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应用设计

>

低代码云平台赋能城市道路照明

低代码云平台赋能城市道路照明

2025/9/1 17:16:42

传统城市道路照明管理常陷入“三难”困境——部署一套照明管控系统需专业团队开发2-3个月,周期长、成本高;路灯运维靠人工巡检,故障发现滞后(平均故障时长超48小时),且能耗浪费严重(部分路段全天亮灯,年浪费电量超30%);不同区域(主干道、支路、隧道)的照明需求不同,却难以精准调控。

低代码云平台凭借“零编程搭建、云端协同、灵活迭代”的特性,将道路照明的核心需求装成可视化组件,让市政管理人员无需编程,即可快速搭建专属管控应用,实现城市道路照明从粗放亮灯到精准节能的转型,大幅提升运维效率与节能水平。

一、破解传统痛点:低代码云平台的核心优势

低代码云平台针对城市道路照明的痛点设计,通过“可视化开发、云端整合、低门槛操作”三大优势,解决传统管理的效率、成本与节能问题。

1.零编程快速开发:缩短照明管控应用搭建周期

传统城市道路照明系统开发依赖专业IT团队,一套完整的管控应用(含开关控制、故障报警、能耗统计)需1-3个月,且需求变更(如新增路段照明管控)时需重新排期改代码。低代码云平台将常用功能封装成“拖拽式组件”,如路灯状态、远程控制器、故障预警器、能耗报表等功能与设置,用户只需鼠标拖拽、参数配置,即可完成应用搭建:

例如市政部门搭建主干道照明管控应用场景,只需拖拽路灯列表组件(关联主干道100盏智能路灯)、亮度调节(设置“傍晚18:00亮度80%、深夜23:00亮度50%”)、故障报警机制(设置“路灯离线超1小时推送预警”),1-2小时内就能完成搭建;后续新增支路照明管控界面,直接拖拽组件添加支路路灯设备,无需修改原有代码。

2.云端数据整合:打破“照明数据孤岛”

传统城市道路照明的路灯状态数据(如开关状态、亮度)分散在各路段控制器,故障数据靠人工记录,能耗数据(用电量)存在电力系统,数据互不互通,无法联动分析。低代码云平台支持“多源数据接入”,通过标准化接口(如LoRaWAN、MQTT、API)将智能路灯、智能电表、巡检终端等设备数据统一接入云端,实现一网统管:

平台自动清洗、整合数据,按“区域(如城东片区、城西片区)”“道路类型(主干道、支路、隧道)”分类归档,用户在同一界面即可查看“主干道路灯亮灯率98%→支路能耗1200kWh/月→隧道故障路灯2盏”的全维度数据,无需切换多个系统;

支持数据关联分析,如自动计算单位长度路灯能耗(kWh/km)、故障修复及时率,帮助判断照明系统运行效率。

3.低门槛灵活操作:市政人员轻松上手

传统照明系统操作复杂,市政人员需培训1-2周才能熟练使用;低代码云平台采用“可视化界面+向导式配置”,操作逻辑贴近道路照明场景,市政管理人员无需IT知识即可上手:

配置照明规则时,平台提供逻辑控制功能,如当傍晚光照强度<300lux→主干道路灯开启80%亮度、凌晨0:00后→支路路灯降至50%亮度,用户只需点选参数、输入阈值,无需编写代码;

生成报表时,拖拽“柱状图”“折线图”组件,选择分析维度(如按日、按月)、指标(如亮灯率、能耗、故障次数),平台自动生成可视化报表,支持一键导出Excel表格,无需专业数据分析能力。

二、场景化应用:低代码云平台如何赋能城市道路照明全流程

低代码云平台通过组件化搭建,适配城市道路照明“主干道、支路、隧道、特殊天气应急”四大核心场景,解决各环节痛点。

1.主干道照明:兼顾安全与节能

主干道车流量大、照明需求高(需保证夜间行车安全),传统靠“全夜亮灯+固定亮度”,能耗浪费严重。低代码云平台实现“按需调节、动态适配”:

实时亮度调控:在主干道部署光照传感器与车流量传感器,数据通过LoRa上传至云端平台,傍晚光照强度<300lux时,自动开启路灯并调节至80%亮度;夜间车流量超50辆/分钟(如晚高峰),维持80%亮度;凌晨0:00后车流量<10辆/分钟,降至60%亮度,既保障安全又避免浪费;

远程集中控制:管理员通过电脑端或手机APP,可远程控制单盏、某路段或全区域路灯,如节假日主干道需延长亮灯时间,直接在平台调整开关时间,无需现场操作;若某路段举办活动,临时提升亮度至100%,活动结束后自动恢复。

