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科远集团自主研发的软件获利颇丰

科远集团自主研发的软件获利颇丰

“用了我们的虚拟分散控制系统(DCS),可以为电厂大大地节能增效,对于热电厂,每小时至少可以节省1000元钱,每年就能节省数百万元。”南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科远集团销售总裁梅建华谈起自己公司的产品非常自豪。 2007年9月1~3日,第三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即将召开。作为南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科远集团将在展会现场集中展示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 丰厚利润 梅建华谈到的DCS是科远的多种高新技术产品之一,主要应用于电厂的运行培训,以及作为电厂基础优化运行的一个试验平台。 对于火电厂来说,在没有应用DCS之前的老方式下,新员工的培训周期非常长,通常需要一年半,甚至更久。因为电力设备风险很大,出不得半点差错。在现实中,新员工的培训方式是只允许看,不允许操作,可能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他们都不能操作任何设备。而用了科远的虚拟DCS系统后,由于是通过软件设计的仿真系统,学员可以随便操作,即使操作错误,也不会产生任何破坏。受训人员可以在不断的犯错误中积累经验,大概半个月到一个月就可以学会如何操作了,比老方式缩短了几十倍的时间。 在基础优化方面,梅建华举了个例子:日前江阴苏龙电厂上了科远DCS系统后,运行得到了很大优化,在节能增效方面有了很大提高。除了可以节省一半的人力以外,实际运行成本也降低很多——每发一度电可以节省2克煤,该电厂4台机组每小时可以发114万度电,即可以节省2.28吨煤,按目前煤的市价400~500元/吨计算,每小时即可以节省1000元左右,每天按发电20小时计算可以节省2万元,每年即可以节省700多万元。 目前,科远集团已经发展成年销售收入超2亿元,资产总值达1.9亿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强、产品最全的热工自动化与电厂信息化领域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2005年底,被《福布斯》评定为“2006中国潜力100榜”企业第56位。 走出低谷 实际上,科远并不是一开始就做软件的。 1993年企业成立之初,科远主产品是热控仪表,当时的年销售额在4000万~5000万元。1994~1995年,科远敏锐地嗅到软件行业的商机,开始为转型做准备:自主研发了两套分散控制系统,型号分别为KY1000和KY2000。1995~1996两年,公司一共卖了十几套产品,这是科远在软件行业挖到的第一桶金。正是在此时,全国的仪表行业开始萎缩,销售额大幅下降,因为有了新产品支撑,公司的年销售额稳步增长,达到了6000万元。 1997~1999年,是科远的一个低谷,同时也是一个机遇。 此时国内大部分仪表厂都倒闭了,仪表的利润已经很低了,虽然有了软件方面针对电厂的新产品,但面临的问题是:全国的大背景是5年不建电厂。 企业陷入了比较艰难的阶段,每年销售收入只有4000万。但是科远并没有放弃,而是埋头攻克技术,通过与国际顶尖技术企业“欧陆”合作,产品技术得到了很大提升,稳定性也更加成熟。 1999年开始出现全国性的缺电,全国开始大量兴建电厂,科远的机遇来了,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2000~2001年,相关产品在江浙一带销售达到了一个高峰,年销售收入翻了一番,超过1亿元。2003年,品牌效应产生,销售在全国铺开,当年销售收入达到了1.7亿元。 准备上市 至今,公司已累计为1000余家电厂提供了热工自动化领域内的各类产品、技术和服务,并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从而确立了公司在国内热工自动化控制领域的领袖地位。 凭借着进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国产产品的价格,科远产品性价比很高,在行业中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公司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2006年公司开始筹划上市工作,为此成立了集团公司,并在今年4月完成了股改。目前上市前期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中,正在接受江苏省进行的上市辅导验收。大概在2008年,就可以成功上市,科远将凭借软件的力量,再次腾飞。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科远EmpoworX工业互联网平台

管窥工业互联背景下的智慧环卫建设

工业互联,开启“智慧水务”新时代

科远 MES制造执行系统

科远股份制造执行系统(MES) 迈向工业4.0时代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