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应用设计

>

基于低代码平台的智慧泵站一体化解决方案

基于低代码平台的智慧泵站一体化解决方案

2025/9/12 16:27:26

泵站作为水利工程的“心脏”,承担着防洪排涝、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的关键职能。传统泵站管理长期面临设备分散难监控、故障响应滞后、数据孤岛严重的困境。

基于低代码平台的智慧泵站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可视化开发+云端协同+设备联动”的技术组合,构建覆盖监测-控制-调度-维护全流程的智能管理体系,让泵站管理从人工巡检转向云端值守,从被动抢修转向主动预警,大幅提升水利设施的运行效率与可靠性。

一、传统泵站管理的核心痛点:低代码平台的破局契机

设备监控碎片化:泵站内水泵、阀门、格栅机等设备的运行数据分散在独立仪表或单机系统,管理员需逐个查看,无法实时掌握整体状态。

运维响应效率低:设备故障依赖人工巡检发现,报修流程需电话沟通、纸质记录,从故障发生到维修人员到场平均耗时6小时。

数据价值未释放:各泵站的运行数据(如抽水量、能耗)仅用于本地记录,无法跨泵站汇总分析,导致调度决策依赖经验,水资源利用率偏低。

低代码平台的“快速开发、组件复用、灵活配置”特性,恰好破解了难题,无需专业编程,即可快速搭建覆盖多设备、多泵站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融合与智能决策。

二、低代码平台智慧泵站解决方案的架构设计:四层协同的智能体系

解决方案采用“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的四层架构,通过低代码平台的可视化开发能力,实现各层级的快速集成与协同联动:

1.感知层:全域设备状态采集

设备参数采集:水泵安装电流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监测电机运行状态;管道加装压力变送器、电磁流量计,记录输水压力与流量;

环境与安全监测:泵站内安装液位计、温湿度传感器、红外对射报警器,获取水池水位、泵房环境信息等;

低代码适配优势:平台预置传感器等组件图标,支持Modbus、LoRa等主流协议,管理员通过“选择设备类型-填写通信参数”即可完成对接,无需编写代码;

2.传输层:稳定可靠的数据链路

近距离传输:泵站内设备通过工业以太网或RS485总线连接,延迟<100ms;

远程传输:偏远泵站采用4G/5G无线传输,支持断点续传,即便网络中断后自动缓存数据,恢复后补传;

低代码配置:平台内置通信模块配置界面,可视化设置传输频率、数据加密方式,保障传输安全。

3.平台层:低代码驱动的智慧中枢

数据融合中心:接收各泵站的设备数据、环境数据,建立统一数据库,并自动清洗异常值;

可视化开发引擎:通过“拖拽组件”快速搭建数据看板,如标注各泵站在线状、展示水泵电流-压力-流量关联曲线等;

规则引擎配置:用低代码逻辑编辑器设置预警与控制规则,例如:

当“集水池水位>3米”且“水泵未启动”,自动推送启泵指令;当“水泵振动值>8mm/s”持续1分钟,触发故障预警并通知维修人员。

4.应用层:多场景功能模块

①设备监控与远程控制:实时展示各泵站设备运行参数,如2号泵站1号水泵电流18A,额定20A,支持远程启停水泵、调节闸门开度。

②智能预警与故障诊断:设置多级预警阈值,通过“条件判断组件”可视化配置预警逻辑,可实现水泵电流超额定值10%预警,超20%报警”,自动推送短信/APP、声光等多途径通知。

③能耗分析与优化:统计单泵/单泵站的耗电量,生成“能耗-流量”曲线,识别高耗能设备,优化水泵运行时段。

④巡检与维护管理:生成电子化巡检工单(含巡检路线、检查项),巡检人员用手机APP扫码签到、上传问题照片;维修工单自动关联备件库存,闭环跟踪进度,提升泵站的巡检效率。

⑤区域调度与优化:针对多泵站协同场景,平台根据管网压力、用水负荷,自动分配各泵站供水量,如早高峰时开启1-3号泵站,平峰时仅开2号泵站,协调调度,提升管网压力稳定性。

⑥应急指挥与调度管理:暴雨、洪水等突发事件时,支持一键调取某泵站的监控视频,显示受影响泵站位置、周边道路积水情况,辅助调度抢险设备;通过历史数据模拟不同降雨量下的泵站负荷,优化应急预案,快速搭建应急指挥。

三、场景化应用价值:从单泵站到流域管理的效能跃升

1.农村小型灌溉泵站:降本增效,解放人力

泵站分散、管理员老龄化、维护能力弱。某县20座小型灌溉泵站接入低代码平台后,实现手机远程启泵,管理员无需现场值守,降低人力成本,缩短水泵故障预警响应时间,进一步提升灌溉保障率,确保上万亩农田按时、按量灌溉。

2.城市排涝泵站:快速响应,减轻内涝

暴雨时多泵站协同难,故障处置滞后。某地级市将15座排涝泵站纳入平台,暴雨期间自动根据降雨量启动“梯级排水”,提升排水效率。汛期时通过振动传感器,即时报警通知某泵站水泵轴承故障,及时更换避免停机。

3.流域级泵站群:统筹调度,优化资源

跨区域数据割裂,调度决策缺乏依据。某流域管理局整合30座泵站数据,通过平台分析用水规律,发现早8点-10点是灌溉高峰,据此优化开机时间,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能耗分析识别出5座高耗能泵站,针对性改造后,大大节省电能,减少碳排放量。

四、低代码平台的核心优势:让智慧泵站建设更简单

开发周期缩短70%:通过组件复用,1-2个月即可搭建组态场景,让项目快速上线;

维护成本降低50%:可视化管理,随时随地执行修改参数、新增设备等操作,无需依赖IT团队,减少1年维护成本;

灵活适配场景:支持按需配置、个性化设置,小型泵站可仅部署“监控+预警”模块,大型泵站群可扩展“调度+推演”功能,避免“大而全”的资源浪费;

基于低代码平台的智慧泵站一体化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传统管理的效率与协同痛点,更降低了智慧化改造的门槛,让每一座泵站都成为“会感知、会思考、会协作”的智能节点,为防洪安全、粮食生产、城市运转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审核编辑(
王静
)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基于低代码平台的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方案

智慧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方案

低代码云平台应用智能家居

低代码云平台应用工业自动化

远程联网监控系统的功能解析与场景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