前直井的13!难怪辽河油田开发处处长尹万泉用神奇来形容水平井技术。
  先进实用的技术不仅让新海27块焕发出勃勃青春,而且使整个辽河油田迎来了发展史上的第二春 20084月,辽河油田在27个二次开发的区块中,日产量由以前的5206吨提升到了6360吨。辽河油田适合二次开发的217个单元如果全部实施则可增加可采储量2.4亿吨。这让辽河油田昂首阔步迈上了1200万吨再稳产十年的征程。
  现在来看,辽河油田已然成为中国油田二次开发的佼佼者。然而几年前,二次开发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那时,辽河油田已经连续十年产量下跌,找到后续发展的根基是油田的唯一选择。辽河油田领导层将破题的焦点定格在老区老储量上。由于大部分是稠油,辽河油田已开发油田的采收率仅为24.4%,如果将剩余潜在储量开采出来,辽河油田将大有可为!
  于是,辽河人毅然踏上了二次开发的征程。勘探开发技术人员大胆突破思维定势,不断突破认识禁区、冲破思想误区、破结开发盲区”……辽河人深信,只要采收率没有达到100%,技术就可以让老油田有提高的空间。
  通过一系列突破,辽河人形成了包括水平井在内的SAGD、蒸汽驱等一批高水平技术。这些技术利器成功应用于现场,填补了国内外中深层稠油热采技术的空白,并使辽河油田的采收率从24.5%提高到60.2%,实现了辽河油田原油产量持续十年递减后的稳定。
  不仅仅是开发,勘探亦是亮点频现。经过长期的勘探开发,辽河油田找油找气的难度越来越大,甚至有专家认为辽河油田地下石油即将山穷水尽。辽河人反复叩问:如何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很快,一个新结论横空出世:辽河油田是一块小而肥的油田,为什么不能在被判死刑的区块上再下一番工夫。
  于是纵向勘探无底界、横向勘探无禁区。生油岩埋藏有多深,油就有多深的理论破茧而出。理论突破带来的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理论、特种油气藏勘探技术等一系列勘探技术相继诞生。先进技术的注入令辽河油气勘探惊喜不断:陆上潜山、滩海南部、薄层稠油、砂砾岩体等七个方面取得了重要勘探成果。
  尝到技术的甜头,辽河油田把科技提高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出台了辽河科技大油田的总体构想,大力推进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五大领域的技术创新,让科技成为辽河油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支点
  精耕细作
  控制好秒针的运行,就是为了让时针走得更准确。危机下,投资与回报现实角逐、当前与长远利益交叉碰撞。于是,一场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的攻坚战悄然打响。
  在2010年年初的一次会议上,辽河油田总经理谢文彦号召员工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挖潜。说到动情之处,他告诉大家自己现在在家洗手,水龙头底下都接一个盆,洗手用过的水再拿来冲厕所。他激动地说:小家尚且如此,何况大家?严细管理、节约挖潜是企业稳定发展屡试不爽的法宝啊!”
  经济危机让辽河人看清楚一个事实:油田开采成本大大高于中国石油的平均水平。怎么办?答案唯有一个:走低成本发展的路子。然而实施低成本战略,就意味着要改变生产管理的游戏规则,也就是要把油气生产由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过渡。
  一时间,规范管理达标算细账成为企业的主旋律。辽河人苦练管理内功,相继在依法以规治企、优化投资、节能增效上亮剑,破结发展难题,由此打开了一条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通途。
  公司党政领导将依法、以规治企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建立起体系可靠、风险可控、运行可持续的制度约束体系,以及法律防范体系和内控管理体系,确保整个经营管理过程权责清晰、实用高效、执行有力。公司在建立各级领导班子会议和议事规则基础上,形成了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策的机制。从油田内外聘请一批专业素质高的老专家对重大项目的方案进行论证,借助外部心智资源提高决策的含金量。同时,公司纪检监察部门参与整个运作程序,对决策是否有漏洞和可质疑的地方及时反馈、通报,从而确保了决策的可行性,也保证了整个经营管理过程权责清晰、实用高效、执行有力。
  两年来,辽河油田决策层奉行依法治企,一切靠机制说话。在内控体系建设上,公司建立起整合机构、系统控制的内控体系模式,突出执行二字,严格控制每个业务流程的关键节点,确保流程设计有效、适用和可控。
  在投资战略上,他们通过优化投资组合、调整设计方案、核减附属设施、调整材料设备价格、重新编制工程概算等途径,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优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建立起两级预算管理体系,科学合理地安排成本支出。
  在节能增效上,吨油必争、方气必节、成本必降已经成为干部职工的工作准则。废弃的圆钢、套筒扳手摇身变成锥斜式抽油机连杆撑开器或水井提升器;装修淘汰的铁柜清洗、晾晒后搬到库房做成了工具箱;废旧的绝缘橡胶经过丈量、裁剪变成了阀兰连接处的隔尘带”……辽河油田这个巧媳妇过起了精打细算的日子。
  采访中,辽河油田规划投资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几乎走遍了辽河油区基层采油生产单位,大到计量站、集输平台,小到电力线管线,都一米一米测量、一点一点计算,对每一笔投资项目都要进行全方位的审核。2009年,辽河油田实现了节约投资10%、操作成本降低5%”的目标,节约物资和化学品采购成本3个多亿,资产挖潜8000余万元。
  2008年辽河油田有多种经营企业40家,下设子公司148家。母公司下设法人实体过多,经营风险较大,不利于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为此,辽河决策层提出:按照业务尽可能集中、结构尽可能优化、链条尽可能缩短的原则整合内部资源。清理法人的工作开展两年后,截至2009年底,多种经营法人企业已经控制在50家以内。这一做法令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大幅提高。
