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物专访

>

期待下一个三十年——Modicon 40年系列寻访

期待下一个三十年——Modicon 40年系列寻访

——— 访北京华夏首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钢

        1982年PLC刚刚进入中国,对中国的工程师来说依然是陌生而神秘的高端设备。彼时Modicon在首钢成功应用,参观者络绎不绝,很多工程师从此开始了解Modicon和PLC。以至业内都把这个项目看做是Modicon乃至PLC在中国应用的开始。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个项目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Modicon是其在中国应用的开始;对首钢乃至中国冶金业是重要的技术突破;对华夏首科是公司产生的历史源头;而对我们此次采访的对象—袁钢总经理,则是其事业的最初起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袁钢总经理,一起回顾这段渐行渐远的历史。

        历经诸多困难,首钢二炼钢项目成功突破


        1982年,首钢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先驱者。为提高钢铁行业的产量,首钢对数据采集、监控到优化炼钢各个环节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提高自动化水平,首钢对自动化产品做了普遍性的考察和选型。由于Modicon是PLC的发明者,且在当时全球市场拥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所以首钢选择采用了Modicon的584,从原来的仪表盘到模拟盘以至逻辑控制,在技术上打破了常规,可以说是冶金技术的突破。


        之前虽然Modicon在中国也有少量应用,但都是随设备整套进口或者由国外公司做设计编程和调试。为提高首钢的冶金自动化水平,当时首钢做了一个战略性的决策——只购买硬件,从前期设计、编程调试到后续的施工都由首钢自动化研究所来实施。其实当时不管是技术积累,还是现场工人的实施水平,首钢自动化研究所距离实施这样的项目都有不小的距离。但事实证明这是个非常英明的决定,除了节约当期的投入外,本公司更加了解冶金行业的工艺,设计编程更有针对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未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率,并提高员工的素质。


        当时首钢自动化研究所碰到诸多困难。比如英文说明书、工程师对编程尚不熟悉、资料收集非常困难等等。在消化了解系统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冶金行业的工艺需求和现场工人的操作水平。摸着石头的过河困难是现在的工程师难以想象的。


        所幸的是最后运行的效果非常好。Modicon的PLC确实是比较适合生产过程控制的设备。它的适应性、灵活性、扩展性和操作的便利性等各方面都非常适合冶金的自动化控制。可以引以佐证的是:近30年后的今天,PLC已经成为冶金行业的标配产品。

        二炼钢项目造成的轰动成功的宣传了Modicon


        从技术人员的培养和观念变革,到对先进的技术设备的巨大资金投入,首钢的项目在当时都可算是创举,因此在冶金行业以至其他行业都造成了很大的轰动。


        之后很长的时间,全国各地不断有人来首钢参观学习,除了冶金行业外,还有造纸、煤炭、火电、水泥、机电等各行各业。这也是为何提到Modicon在中国的应用,很多老工程师都会提起首钢的项目。可以说首钢的发展、改革和应用为Modicon提供了很大的一个宣传的平台。

        随后SMART应运而生

        随着首钢业务的发展,其对自动化产品的应用逐渐深入和成熟,应用规模也逐步扩大。首钢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提供自动化产品服务并接待外来公司,最初主要为首钢服务,只有7、8个来自电子公司工程师。随后在外来公司的主动要求下,逐渐开始对外合作,帮助其他公司做Modicon及相关自动化产品的设计、编程调试乃至实施。事实上的系统集成业务,但在当时叫做“外联协作”。首钢看到这块的市场机会所在,结合公司的要求,对这块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该部门不仅服务本企业,还能服务冶金行业的其他企业,乃至船务、矿山、电子等其他领域。在市场的需求拉动和公司内部推动下,首钢的系统集成业务开始初具雏形。


        当时的刚刚大学毕业的袁钢,就进入了这个部门。随着业务的发展,袁钢本人自动化相关知识和经验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累积。


        由于Modicon在首钢应用的成功,Modicon和首钢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对于首钢:Modicon产品提高了生产率,提高了工人的素质,改善了工厂的环境;而对于Modicon:除订单外,也通过首钢扩大了在中国的影响力。为深化双方的合作,1993年双方各投资50%成立了SMART公司(现在华夏首科的前身)。袁钢饶有兴趣的给我们解释了SMART的由来:S代表首钢、M代表Modicon、A代表自动化、R代表联合、T代表科技,合起来是首钢莫迪康自动化联合技术。该公司除了系统集成业务外,还为Modicon生产800系列模块,一方面为Modicon全球生产服务,另一方面满足首钢对Modicon备件的需求。


        1995年起,因为国家政策的调整,首钢的发展放缓,内部需求变少。SMART为了发展业务,开始 “走出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系统集成商。发展到现在,首钢以外的业务已经占到SMART总业绩的70%以上。

        系统集成商队伍由此形成

        当时的系统集成商大都类似SMART,脱胎于设计院或者大企业集团自动化相关部门,最开始服务小范围特定客户,随后随着市场发展或主动或被动的逐步向全国市场扩散,推动着Modicon乃至自动化产品在中国的应用。因此在Modicon等自动化产品在中国应用逐步深入的同时,中国自动化市场一只不可或缺的力量—系统集成商队伍也渐见雏形。


        在这只队伍逐渐成长的同时,其面临的市场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谈到这里,袁钢唏嘘不已。80年代末期,Modicon几乎没有遇到有效地竞争,再加上当时PLC的技术门槛很高,当时的业务几乎不需要推广,大都是客户主动上门。


        20多年过去,PLC产品的技术已经逐渐被各大厂商都掌握,市场上品牌众多,竞争激烈。各家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抢占市场,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很多公司都可以做一些系统的设计方案,成本核算日趋严格,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Modicon在这些年也不断发展

        在SMART和系统集成商队伍逐步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 Modicon在这近30年中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产品推陈出新:从V84、584、984到现在的昆腾,产品不断创新、功能不断完善、体积却越来越小;行业应用得到拓展,80年代主要应用在冶金和火电,较少涉足其他领域,现在已经成熟的应用到建材、纺织机械等很多其他领域;人员扩张,80年代北京建立办事处的时候只有7、8个人,现在从售前、售中到售后服务,已经有充分的工程师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当然最明显的是品牌的变化,以前是Modicon,现在并入了施耐德旗下,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后记
        在新兴的自动化市场,30年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何况是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的中国。短短的30年,Modicon和PLC从神秘陌生的高端设备到广为工程师所熟悉的标准配置;市场由Modicon一枝独秀到众多品牌百花齐放;系统集成商从无到有已成成熟的团队;产品由少到多由粗到精提高永无止境……这在各个要素的推动下,中国自动化市场从无到有、已成规模。因此,我们期待着下一个三十年,Modicon和施耐德能为我们带来更多……

相关链接
PLC&Modicon 40周年,用户有奖注册!

e=position:absolute;le=position:absolute;left:-9999px;top:-9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施耐德电气 Modicon M340选型指南

施耐德电气拉开工业网络的序幕

Telemecanique PL7 Pro编程软件

Telemecanique Modicon Premium 处理器

Telemecanique Modicon Premium 专家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