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荣誉 忽悠了谁?
作者:电气中国 马喆 发布时间:2014/3/11 11:29:28

        不知何时起,排行榜、价值榜、十大人物、最有价值品牌……各类名目繁杂的榜单充斥目前耳端,以其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树立品牌形象,塑造公众认知,调整甚至重构市场序列。

        榜单奖项之魔力,不单单在其所给予受奖者的荣耀,更在于其对需求信息的归类排序,不仅易于识记传播,而且在同类别的对比中标示了强弱优劣,由此形成的口碑效应具有无可比拟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榜上有名、荣誉加身远比任何形式自卖自夸、广而告之的宣传都要受用,故此,企业博彩得利自是美事一桩,评比评奖自然备受青睐。

        在现代传媒的推波助澜之下,此种依靠吸引公众注意力获取收益的眼球经济空前活跃,评比评奖浪潮兴起,品评排行花样繁多,各行业各门类共襄盛举。名目繁多的各类评比排行,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仅以名目繁多的“十大品牌”评选为例,房屋汽车、电力电气、家居建材、家电五金、医院学校、奶粉药品、服装家纺等等,凡生活中目之所及甚至所不及的细枝末节都在“十大品牌”的光环下“熠熠生辉”,真可谓没有比不到,只有想不到。

        评奖项目过多过滥势必使其自身丧失唯一性和权威性,甚至在面子功夫中演绎平均主义,人人得先进、个个获表彰,但凡参与者或多或少皆有斩获,以致奖项“含金量”大大降低,众奖加身亦令人如雾里看花,几难辨清个中真假优劣。

        评奖泛滥,追名逐利更引发人们弄虚作假的冲动,滋生出“评奖经济”来。当下评奖乱局,榜单奖项等一众荣誉也成了有码有价的商品,利益关联与互换中,评奖经济暗流涌动。买卖双方之间默契配合,卖奖者对买奖者的所需所求洞若观火,巧立名目、不吝浮夸,专为其量身定做各类“大奖”;而买奖者,不但愿买“大奖”,且越“大” 越有价,可谓不惮夸口,不厌虚浮。你情我愿的“大奖”交易购销两旺,操持“评奖”的和花钱买奖的你知我知,心照不宣,互惠互利,各取所需。

        在品牌效应、眼球经济的强力驱动下,不论是本身质素过硬足以当得起荣誉的,还是大手笔购买奖项博取好名头的,不论是被迫无奈的还是好务此道的,众人追名逐利自不在话下,对评比评奖趋之若鹜。仿佛没有漂亮的“金杯银杯”,没有拿得出手的“大奖”,就难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如此,即使明知个中虚假也要参评角逐,买卖双方共同玩起“知假而逐假”的得奖把戏,浑水摸鱼,忽悠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和企业用户。

        评奖经济火爆,多如牛毛的评奖活动层出不穷,以致榜单泛滥、评奖成灾。虽然去年8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取消76项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且《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规定:凡是没有法律法规或党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的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一律予以取消,对虽有依据但可开展可不开展的项目,原则上予以取消。乱象丛生的各类评选评奖滥假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被遏制,但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买奖敛财之事屡禁不止,仍无断绝之迹,各种名目的榜单奖项反倒是变着法地粉墨登场。

        评比泛滥,卖奖敛财,不单让荣誉贬值,公信力遁失,最大的危害还在于催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良莠不齐的这奖那奖,鱼目混珠乃至混淆视听。假冒的“知名品牌”,伪劣的“3A级诚信”,与假冒伪劣产品一样扰乱市场秩序,误导消费者,荼毒消费环境,不但令消费者深受其害,还会损害行业整体声誉,影响行业健康发展。待到假作真时真亦假之时,评奖忽悠的边际效益也只能越来越低。缺乏公信力的奖牌究竟成色几何?可想而知。

        沈约的《宋书》 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王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胜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国人乃欣然。”国人因饮“狂泉”而发狂,又迫使国王发狂。国人发狂是不正常行为,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不正常,反而把国王的正常认为是反常。

        “狂泉”不过是个假想的故事而已,但它却让我们体悟到何谓群体的力量,在群体流行荒诞的意识、只贯彻错误做法的情况下,要想在众生颠倒黑白的环境中坚持公正的原则,确实不易。习惯于群体的规则轻而易举,而逆流而上的确需要勇气和毅力!当世界都向左的时候,谁能坚持自己的原则,毅然向右,走自己的路?当人们对不正常状态黑暗、丑恶、愚昧无知习这些不美好的东西以为常的时候,那么正常的状态光明、善良、正义、聪慧这些美好的东西会被人们当做异端、当做另类而予以消灭,而不是包容。群体的荒谬成为“真理”,而迫使真正的真理“让贤”,这未尝不是人类的悲剧。

        故面对社会诚信缺失,市场监管缺位的评奖之滥,企业不论是囿于成见迫于流俗勉为其难,还是投机钻营企图浑水摸鱼逞乱世英雄,皆是助纣为虐,误人终误己。当此乱局,与其同流合污、受人摆布、抱怨不甚其扰,倒不如反观自身,打消买奖项装点门面的沽名钓誉之念,抵制各种乱评奖、假评奖的诱惑,择行正道,内圣外王,以品质塑造形象,靠消费者口碑来开拓市场。果如此,弄虚作假的评奖经济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开不出浮夸繁华,更掀不起什么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