  …………
  初春时节,在曙北、高升、中央潜山带等油区和勘探地域,辽河油田正在进行紧张的地震施工。滚动的炮声如惊蛰的雷声般轰鸣,预示着辽河油田科学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
  灵动辽河
  辽河油田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关注绿色环保,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地企和谐,呈现出一派和谐气象。
  /《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记者孙艳莉/武增涛
  1966年的春天,柳风拂面。30岁的童晓光和13名同事来到了渤海辽东湾北部的一片亘古荒原,开始了他们的拓荒之战。杂乱的芦苇荡、零星的村落……提起初来辽河油田时的情景,古稀之年的童晓光院士依然感慨万千。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昔日的南大荒已经发展成为一座美丽富饶的石油之都、绿色文明的生态之城、一片孕育梦想的生机沃土。清晨,路边的苇田随风摇摆,辽河石油人唱着辽河油田我美丽的家,乘坐班车驶向现代化的工作岗位。傍晚,他们卸去一身疲惫回到舒适、温暖的家,一派和谐的气象。
  湿地笑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每年金秋十月,覆满盘锦双台河口的大片滩涂便被染成绵延百里的奇观红海滩,水鸟在红海滩上觅食嬉戏……微风中民谣吟唱,机钻和鸣,听着这曲交响乐,湿地笑了。
  灵动的画面浸透着辽河油田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不竭努力。辽河油田主要生产所在地被誉为湿地之都,与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域内有丹顶鹤等野生保护动物,且有蜿蜒河流,以及纵横交错的农田、苇塘、养殖场,周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这对于以油气生产为主的辽河油田来说,环境保护的难度可想而知。
  尽管如此,但是辽河人将环保提到了更高位置:辽河油田坐落在世界第一大苇荡中,在奉献能源的同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确保辽河湿地的生机盎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建起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有机结合的综合决策体系。特别是对污染源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控制、对污染物由浓度控制到由浓度和总量控制、对工业污染源由点源治理到点源与综合治理相结合,这三个转变让辽河油田愈发彰显出绿色魅力。
  在稠油污水处理车间里,工作人员用玻璃杯接来一杯经过净化的稠油污水,水杯里的水清澈而透明。据工作人员介绍,经过净化的污水会用于热注锅炉,变成开采稠油的蒸汽源源不断注入地下。这不仅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
  据悉,辽河油田相继建成了6个稠油污水深度处理中心,年处理能力3000万立方米。它的成功应用让辽河油田成为企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样板油田 2008年,辽河油田《稠油污水循环利用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让绿色油田、生态油田真正落实到实践中,辽河油田还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全面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环境保护承包责任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和多方位网络化管理模式。同时,辽河油田还持续推进HSE体系建设,把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并重,致力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开发与利用。
  努力换来的是更加湛蓝的天空、更加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更加健康的生态环境。苇塘、稻田、油井、河流相映生辉,甚至连最爱惊飞的黑嘴鸥,现在看见石油工人的红衣服,都已经若无其事了。
  扎实有效的环保工作为辽河油田赢来了阵阵喝彩。辽河油田连续多年被中国石油评为安全环保先进单位、节能节水型先进单位。下属的欢喜岭采油厂被命名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成为中国石油和辽宁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士气旺了
  每当看着滚滚原油流出的那一刻,我们激动的心和大地一起颤抖。质朴的一线员工这样说。在辽河,这种我是石油人,辽河是我家,我与企业同创业共发展的创业情结非常浓厚。
  这得益于扎实的党建工作和企业以人文本、人以企业为家的理念。
  党委书记孙崇仁这样诠释辽河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无人则止。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资源,是一切财富的创造者。关心和关注他们的成长成才、工作生活是企业行为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以人为本把握好第一信号只是辽河油田党委五个一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翼。与时俱进服务好第一要务、求真务实抓好第一责任者、拓宽思路开发好第一资源、面向市场打造好第一品牌、以人为本把握好第一信号已经成为辽河油田各级党组织工作的主线。就在记者赶赴辽河的前几天,辽河油田召开了党委一届三次全委会,会上总结了辽河油田近年来的党委工作,其间五个一工程散发着最触动人心的光芒。
