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应用设计

>

中国煤炭工业面临根本性的变革

中国煤炭工业面临根本性的变革

2007/4/12 8:58:00
1 煤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煤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资源,2005年,人均煤炭可采储量为145t,占人均化石燃料可采储量的95.7%;我国能源以煤为主,2005年,煤炭产量达2190Mt,占一次能源产量的76.3%,消费量2140Mt,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68.7%,OECD平均为21.1%,世界平均为27.8%;煤炭是主要电源,2004年煤电占发电量的80%;煤炭为制造业的高速增长提供能源,2005年制造业煤炭消费量达814.6Mt;煤炭是居民和服务业采暖、炊事和热水的主要能源,2004年用煤量约200Mt;煤炭是主要化工原料。2005年,我国63%的合成氨是以煤为原料生产的。日本等国合成氨原料100%为天然气;煤炭是运量最大的商品,2005年占铁路货运量的46.4%;煤炭及相关行业提供数以千万计的就业岗位,2005年煤炭系统从业人员总数估计达780万人;农村居民生活用能以煤代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据农业部统计,全国农村民用煤消费量1995~2005年增长93.8%;煤炭液化可为保障石油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在建的神华煤液化一期工程,年产油品3.2Mt,2007年投产,2020年我国煤液化产品可望达到50Mt。 2 煤炭经济出现转折性变化   从2001年开始,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市场化改革加速,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煤炭工业终于走出持续3年多的严重困境,进入复苏期,近年出现良好发展势头。 2.1 煤炭产销量大幅增长   2005年全国原煤产量达2190Mt,比上年增长9.9%,比2000年增长68.6%,5年内净增891Mt。这在中国和世界煤炭工业史上都是空前的。中国煤产量占世界煤产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28.3%上升到2005年的37.1%。   2005年全国商品煤销售量达2044.0Mt,比上年增长8.1%。 2.2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国有煤矿(大中型)占全国产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56.4%上升到2005年的60.3%,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由41.8%上升到46.9%;乡镇煤矿所占比重由43.6%下降到39.7%。   乡镇煤矿1997年多达8.2万个,通过整顿关闭非法和不符合安全条件的煤矿的不懈努力,2000年减到3.1万个,2005年末减到2.98万个。   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2001年,年产10Mt以上的国有重点煤矿(矿区)有18个,产量341.0Mt,占全国产量的24.7%;最大的前4家煤炭企业(集团)产煤146.2Mt,占全国产量的10.6%;前8家煤炭企业(集团)产煤223.7Mt,占全国产量的16.?%。2005年,年产1OMt以上的国有重点煤矿(矿区)增至31个,占全国产量的比重上升到42.0%;最大的前4家煤炭企业(集团)产煤339.OMt,占全国产量的15.5%;前8家煤炭企业(集团)产煤493.4Mt,占全国产量的22.5%。 2.3 技术进步加速   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由2000年的73.3%提高到2005年的83.0%;原煤生产全员效率由2.26t/工提高到4.07t/工,提高80.0%。   建成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煤矿。神东矿区已建成7个千万吨级现代化大型矿井,2005年原煤产量达102.4Mt。其中大柳塔矿产量达20.76Mt,为世界最大矿井,全矿职工仅500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4 煤价大幅上升   国有重点煤矿商品煤平均出矿价1997年为166.34元/t,2000年跌至140.19元/t,2001年开始回升,为150.99元/t,最近几年大幅上升,2005年达270.20元/t,比上年上升30.9%,比2000年上升92.7%。 2.5 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从2003年开始,国有重点煤矿扭转了长期亏损(补贴前)的局面。近2年,全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大幅增加。2005年,全行业销售收入达1899.7亿元,比上年增长43.5%;规模以上企业利润550.2亿元,比上年增长78.6%,其中国有重点煤矿148.3亿元,比上年增长86.3%。 2.6 安全状况有所好转   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2003年多达6702人,事故死亡率为3.89人/Mt;2005年死亡人数减至5938人,死亡率降到2.71人/Mt;2006年1—7月降到2.10人/Mt。 2.7 职工工资逐步提高   国有重点煤矿在岗职工平均月工资2003年只有1051元,2004年增至1422元,增长35.3%;2005年为1799元,增长26.5%。 3 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仍需长期艰苦努力   煤炭经济虽已出现良好发展势头,但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既有历史遗留问题,又有新出现的问题。 3.1 事故多发   近年煤矿安全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十分严重。2005年,中国煤产量占世界的37%,而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占世界的80%以上。