2.支路照明:精准节能,降低运维成本

支路车流量小、照明需求低,传统常因“忘记关灯”或“故障难发现”导致能耗浪费与安全隐患。低代码云平台实现“低亮度运行+故障速修”:

节能亮度设置:默认设置支路路灯“傍晚开启50%亮度,凌晨0:00后降至30%亮度”,部分偏远支路可设置“间隔亮灯”(如每两盏亮一盏),进一步降低能耗;平台自动统计支路能耗,生成“节能效果报告”(如“某支路月均节能300kWh”);

故障快速响应:智能路灯内置状态监测模块,若路灯离线、亮度异常或电流超标,平台立即推送故障预警,标注路灯位置(精确到具体杆号)并分配维修工单;维修人员通过APP导航至现场,平均故障修复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4小时。

3.隧道照明:保障通行安全,避免光线突变

隧道照明需避免“入口/出口光线突变”(易导致驾驶员视觉不适),传统靠固定亮度分段控制,难以适配天气变化(如阴天、雨天需提升入口亮度)。低代码云平台实现“动态分段调控+天气适配”:

分段亮度控制:将隧道分为“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出口段”,平台根据各段光照需求,设置不同亮度(如入口段80%、中间段50%、出口段70%);同时接入隧道内外的光照传感器,阴天时自动提升入口段亮度至90%,避免光线突变;

应急联动控制:若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平台接收到监控系统的报警信号后,自动将事故路段亮度提升至100%,并开启隧道应急指示灯,同时推送信息至交通部门,引导车辆绕行。

4.特殊场景应急:快速适配极端天气与重大事件

城市道路照明常面临极端天气(暴雨、暴雪、台风)或重大事件(节假日、大型活动)的应急需求,传统靠人工现场操作,响应滞后。低代码云平台实现“一键应急、自动适配”:

极端天气应急:平台对接气象部门数据,当预测到暴雨、暴雪天气时,自动推送“提升亮度”提醒,管理员确认后,一键将全城主干道、桥梁路灯亮度提升至100%,并延长亮灯时间;台风来临前,远程关闭易倒伏路段的路灯电源,避免线路损坏;

重大事件适配:节假日(如春节、国庆)期间,设置“节日模式”,自动延长亮灯时间至凌晨1:00,部分景观路段路灯开启“渐变亮度”效果;举办大型活动(如马拉松、演唱会)时,一键开启活动路线沿线路灯,活动结束后自动恢复常规模式。

三、实际案例:某地级市城市道路照明的智能化转型

项目背景:某地级市主城区共有2万盏道路路灯,传统管理面临“运维效率低(故障平均修复48小时)、能耗浪费大(年用电量1200万kWh)、管控不精准(支路与主干道亮度一致)”的问题,年运维成本超800万元。

低代码云平台解决方案:

改造2万盏路灯为智能路灯,接入低代码云平台,同步接入光照传感器、车流量传感器、智能电表,实现全流程数据采集;

市政管理人员拖拽组件,搭建“主干道管控”“支路节能”“隧道安全”“应急调度”4个应用,设置联动规则(如“车流量<10辆/分钟→主干道亮度降至60%”);

平台支持手机APP与电脑端管控,数据同步至市政管理平台,实现“一张图”可视化管理。

实施效果:

效率提升:路灯故障平均修复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4小时,运维人员从15人减至8人;

节能显著:全城道路照明年用电量从1200万kWh降至780万kWh,节能35%,年节省电费420万元;

管控精准:主干道亮灯率保持99.5%,支路能耗降低40%,隧道驾驶员投诉率降为0;

应急高效:极端天气与重大事件的照明调整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0分钟,响应效率提升92%。

四、价值总结:低代码云平台重塑城市道路照明管理

降本节能:大大缩短应用开发周期,降低照明能耗、运维成本,年节省电费数百万至数千万元;

精准管控:实现“主干道-支路-隧道”全场景亮度适配,提升亮灯率,缩短故障响应时间,保障通行安全;

低门槛转型:市政管理人员无需编程即可搭建应用,解决行业“IT人才短缺”痛点,加速智慧照明建设落地。

低代码云平台将成为城市智慧照明建设的“加速器”,让城市道路照明从“精准节能”迈向“智能预判”,助力实现安全照明、高效运维、绿色低碳的目标,为智慧城市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审核编辑(
王静
)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低代码云平台赋能污水处理

工业物联网是做什么的?

物联网平台是干什么的?

物联网平台应用环境监控系统

物联网智能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