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东:打通线缆强国的“最后一公里”
作者:电气中国 张 磊 发布时间:2013/5/16 14:15:57
当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真正实现“由大到强”时,这个行业和身处其中的企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上海电缆研究所(以下简称“上缆所”)所长魏东曾经无数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只是,相较于最终的答案,魏东更倾向于去寻找到达的路径。金丝边框眼镜、白色夹克,眼前的魏东带着几丝学者特有的儒雅与淡定,朴实随和中不失干练果断。这些年,从线缆行业形势一片大好时的“泡沫论”,到行业高额亏损、应收账款急剧攀升的警醒;从对建立完善质量诚信体系的大声疾呼,到对行业共性技术缺失的担忧,魏东的每一次发声都在试图让业界更为清醒、客观、公正的看待线缆行业的发展。 “在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由大到强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产能过剩、假冒伪劣、低价竞争等问题,这的确应该引起重视,但更应从不同的层次去审视与探讨,系统地看待并解决这些问题。”魏东直陈利害,用他的话说,“这是中国成为线缆强国之前绕不开的‘坎儿’”。电线电缆行业的“泡沫” 见到魏东时,他刚刚结束所里的内部研发会议,“也许我们都该想想未来10年,我们靠什么领军线缆行业;10年后,我们和欧美的先进水平的真正差距又将是什么。”在这场头脑风暴会议结束前,魏东这样和他的研发团队说。 简短、有力,亦有不加掩饰的危机感,而这一切或许皆因目前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略显困顿的现状。 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配套产业,电线电缆产品因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而被称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近年来,国内电线电缆行业飞速发展,新增企业数量不断上升,2010年行业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在机械工业中的排名仅次于汽车和零部件行业。 与此同时,中国线缆制造业在短短几十年中形成的庞大生产能力更让世界瞩目。“早在2004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总产值就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魏东告诉记者,也恰是从那时起,如何实现从“线缆制造大国”到“线缆制造强国”转变就成为了这个行业新的命题。 从1983年参加工作至今,魏东见证了中国电线电缆行业从小到大的整个过程,更亲历了行业飞速发展和“野蛮式”成长的阶段。不同于一般靠经验“把脉”行业发展的专家,对于数字极其敏感的魏东更擅长于用精准的数据模型分析、探索行业发展规律。 他曾系统地研究过国外行业近代发展模式,并发现了一个规律,“电缆行业发展增速基本和GDP的增速是同步的,在一些相关性分析中,有些曲线相关性分析甚至达到0.97、0.98,换句话说,GDP增长带动电缆行业的发展。” 一系列数据愈发佐证了魏东的这一推论。近15年来,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平均增长达15%以上,然而自2008年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我国GDP增速减缓、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发展增速持续下滑,行业平均销售净利润仅为3%~5%,企业生存发展现状愈发堪忧。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亏损企业达400多家,较同期增长了45%;2012年1~7月,行业内亏损企业高达650家,亏损金额近18亿元。 “十几年来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增速一直高于GDP的增速,假如出现拐点的话,国外大规模兼并重组的现象会不会在中国出现?”魏东研究发现,国外电线电缆行业产生泡沫之际,出现了大量企业破产、兼并重组的现象,而这些往往是发生在经济增速曲线发生拐点时,“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看,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的‘泡沫’已经出现。” 更令人担忧的是,种种迹象表明“泡沫”仍在积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电线电缆行业陷入“战国时代”——生产能力位居世界第一,但行业集中度极低,市场处于“高端缺位、低端混战”局面,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问题严重。 或许是爱之深,责之切,在魏东看来,电线电缆行业正在遭遇不可回避的问题。从产能过剩、质量缺失,到低价竞争……近年来,围绕电线电缆行业的种种诟病同样让魏东痛心不已,但他同样清醒认识到,行业的转型发展目前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过程,不能希冀一开始就拥有美好蓝图,更不能奢望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 “事实上,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应‘由大到强’已经提及很多年了,但现在看来,如何去具体落实这一提法更为实际。”魏东预计,未来在电线电缆行业由大到强的道路上,企业间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或将成为一种趋势。“必须引起重视的是,行业长期存在的‘泡沫’一直没有破,或许会滞后发生,也可能会出现一个重大事件最终出现捅破这个泡沫。” 诚信体系缺失下的“产能过剩” 在穿越了“野蛮成长”的年代之后,对于如今的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恐怕没有什么比如何在混乱无序的市场中建立新规则更重要的了。 “早期由小到大的时候,企业最先关注、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大家可能不会重视到行业深层次的问题,但如果由大到强的阶段还如此继续做下去,我们不可能迈过这道坎儿!” 魏东说。 实际情况或许更为复杂。近年来,电线电缆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目前我国线缆生产企业已达到7000多家,业内企业间竞争愈发激烈。在此前本刊针对电缆行业的调查采访中,业内有近一半的企业称曾遭遇过低于成本价中标、同行恶意压价等不良竞争的经历。加之原材料、人力资源、物流、环保成本、用地成本上涨等因素,部分企业为了谋取利益,甚至选择不诚信的经营行为。 而市场上频频曝出的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抽检不合格,假冒伪劣产品过多,无序、低价竞争等问题,更使得国内电线电缆行业被推至风口浪尖饱受争议。