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似曾相识燕归来——KOFA China 2004

似曾相识燕归来——KOFA China 2004

2004/9/20 11:17:00
整齐划一的展台,异国情调的布置,似乎又把我们带回了2003首届KOFA-China(韩中机器人、自动化、测控展)的热闹场景。这一次,三洋减速机、SPGKOREA、世友电子、新电子等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自动化及仪表类供应商在为期四天的MICONEX上展示了其最新的技术与产品。
拥有KOFA展会品牌的组织和韩国产业资源部的协助,韩国展团获取了官方和民间的双重支持。但是20家公司的展团规模与首届的45家相比显得寥落了许多。排除首届、举办地等因素的干扰,或许急于赶乘中国经济腾飞快车的韩国人也在逐步走向理性。
中国测试仪产业的整体水平可以说是技术发达国家80年代中期水平。其中的15%利用电子及电脑技术达到了90年代先进国家水平,另有30%因其拥有数字化产品达到了80年代末技术发达国家水平。 中高级科学测试仪的自给率为30%,中低产品为75%,生产用及大型投影机用测试仪50%,中小型投影仪70%。另外,科研及生产所需的高附加值大中型测试仪则因生产能力不足而依赖于国外产品。 相应的,中国的测试仪市场,中低价位的产品由于供给过剩而价格竞争激烈,反之,高附加值的高价位产品因中国国内生产能力不足而大部分依赖于从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因此可以认定中低价位产品与中国生产的产品相比不具有价格竞争力,因此韩国企业应通过开发可以与技术发达国家产品竞争的技术性强的产品,建立以中高价位产品为主的测试仪市场战略。 (来源:KOFA-China 2004答谢酒会现场资料) 韩国人对中国市场的基本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判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是本土企业的天下,想以价格取胜,显然不可为;中高端利润较丰,供应商都来自国外,或许能一竞长短。 战略方向固然明晰,但是对于一个市场的后来者,实现起来谈何容易。日本产品在中国历史悠久,在中高端市场可谓根深蒂固;欧美产品技术品牌优势显著,又多以巨型企业集团为后盾;而韩国企业入市较晚,技术亦无明显可供圈点之处,品牌多不为中国自动化界所知。我们所能看到的似乎只有LG产电在PLC市场上一骑拼杀,虽然成长迅速,但是业绩多在中低端的一些OEM厂商,距离主流企业尚有一段距离。 “天时”(入市的时间)、“地利”(技术、品牌)看来都没有站在韩国人的一边,不过好在还有“人和”可用。中韩两国贸易额由1992年建交时的50亿美元已增加到2003年的632亿美元。韩国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和第四大投资国。2003年,两国领导人又确立了今后五年内实现年贸易额达1000亿美元的目标,而最新的预测表明这一数字很可能在2006年就被打破。中韩经济的紧密关系无疑为韩国自动化企业开辟了良好的战略通道,在华投资的近万家韩国企业对自动化产品的需求不容小视,有他们的需求支持,加上韩国人本身坚忍的性格,相信韩国自动化在中国自动化市场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助力企业恢复“战斗状态”:MyMRO我的万物集·固安捷升级开工场景方案

车规MOSFET技术确保功率开关管的可靠性和强电流处理能力

未来十年, 化工企业应如何提高资源效率及减少运营中的碳足迹?

2023年制造业“开门红”,抢滩大湾区市场锁定DMP工博会

2023钢铁展洽会4月全新起航 将在日照触发更多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