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物专访

>

和利时电机自主品牌与技术“拿来主义”

和利时电机自主品牌与技术“拿来主义”

——— 和利时电机副总王健访谈(摘自《机电商报》)
北京和利时电机技术公司(原四通电机)恐怕是国内最早涉入机器视觉的厂商之一。 早在1998年,那时公司的前身还是四通集团下属的一个机电一体化开发中心,在市场上以“四通电机”的品牌形象出现,主要生产和销售精密电机和驱动类产品。“一次,一位半导体行业的用户询问我们,能不能提供全套的自动化系统,既包括运动控制方案,也包括测试测量方案。而在测量方案中,他要求有机器视觉。” 和利时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健先生回忆说,“这是客户第一次向我们提出视觉方面的要求,启发我们开始关注机器视觉这一技术。从那时开始,公司就有了将机器视觉与运动控制相结合的想法。”同年底,四通电机成为松下电工视觉系统在中国的惟一代理,正式进入机器视觉领域。 2002年,国内自动化领域的另一家著名企业和利时公司对四通电机进行战略性投资,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四通电机更名为和利时电机。强强联合,和利时电机公司逐渐发展成为国内运动控制行业的领军厂商之一,并在加工自动化领域树起了一块响亮的品牌。最近几年,和利时提出“运动与视觉的完美结合”的口号,一方面继续大力发展运动控制,另一方面,开始了推进机器视觉应用的步伐。 “在给国外厂商做代理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了机器视觉市场的潜力。当前,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但是在它的检测部分,仍然依靠很多人工来完成,在增加了生产和管理成本的同时,产品的瑕疵、破损、不合格率却一直居高不下。而在国外,机器视觉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了,并且形成了一个潜力巨大、增长迅速的市场。”王总说,“在国内,这个市场刚刚见到一些苗头,是一个典型的朝阳产业。” 市场嗅觉灵敏的厂家已纷纷行动,很多国内企业跃跃欲试,一批国外知名厂商也闻风而来。然而几乎无一例外,大家都尽可能地与市场保持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积极宣传,但却不全力投入。针对这一现象,王总说:“尽管这两年市场有了些热度,但对大多数国内企业来说,这一产业怎么发展,是一个什么规律,各家公司如何定位,又怎样赚到钱,恐怕心里都没有底。大家都认为这块市场将会高速增长,这没错;但是也应该看到,市场原有的基数太小,底子太薄,即使是100%、200%地增长,总数也没有多少。什么时候这个市场能用10亿、100亿来计算了,那样的增长才是令人瞩目的。另一方面,市场的增长是不平衡的,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享受这种增长。在目前的情况下,可能1、2家大客户出了单子,增长率就会迅速窜上去,但是这种增长仅仅体现在接单子的这1、2家公司里了,大部分厂商依然觉得艰难。” 国内厂商面临的另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技术力量的薄弱。据业内知情人士估计,目前国内从事机器视觉的公司,90%以上都是做代理。在王总看来,国内厂商生产的产品,在个别项目上应用,在点上突破,已经没有问题了;但是要在整个工业现场推广,在面上突破,却还嫌火候不够。“这个产业刚刚起步,国外比我们多走了20年,所以目前市场上以国外的产品为主,这很正常。问题是再过20年,总不能还是这种状态。”王总说,“同时,我们的观念也要有所转变,不要总是幼稚地认为非得从底层研发做起,自己生产自己销售才算民族。现在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全球分工的潮流已经涌现。比如和利时的运动控制产品,既有我们贴国外公司的品牌去卖的,也有国外公司的产品贴我们的品牌来卖的,你说这产品是谁的?很明显,品牌是谁的产品就是谁的,市场是谁的产品就是谁的。所以,关键是要看谁抓住了市场。” 作为一个拥有较强研发实力的自动化公司,王健透露,“我们希望做属于自己的东西。”作为一家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王健说:“我们并不排斥与别人合作。”“国外的机器视觉技术水平已经相当成熟了,我们没有必要从头再来,而是应该‘拿来’,学习、消化,为我所用,最终做出我们自己的产品来。在运动控制上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走了10年,现在基本上是以自我技术为主了。在机器视觉上,是不是也需要10年?我们希望与国内同行一道,尽快缩短与国外的差距。”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奋楫扬帆,再启新程 | 和利时电机2022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北京和利时电机:用硬实力诠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感恩回馈 |10530伺服电动轮已成为移动机器人市场热销爆款

载誉前行,笃行不怠 | 和利时电机近期喜获多项殊荣

新品发布 | 高速恒力矩控制型步进驱动器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