煤矿事故死亡率为美国的134倍,印度的约14倍。产煤大国澳大利亚的煤矿已实现零死亡。 3.2 过剩隐忧   当前,各地抢资源建煤矿,盲目投资建设问题极为严重。截止2006年5月,全国煤矿在建规模达800Mt以上。仅山西和内蒙古3—5年内新增产能将超过600Mt。在建项目如果建成投产,势必出现生产过剩。 3.3 资源浪费   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由于地质勘探工作滞后,目前可供建矿的精查储量不足。另一方面,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全国煤矿平均回采率约35%~40%,资源富集地区小煤矿的回采率只有10%~15%。小矿非法、无序开采对煤炭资源造成严重破坏。此外,大量优质炼焦煤被当作动力煤使用,煤系共生、伴生的20多种矿产,绝大多数没有利用。 3.4 环境恶化   煤炭开采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而且趋于恶化。   我国60%以上的矿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煤炭开采使地表、地下水系遭到破坏,地下水位下降,导致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全国每年排出矿井水22亿m3,利用率不到40%。   矿井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面积已达70万公顷,其中50%是良田。目前国有煤矿复垦率仅约13%,露天矿采空区复垦率约10%。   全国煤矿每年产生煤矸石1OOMt以上,堆存量超过4000Mt,占地1.7万公顷。   2005年,煤矿开采排入大气的甲烷估计达140亿m3。全国SO2排放量达25,49Mt,比2002年增加32.3%,其中约85%是燃煤排放的。在山西省,治理煤矿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消除安全隐患,估计需要1000多亿元。 3.5 小散乱差   煤炭工业结构调整虽已取得初步进展,但小散乱差的状况仍很严重。2004年,全国年产3万t以上煤矿有2284个,每矿平均年产能力为46.2万t。2005年,全国小煤矿多达2.3万处,每矿平均年产量仅3.8万t。   大多数国有煤矿装备陈旧落后,1/3生产设备老化,超期服役,隐患严重。全国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仅40%左右,大多数乡镇及个体煤矿仍采用原始生产方式,2005年乡镇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占全行业的74.0%。 3.6 效率低下   尽管我国拥有世界一流的高产高效煤矿,但全国煤矿平均生产效率十分低下。2005年,煤炭工业从业人员总数估计达780万人,产煤2190Mt,平均每人每年产煤约280t;美国生产原煤约1195Mt,只有112450人,平均每人年产10627t,为中国的38倍。用人过多是我国煤炭经济的症结所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理应具有比较优势,但因效率低下,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商品煤生产成本比美国还高,2005年达207.6元/t,约合26.0美元/t,而美国商品煤平均出矿价仅22.1美元/t。世界最大矿区波德河矿区(2002年商品煤产量达360Mt)平均出矿价只有5美元/t左右。   用人过多是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多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对技术进步、提高矿工工资产生不利影响,还加重了煤矿企业办社会以及衰老报废煤矿职工安置的负担。 3.7 包袱沉重   煤炭行业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有:衰老矿关闭破产,冗员安置,不良债务,企业办社会,安全欠帐等,包袱沉重。   2003年末,全国资源枯竭、符合关闭破产条件、已核销产能的煤矿的产量达65Mt,这些煤矿关闭破产后,大量职工需要安置,还要核销银行呆坏帐。关闭破产煤矿资产变现率只有5%~20%,清算资金匮乏,中央和省级财政援助有限。形势依然严峻。   国有煤炭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以及主辅分离进展缓慢。2005年,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办社会支出超过100亿元。2004年,国有重点煤矿拖欠职工工资29亿元,下岗职工生活费1亿元。   据调查,2004年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欠帐达500亿元以上。据专家估计,全国煤矿安全欠帐高达1500亿元。 3.8 人才短缺   煤炭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的比例长期偏低。上世纪末的煤炭经济危机导致人才大量流失。目前大中型煤矿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左右,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农民工成为矿井生产的主力。   全国15所煤炭院校,有14所已经更名,煤炭专业受到严重冲击。过去这15所院校每年培养出近万名专业人才,目前采矿、地质专业全国每年招收新生只有500人。据对9所院校的调查,1999—2002年38000名毕业生中,到煤炭行业就业的仅3500多人。一些国有重点煤矿近10年没有招到大专毕业生。 3.9 生活困难   煤矿工人工资最近2年才逐步提高,但仍然偏低,远低于许多其他行业,有些地区矿工平均收入仅为电力职业的1/5。  <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助力企业恢复“战斗状态”:MyMRO我的万物集·固安捷升级开工场景方案

车规MOSFET技术确保功率开关管的可靠性和强电流处理能力

未来十年, 化工企业应如何提高资源效率及减少运营中的碳足迹?

2023年制造业“开门红”,抢滩大湾区市场锁定DMP工博会

2023钢铁展洽会4月全新起航 将在日照触发更多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