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上演海外收购“加速度”
技术输出 品牌探路
作者:电气中国 张 磊 发布时间:2014/9/15 15:19:58

        西长安街86号,坐落着国内最大的电力运营企业——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伴随着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深入,这个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正大步迈向跨国时代。

        以一系列重大国际并购为标志,国家电网国际化战略近期捷报频传。7月31日,国家电网与意大利存贷款公司正式签署协议,以21亿欧元收购意大利存贷款公司旗下能源网公司35%股权,这是国家电网继2012年投资葡萄牙能源网公司后在欧洲的又一重要投资,此项投资更成为中国企业迄今为止在意大利的最大单笔投资。

        公开资料显示,意大利存贷款能源网公司是意大利存贷款公司全资控股公司,持有意大利输电网公司29.85%股权和意大利天然气网络公司30.01%股权。这也意味着上述收购项目完成后,国家电网已间接持有了意大利国家级输电公司和国家级天然气公司股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电网以及其他大型能源央企更多的参与到国际化进程中,是必须的过程。”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央企“走出去”的关键在于锻炼、培养和储备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运营管理才能的人才,“目前,众多央企基本具备‘走出去’的技术和实力,迫切需要提升的是人才的培养和海外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如何在不同的政策、金融环境下把企业经营好并管控好风险是众多央企在海外面临的一大挑战。”

全球化“野心”
        尽管近年来央企海外的披荆斩棘之旅屡遭重创,经典案例所见甚少,但对于带领这家国内最大的电网运营企业“走出去”,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似乎从未掩饰其巨大的“野心”。他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国家电网将在2020年在海外投入300亿~500亿美元,争取将海外资产在现有资产总量中的占比提高至10%左右。

        自2004年确定国际化战略之后,国家电网的“走出去”步伐就不曾迟疑。2007年12月,国家电网与菲律宾当地合作伙伴组成的投标联合体中标菲律宾国家输电网25年特许经营权,成为持股40%的最大股东。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批示称,这是央企“走出去”战略的重大突破。

        “这是一条非常曲折的征途,相当锻炼人,收获亦颇丰。”国家电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光超后来如此评价这一项目。事实上,如同所有的海外收购一样,国家电网在菲律宾项目上一开始进展的并不顺利。据称,在前后1年多的时间里,国家电网上述收购项目一度遭遇了菲律宾国会的巨大压力。最终,菲方的两家企业各占30%股份,国家电网参加的联合体占股40%的招标结果也间接说明了在海外市场,博弈无处不在。

        “由于国家电网收购的多数为海外战略性资产,肯定会遇到一定阻力。海外收购的潜在风险很多,在发达国家企业会遭遇更多商业风险,而在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投资,企业遇到政治风险的几率则会加大。”林伯强告诉记者。

        2009年1月,由国家电网与菲律宾的两家公司组成的联合体——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NGCP)正式接管运营菲律宾国家输电网。目前,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各项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电网实现安全稳定运行。

        首次“出海”之旅告捷之后,国家电网明确了电力能源资产投资运营、电力工程及技术咨询、国际电力能源合作、国际金融合作等国际化战略重点,并相继在非洲、欧洲大举布局其“全球化”战略。

        2010年12月和2012年12月,国家电网分两次收购了巴西12家输电特许权公司100%股权,正式进入南美洲电力市场。2012年2月,国家电网宣布以3.87亿欧元收购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25%股份;同年,国家电网收购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一家电力供应商41%的股份;今年1月,国家电网成功收购新加坡能源澳洲资产股权,包括新加坡能源国际澳洲资产公司60%的股权和新加坡能源澳网公司19.9%的股权;随后,李嘉诚旗下港灯上市,国家电网认购18%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在国际能源合作方面,今年5月,《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俄罗斯电网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在上海签署,双方计划在特高压交直流、智能电网的技术研究和应用,输配电建设和改造以及建设欧亚电力桥的可行性等方面开展长期技术交流与互利合作。

        截至2014年6月,国家电网境外投资实际自有资金出资近30亿美元,境外股权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10亿美元,境外资产规模超过230亿美元。

        在巩固既有国际化成果的同时,国家电网也似乎有意继续寻找能够与其核心业务形成良好衔接的业务整合机会。一份来自路透社的报道称国家电网目前正在寻求竞购希腊电网运营商ADMIE 66%的股权,也有意竞购德国意昂集团位于西班牙北部的电网,后者估值可能达到10亿欧元。“作为以营收计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国家电网出手谨慎,不涉足敌意收购,且把握了欧元区南部国家为筹资金将国有资产民营化所带来的机会。”该文称。