许多专家、媒体把原因归结为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产能过剩,并判断这是造成行业低价竞争、粗制滥造的根本原因。 “假设要问我的答案,我不否认这个原因,但这不是根本问题所在。”在魏东看来,目前电线电缆行业确实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然而这不是行业泥足深陷的根本原因,更不是行业“由大到强”道路上的最大阻力。 谈及产能过剩的深层原因,魏东表示,由于行业门槛较低,市场需求量大,介入的企业也就多,这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产能过剩并非仅仅是电线电缆行业,许多行业也存在这个问题,甚至国外也会遇到这个问题。” 事实上,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一直以来也致力于通过行业自律、加强监管等多种手段,以图改变行业的混乱局面。采访中魏东并不回避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但也呼吁能够给予电线电缆行业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 他强调指出,所谓的产能过剩是任何行业从发展、变革直到成熟的必经阶段,而产品质量问题也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关键是要通过建立全社会信用体系,系统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指出,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魏东颇有些感慨地说,“‘建立’与‘建成’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从‘建立’走向‘建成’却需要经历艰难的过程,这是全社会的工作,并不仅仅是电缆行业的事情 。”魏东说。 诚然,电线电缆行业当前存在的问题的确值得警醒和改善,但若想仅凭借行业的转型发展走出目前这种窘局几乎没有可能。“目前电缆行业遇到的压力较大,行业的利润率低于工业的平均水平,企业平均寿命仅为3~5年,其中多数企业破产的原因都在于资金链的断裂。”魏东介绍说。 一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应收账款高达1600亿元,较此前同期增长了近20%。2012年,线缆行业应收账款近1840亿元,较2011年增长15%。值得引起关注的是,这一数字高于行业产值增长速度近5个百分点,目前该行业应收账款额已接近我国整个工业系统的1.9倍。 在料重工轻的电线电缆行业,如此巨额的应收账款成为压倒众多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一些重点产品市场,用户的越发强势直接导致了利益链的长期失衡态势,市场公平问题愈发突出,有些企业甚至不得不通过降低成本或者偷工减料的不诚信行为维持生存。 “事实证明,惟有整个社会都拥有良好的诚信体系,行业才能真正步入良性发展阶段。要想真正实现行业的由大到强,以创新驱动发展,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核心问题是完善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魏东表示。“标准+诚信”双管齐下 毫无疑问,处于困顿期的电线电缆行业需要重新梳理发展的脉络,对于既有的规则,不仅要尝试改变,甚至要进行重塑。惟此,才能创造一个更为纯净、良性的商业环境。 在魏东看来,要想真正解决行业目前存在的无序竞争、质量问题,关键在于质量标准的完善和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产品质量是按照标准检验,但这仅是产品的基本要求。即使产品通过标准,也并不意味着该产品真正具备长期可靠性。”魏东告诉记者,与食品安全检测不同,线缆产品的导体外面包有绝缘材料,绝缘材料产品在长期使用中会受到各种条件和环境影响,仅仅凭借短期的检验标准很难对产品长期可靠性做出准确评估。 作为行业标准的承接单位之一,上缆所曾经不止一次的被用户要求将行业标准定高,以此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这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但是标准一旦定高可能会带来两个问题,首先制造企业成本大大增加,标准太高,企业难以承受;其次,如果将某些产品标准制定过高,会加快材料老化,极有可能影响产品的寿命周期。”魏东认为,制订标准需要平衡多方面的因素,而之所以出现对于这些误解,大部分原因是此前业界往往是“为做标准而做标准”,缺乏对于标准创新的研究。 “目前,国内在制订标准、进行检测或评估时,多数是以短期评价为主。而在国一流的研究机构,一些标准可能要经过5年、10年,甚至是几十年的研究酝酿,这种基于长期研究的竞争力恰恰是国内研究机构所不具备的。”魏东进一步解释说,恰是由于缺乏对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和必要的技术积累,导致了国内部分标准的制订仅能一味跟随国际标准数值,很难实现原始创新。 为有效改善这一局面,近年来魏东带领上缆所积极探索解决转制院所共性技术服务能力日益削弱问题的路径。不仅通过“一所两制”的机制改革进一步保障了上缆所的共性技术服务功能,还针对世界前沿及关键技术、设备进行大规模资金投入。 他认为,判断和识别最合理的成本,需要侧重于中长期的研究,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关注若干年后产生的运行、维护及退役环保处理成本。因此,诚信体系建设所包含的标准制定、检测、评估需要关注未来。 早在2009年,魏东首次机械工业管理年会上提出电缆行业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以下简称“LCC”),所谓的LCC理论,就是在满足性能和可靠性的前提下,使产品从设计、研制、制造、安装、运行、维护,一直到退役环保处理,实现整个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社会综合成本最小的一种理念和方法。 这种理论可以有效解决目前行业存在的假冒伪劣问题,“LCC会对整个生命周期成本进行分析,环保问题也包括其中。但多数人只关注前期的部分,而不注意后期造成后果后所要付出的成本。目前假冒伪劣的产品受到追查、罚款、公布名单等制裁,可以让大家慢慢认识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架构。” 与此同时,魏东还建议,应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第三方机构的参与下,加强用户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有步骤的实施行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程。“政府应该健康引导,用完善的制度去保障体系的建设,这不仅包括制造企业,还应包括有用户及政府的信用体系建设。” “重新梳理整个框架和体系需要一个过程,但惟有迈过这艰难的一步,行业才能够真正趋向理性发展。”事实上,不论是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还是LCC理论的实践都很难在朝夕间得以完成,需要经历漫长历程。但在魏东看来,惟有建成全社会信用体系,中国才能真正迈步走向电线电缆强国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