  2009年,面对经济危机、资金链紧张、产量调整等一系列压力,辽河油田各级党组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委五个一系统工程,充分发挥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并扎实开展了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新一轮的形势任务教育。在全员、全方位的学习讨论中,勘探无禁区开发无止境科技无极限管理无穷尽民生无小事等新的发展理念,在辽河上下迅速形成统一。
  以党委五个一工程为主线,辽河油田的思想政治工作四有六要我是石油人,辽河是我家,我与企业同创业共发展的家文化、四进四育五争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秘诀。油田坚持以发展吸引人、以事业凝聚人、以工作培养人、以业绩考核人,大力加强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工人三支队伍建设,把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完善的福利保障。这些方针真正实现了内拓外延、上下贯通,振奋了员工心灵,为建设和谐相处、安居乐业的辽河油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对此,赵红感触深切。2008年的春天,对于在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艰难抗争的赵红而言格外温暖。当她所在的辽河油田的领导带着仆仆风尘出现在天津血液医院,将沉甸甸的爱心款送到她手里时,赵红忍不住热泪盈眶。
  30万元的骨髓移植费,曾让赵红对生命失去了希望。孙崇仁书记得知她的情况后,非常关切:我们作为组织要尽百倍的努力帮助她!”于是,辽河油田工会启动了重病应急机制,多方筹集资金,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这使赵红迎来了生命中的第35个春天。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现在,辽河油田已经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形成了帮扶制度体系,决不让一个困难子女上不起学,决不让一个困难子女就不了业,决不让一个困难员工看不起病,决不让一个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的四不让成为辽河油田的承重承诺。除了物质上的帮助外,辽河油田还在精神上帮助员工。他们实行了员工帮助计划,向员工传授职业生涯导航、压力自我管理、人际关系调适、婚姻家庭健康等课程,并对碰到具体问题的员工提供精神抚慰和心理疏导……
  矿区靓了
  改革带来的是发展,而发展的成果在辽河最大程度地惠及给了员工。
  进到辽河油田的矿区,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随着油田的不断发展,辽河油田矿区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矿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矿区配套功能更加完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员工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两年来,辽河油田矿区服务系统以优质服务,让职工满意;建和谐矿区,促企业发展为信念,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全面开展小区星级考核评定工作,高标准建设440服务平台,安装住宅区视频监控系统,并实施以社区医疗首诊制和快捷结算为特点的医疗一卡通工程。
  截至目前,辽河油田有许多住宅小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示范住宅小区全国优秀住宅小区辽宁省优秀小区26个二级单位被授予辽宁省绿化先进单位等称号。
  除建设和谐矿区外,辽河油田不忘国企责任,不断为地方经济发展输血加油。在地企关系上,辽河油田推行油地融合战略,使双方成为利益攸关的共同体。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盘锦这座美丽的石油城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离不开辽河油田的贡献。有数据显示, 1985年以来,辽河油田累计为盘锦市上缴的财政收入占到该市总量的70%。多年来,辽河油田还同地方政府联手合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地方经济造血功能。
  1972年起辽河油田先后承担起辽河化工总厂、盘锦化肥厂、本溪化肥厂等22家大小用气户的外供气任务,目前稳定在4亿立方米/年。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辽河油田克服主要供气区产量递减加快的严峻形势,压内保外,每年都圆满完成了对外供气任务,为辽宁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真情凝聚力量、奉献缘于责任。辽河人在国家、地方面临困难之时,也频频伸出援助之手。汶川地震后,11万人辽河人用短短三天时间捐款1080万元,缴纳特殊党费856万元;为阜新矿难捐助300万元;在印度尼西亚海啸、南方特大洪水之时,油田也慷慨解囊……大爱无疆,辽河人用真情将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
  此外,辽河油田还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资助文化教育、社区建设与绿化等各种社会公益事业。2008年,辽河油田被评为辽宁省最受尊敬的企业。
  铁肩担道义。辽河油田用敢于担当、不吝回馈的气魄描绘出了一个大写的辽河油田。
 
  辽河赢在哪里?