海外征程“亮点”纷呈
        对于企业而言,“走出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所需时间长,程序复杂,涉及政治、法律、文化等诸多因素,相比这些,拥有充足的资金或许仅仅是第一步。

        采访中多数专家表示,未来中国企业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将越发紧密,“走出去”将常态化,但切忌“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决策时不仅要看投资的金额和受益,更要看到对企业全球化战略的长远影响,防止盲目对外投资。

        对此,国家电网总经理舒印彪曾指出:“国家电网‘走出去’开拓海外业务有三个显著特点:经营对象都是各国的战略性资产;投资定位为长期稳定的战略投资;基本上都属于技术、管理输出型。”

        “我们到国外投资,不是做公益事业,而是积极投资境外电力能源监管资产,既输出了公司在输配电领域的领先技术,又在规范、透明的监管框架下实现稳定回报和通胀保护,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家电网公司国际部负责人程梦蓉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009~2013年,国家电网境外投资业务利润从不到8亿元人民币增长到32亿元人民币,增长了309%,投资回报率远高于国内水平。

        在此过程中为有效控制项目风险,,国家电网专门聘请国际知名的外部顾问,结合实际,开展风险全过程管理,推行风险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系统化。通过严格执行项目审批程序、提升海外资产财务管控能力、驻外人员演习训练等多项举措,形成全面风险管控。

        “尽管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在世界能源界,特别是电力界,国家电网的创新能力和取得的创新成果,是令同行们关注和尊重的。”刘振亚对于国家电网的国际化战略的执行情况颇感满意,“国家电网在海外资产净资产的回报率在两位数以上,是国内投资回报的3~5倍。”

        除了拥有较高的投资回报之外,国家电网还不断探索海外投资的创新模式。据悉,以澳大利亚项目为标志,国家电网海外投资已步入“利用境外资金、投资境外资产”的新阶段。此前,国家电网已成功发行两笔共计55亿美元海外债券,实现了国际业务的内生发展。

        “大型企业的‘走出去’需要有国际化的战略思维、全球化的资源配置以及与之配合的多元化企业框架。”采访中一位长期从事企业战略研究的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央企“走出去”步伐加快,但国际化经营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海外投资最大的“短板”。

        从国家电网上述项目的运作来看,高度的本土化运营成为其经营海外项目所秉持的基本理念,大大提高了本土战略执行效率。据国家电网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在海外控股、参股项目中,国家电网仅派出少量董事、高管参与投资企业管理,通过把控关键环节,在政府对监管资产的监督管理下实现公司治理。

        以巴西为例,作为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惟一的海外全资子公司,国网巴西控股公司在2010年底接管之初,保留了全部巴西籍员工,并在中高层管理岗位上合理聘用当地管理人才与中方团队组成搭档,形成中巴员工密切配合、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国家电网还对巴西输电项目进行了深度整合,打通资产结构,并在里约热内卢建设了电网集中控制中心,加强人员培训,深入开展本土化经营,各项经营指标稳步提升,设备运行可用率大幅提升,停电率显著降低。此外,为贫民窟的孩子提供乐器演奏义务培训,赞助里约的学校推广乒乓球项目……诸如此类的公益项目更是让巴西民众直接受惠受益,也让公司赢得了巴西社会各界的尊重与认可,国网巴西公司继2012年被评为“巴西电力行业最佳公司”后,2014年再度获此殊荣,更获得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社会责任管理最佳实践奖”。

        如今,通过一系列成功的境外市场收购,国家电网已从中国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变身为跨国能源投资公司。目前,公司连续两年获得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国家主权级信用评级,稳健运营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等国电网资产。

技术输出  品牌探路
        仔细研究上述投资收购项目不难看出,国家电网的海外投资项目多为主动出击,且倾向于利用资金优势取得项目控制权。对此,刘振亚曾解释称,“惟有在海外收购项目中掌握控制权,才能实施在国内已有成熟经验的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技术,通过技术和管理提升快速创造价值。”

        2月7日,公司与巴西国家电力公司组成联营体,中标美洲第一个特高压工程——巴西美丽山水电±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送出特许经营权项目,这也标志着特高压技术“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上述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4亿雷亚尔(约合18亿美元),包括一条2092公里的正负800千伏输电线路及两端换流站,施工工期46个月,将把巴西北部亚马孙河的水电资源送到800~3000公里外的东南部电力负荷中心。

