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GDP时代的能源发展
作者:电气中国 马 喆 发布时间:2014/4/10 15:47:03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通俗地说,GDP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也就是当期新创造财富的价值总量,它大体反映着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生产力的提高,描绘的是经济运行状态的整体图景。

        在我国,GDP核算已有30年历史。1992年,我国开始将GDP数据作为发展评价的核心内容,通过对以GDP为核心的经济指标的强力考核引导,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催生了唯GDP是瞻、急功近利、只看当前、不计长远的短视行为和错误政绩观,造成诸多经济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唯GDP论英雄”的考核模式难以为继。

        经济学角度而言,虽然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是考量经济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代表可以把GDP增长简单等同于发展。GDP计算的是经济增长,而发展除了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质量效益的提升、社会福利的改善等。增长是量的概念,发展是质的概念,因此,不能简单地把GDP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

        与其他经济指标相比,GDP在衡量经济总量和规模方面更为科学、完善、系统,但GDP指标自身固有缺陷使其不能完全反映发展。GDP统计的是有市场交换行为、能体现市场价值的经济活动,却不计非市场的经济活动或难以计算价值的经济活动,不能完全反映经济活动的总量。同时,GDP增速仅反映经济活动的增量,而非经济发展的质量,为拉动GDP增长盲目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催生的无效投资并不带来社会财富和福利水平的增加,无效的GDP难以反映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此外,GDP核算是将一、二、三产所有的产生和服务部门的GDP相加形成GDP总和,既不考量三次产业各自发展的趋势,也不体现经济总量中各产业的构成比重,不反映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试想GDP相等的地区,一地以开发和生产电脑软件为主,而一地以生产或加工农产品为主,两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发展水平岂可同日而语。

        更为关键的是,GDP计算的生产总值,只能大致反映社会财富蛋糕有多大,不能反映蛋糕怎么分,人们吃得好不好。资料显示,当前全球GDP总量超70万亿美元,但近半财富掌握在最富有的85人手中,相当于剩余35亿人财产的总和。再进一步说,GDP反映现实社会财富增量的价值流,反映增长,却不反映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中对水、矿产等能源资源的耗费,对水、大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都是经济发展的负面增值。在GDP高速增长的工业社会中,经济总量的增加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城市噪音、交通拥挤等负面效应,比如说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北国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长城内外,浓雾莽莽,大河上下,阴霾滔滔,车舞长蛇,烟锁跑道……”,近两年笼罩京津冀、席卷中东部的雾霾就是工业生产生活造成空气质量恶化的苦果。又比如说令全国人民谈“食”色变的食品安全问题,从苏丹红、地沟油到假牛肉、镉大米,从三聚氰胺奶粉到工业明胶胶囊……能放心食用的食物越来越少,长此以往,恐怕是要喝西北风了。如此种种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并未在GDP的核算之列。

        历史可鉴,以资源能源要素投入产生经济效益,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以GDP增长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必然导致产能扩张过剩、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生态环境污染恶化,终将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一届政府多次强调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完善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等的权重,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不再简单地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刚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面对跌宕起伏的经济形势,政府兼顾需要和可能,明确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一方面表明政府希望稳定的财政和货币环境,为改革创造良好前提;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淡化数量指标,突出质量指标。

        后GDP时代,我们重视GDP,但不再唯GDP是瞻,以GDP论英雄,我们关注经济增长,更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中除了经济增长之外的经济结构的优化、质量效益的提升、社会福利的改善、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多方面的问题,促进经济增长逐步由资源依赖型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源和科技进步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向依靠提高要素使用效率转变,由主要依靠煤炭电力资源能源工业带动向依靠制造业和服务业良性互动、共同支撑转变,这将从根本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

        就能源的生产利用而言,就是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这意味着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景持续看好,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采应用未来仍需加强,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更是大势所趋。

        从能源的消费方式来说,就是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致力节能减排。这意味着建筑能效提升、节能环保产业、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将迎来发展机遇。清洁生产、节能节水及资源综合利用必将不断强化。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已是迫在眉睫。

        通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从根本上降低能耗、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从源头上遏制废气排放、防治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安全,正是能源发展的本质需求,也是后GDP时代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