  辽河油田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关注绿色环保,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地企和谐,呈现出一派和谐气象。
  /《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记者孙艳莉
  笑迎烈风发展劲。两年来,辽河油田主营业务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市场优势日益显现、发展潜能加速释放,科学发展的步伐坚定而有力。那么,辽河油田到底赢在了哪里?
  仔细观察辽河油田发展中的每一步、每一个细节,都始终贯彻着科学发展的思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这一个个小科学思维的积累,构成了辽河油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大路径。
  赢在起跑线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全国两会上,敦促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提案又一次被提上了台面。国家石油石化行业十二五规划中,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也不惜浓墨重彩。种种迹象昭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刻不容缓!
  辽河油田借重组整合之机,踏上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征程。辽河人大胆解放思想、除旧革新,在工作、管理、技术上不断突破,让产业结构愈加优化、发展方式愈加科学,这亦成为辽河油田顺利冲出2009年经济危机重围的重要原因。
  油田决策者以战略眼光谋划未来的气质、未雨绸缪的沉稳心态、危中寻机的智慧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成败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交叉碰撞、投入和产出博弈之时,决策者充满预见性的指挥棒为辽河油田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走出自己的路
  不跟风、不盲从,辽河油田走出了一条带有辽河特色的发展之道。这也是辽河油田的可贵之处。作为一个勘探开发区域有限和开采成本高于中国石油平均水平的企业,辽河人清醒地认识到油田的实际境况。当很多油田依然在要产量要规模的时候,它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条发展之路。
  当今时代,效益当道。辽河油田将效益和成本进行科学权衡,大胆解放思想,一切向效益看齐,实现了从单纯的产量向经济规模产量的过渡。它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不是为了上产而上产。它理性开发、科学发展,让每一桶油都贴上经济的标签,为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辽河油田在加强油气主营业务的同时,大力拓展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多种经营、矿区服务五项业务,打造出了“1+5”的产业链条,油气主业和五项业务协调发展,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可喜局面。
  敢于并善于突破
  之所以与众不同,还在于辽河油田敢于并善于创新。纵观辽河油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全过程,会看到数次突破。领导者的开拓意识、员工的创新理念,让辽河油田在工作思路、科技创新、和谐矿区建设等方面都戴上了创新的光环。
  在科技创新上,它根据自身实际形成了一系列适合油田自身的世界先进技术。在技术革新中,辽河油田决策层能在原有理念上突破,大胆进行了油田的二次开发,并在油田上下形成了开发无止境、勘探无禁区的斗志,给技术提供了发挥的舞台。
  党建工作与企业的发展同频共振。作为党委工作主线和总体思路,五个一系统工程在实践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挖掘亮点,逐步配套实施了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创建六个一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四有六要16子工程,并使其有机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稳定和职工生产生活的全过程。
  在和谐矿区建设上,辽河油田除了为员工创造物质方面的福利外,还突破性地开创了精神层面的福利,关心员工的内心世界。这种细致入微的体贴更富于人性化。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曹晶荔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企业在物质福利之外构建员工精神福利体系,是以人为本和人性化建设的具体体现,在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值得研究和借鉴。
  将脚印踩实
  精细化管理,每一个企业都在讲、都在做,但是要想做出成绩并不容易。辽河油田之所以可以把精细管理和以人为本做得卓有成效,缘于两个字:扎实。
  辽河油田的精细管理不是书面文字更不是口号,而是扎实地贯彻到了管理的方方面面。在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迈进的过程中,摒弃的就是粗放二字。如果精细管理做得不扎实,那不叫精细,还是粗放辽河人深谙精细管理关乎企业发展的生死存亡,他们一米一米测量、一点一点计算投资成本;他们让每一个油层、每一个区块、每一口油井、每一项工程都缀上经济砝码。如此扎实和细致,不得不让人敬佩。
  …………
  今年是辽河油田开发建设40周年。历经40年的历练,辽河油田越发理性、从容和智慧,相信辽河油田定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实现百年辽河的梦想将也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