        国家电力科学院研究院名誉院长薛禹胜表示,巴西是个能源分布不均匀、能源传输距离很长的国家,而且巴西的电力供应以水电为主,而水电项目除了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外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业内人士分析,今后特高压技术的走出去,主要可能会在那些能源分布不均衡,或者电网建设比较迫切的国家。据悉,除了巴西以外,国家电网也正在和印度洽谈特高压项目。此外,意大利、波兰、希腊、俄罗斯、莫桑比克等国也纷纷表示,希望同国家电网一道开展特高压电网建设运行、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输变电线路建设等方面的业务合作。

        事实上,在特高压工程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国际上对于国家电网的特高压工程颇为认同,这与其近年来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组织,输出其在特高压、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先进管理理念、技术以及标准不无关系。今年7月,由国家电网主导,在IEEE发起的三项特高压交流国际标准获得通过,填补了特高压交流国际标准的空白。

        根据国家电网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家电力市场交易电量2190.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3%。其中,特高压输电交易电量478.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79%。消息称,2014~2018年,国家电网将新建成至少18条特高压输电工程,累计投资约4000~500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未来国家电网的国际化战略将以“三电一资”(电网、电源、电工装备、资源)为重点,集中精力、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国际业务。

        毋庸置疑的是,特高压技术正在成为国家电网在世界舞台的一个闪亮的标签。近年来依托特高压技术攻关和建设实践,我国已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核心技术,仅国家电网就累计申报特高压专利679项,已获授权379项。建成了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直流试验基地、高海拔试验基地、工程力学试验基地和大电网仿真、直流成套设计研发中心,形成了功能齐全、综合指标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大电网实验研究体系。我国已成功研制出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特高压交流全套设备和直流关键设备,带动了包括许继电气、平高电气、特变电工等一批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及改造。

        舒印彪表示,国家电网在特高压直流输电建设和运营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巴西美丽山项目竞标成功充分体现了公司在特高压输电方面的优势,将推动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设备和经验走出国门。

        以许继集团为例,近年来该集团在国际化战略实施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优化创新。公司的电力设备先后打入东南亚、非洲、中东、南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以过硬的质量、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客户好评。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许继集团内部人士表示,近年来,公司国际业务重心由配套供货和单机出口转向了电气设备总包、工程总包等模式,并积极探索海外投资并购等多种商业模式,带动产品和技术出口。先后签订缅甸多功能柴油机厂、越南南那水电站、石祖变电站、安哥拉城市电网改造、赤道几内亚巴塔电网、肯尼亚阿西河重油发电厂等一批总包或分包项目。

        “2013年,许继集团国际市场订货大幅增长,较2009年增长了744%,国际业务占比超过7%。”上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许继集团已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够提供完整超高压、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直流输电水冷设备、直流场设备成套产品及解决方案的企业,技术水平与国际同行基本一致;在智能用电系统和工业电气自动化方面也具有较强的成套能力。

        在进军海外市场的过程中,逐渐树立了许继集团产品质量硬,技术能力强的国际品牌形象,增强了品牌影响力。在肯尼亚阿西河重油发电厂工程总承包(EPC)项目中,许继集团击败欧美等国诸多竞争者成功中标,征服了认可欧洲标准的肯尼亚业主,打造了进入非洲电力市场的样板工程。

        在工程总包项目中,业主看中的不单单是许继集团某一个产品的质量,更信赖的是公司全盘负责总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与运行等综合实力。该内部人士表示,“更重要的是,在国际市场摸爬滚打,我们也锻炼出了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海外项目队伍。于此同时,‘走出去’也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更具有国际高度,能够站在国际市场的角度看待、思考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境外投资谨防监管“缺位”
        目前,我国企业境外投资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我国非金融类境外直接投资433.4亿美元。采访中林伯强表示,未来,随着央企境外投资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家应该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相应的监管也应适当跟上,避免“缺位”现象出现。

        此前,为切实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国资委制订了《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以进一步落实境外资产管理责任,加强投资、产权、资金、资产损失责任追究等重大事项管控。

        “对于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管既要适应国外的经营环境和法律环境,又应符合中国国企的基本特征,二者必须得以兼顾。目前看来相关监管相对偏弱。”不过,林伯强表示,“‘走出去’是一个过程,监管的完善必然也要经历一个过程。”

        据悉,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境外投资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领域和区域投资规划;重点鼓励有利于满足国内能源资源需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化解国内过剩产能、带动设备标准和服务输出的各类境外投资;加强境外投资项目协调,避免无序竞争;引导企业在境外依法合规经营,注重环境资源保护,加强境外投资环境影响与风险评估,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加快境外投资法制建设,制定和出台《境外投资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改革境外投资审批制度,推进境外投资便利化,最大限度减小核准范围,简化核准手续;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允许个人投资者开展境外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