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利整体解决方案
一、方案背景
水资源短缺、污染及水旱灾害等问题凸显,传统水利管理难以应对。智慧水利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水利信息的全面感知与智能决策,是提升水利管理水平的关键。
二、系统概述
所谓“智慧水利”,就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GS等先进技术,提高水利部门的管理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信息技术标准化、信息采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管理集成化、业务处理智能化、政务办公电子化”。
三、方案目标
构建“感知全域化、数据融合化、决策智能化、管控精准化”的现代水利体系,实现:
1. 水资源优化配置(供需平衡、节水增效)
2. 水灾害智能防控(洪涝干旱预警调度)
3. 水环境实时监管(水质监测、污染溯源)
4. 水工程智慧运维(水库/闸站/管网智能管控)
5. 水政务高效协同(“一平台”统筹管理)
四、总体架构(四层一体)
1. 感知层(全域物联)
· 水文监测:雷达水位计、流量计、雨量站、水质多参数传感器(COD/氨氮/浊度)
· 工程监测:大坝形变传感器、闸门开度仪、管道压力计、渗压计
· 环境感知:卫星遥感(植被墒情)、无人机巡查(河道违建)、视频AI识别(非法采砂)
· 用户侧计量:智能水表(城乡用水量实时采集)
2. 网络层(多模通信)
· 光纤专网(核心节点)
· 5G/4G(移动设备回传)
· NB-IoT/LoRa(低成本广域传感器)
· 北斗短报文(应急通信保障)
3. 平台层(智慧中枢)
· 水利云平台:分布式云架构(兼容公有云/私有云)
· 数据中台:
· 整合水文、气象、地理、工程、业务等多源数据
· 构建水利知识图谱(如河流拓扑关系库)
· AI中台:
· 洪水预报模型(LSTM神经网络)
· 水资源调度优化算法
· 卫星影像AI解译(水土流失分析)
· 数字孪生引擎:
· 流域BIM+GIS三维可视化(动态模拟洪水演进)
4. 应用层(六大核心系统)
系统名称 | 核心功能 |
智能防洪抗旱 | 洪涝风险预警(精度达1km网格)、水库联调优化、旱情评估 |
水资源管理 | 取用水实时监控、用水效率评估、跨区域水权交易 |
水环境治理 | 污染源溯源分析、河湖健康评价、生态补水智能调度 |
智慧供水 | 漏损定位(DMA分区)、水质超标预警、二次供水智能管控 |
工程运维 | 大坝安全诊断、设备预测性维护、AR远程巡检 |
综合决策 | 多场景预案推演(如台风应对)、绩效考核驾驶舱 |
五、关键技术支撑
· 边缘计算:闸站就地决策(毫秒级响应)
· 数字孪生流域:耦合气象水文模型(SWMM+HEC-RAS)
· 区块链:水权交易存证、监测数据防篡改
· 智能预警:多模态融合告警(短信/地图弹窗/声光联动)
六、典型应用场景
场景1:城市内涝防控
· 通过路面积水传感器+雷达降水预报,自动触发泵站启停和交通疏导提示
· 效果:预警响应时间缩短70%,内涝点减少40%
场景2:跨流域调水优化
· 结合水源地水质、沿途蒸发量、用户需求预测,动态生成输水方案
· 案例:某工程年节水超2000万m³
场景3:农村供水智能管护
· NB-IoT水表+AI分析用水异常,自动派单维修
· 成效:运维成本下降35%,供水保障率达99%
七、安全体系
· 等保三级:数据传输加密(国密算法)
· 北斗授时:关键数据时间戳认证
· 冗余设计:重要节点双机热备+异地灾备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