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千台数控机床增效工程提升军工企业生产制造能力
2009/6/15 9:16:50
数控加工效率低成为提升军品研制生产能力的瓶颈
把工艺技术创新作为提高数控机床加工效率的抓手
- 突破了数控集成制造关键技术。
- 开发了仿真优化代替传统试切的新方法。
- 开发出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和制造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计划和资源计划自动生成,以及基于生产计划的工装管理、刀具集中配送和原材料领用发放管理。通过生产管理的合理安排和制造资源的合理配置,使设备尽可能处于工作状态,既保证了设备“多出工”,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实现了数控设备群的协同加工,提高了整个机械加工系统的生产效率和应变能力。
- 自主研发了一整套工艺参数优化模拟仿真、预测和计算数字化软硬件系统,建立了优化工艺参数数据库,形成了第一部优化型高速切削工艺参数手册,把经验变成了有理论依据并经试验验证的科学方法,从根本上实现了工艺参数确定由试切摸索到虚拟仿真计算的跨越,同时解决了铝合金高速切削过程中的颤振现象,提高了设备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实现了“出全力,干好活”。
实施千台数控机床增效专项计划,提升军工制造能力
- 第一阶段为试点阶段,选择40家重点企业200台数控设备,用一年半的时间,重点推广比较成熟的技术和软件,适当开展针对不同材料的适应性技术研究,实现40家单位200台数控切削设备的增效。
- 第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是:(1)开展数控切削参数优化、分布式数控技术(DNC)、数字化制造执行系统技术(MES)等成熟技术和软件的工程化应用和推广;(2)针对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和军用电子等行业产品零件数控加工的需求,开展钛合金、高温合金、结构钢等军工常用材料切削工艺参数优化工作和数据库的建设;(3)培训200名数控技术骨干;(4)制定相应工艺标准规范。最后达到200台增效机床材料去除速率、主轴功率利用率等提高一倍,重点型号关键零件数控加工时间平均缩短50%的目标,为全面推进千台数控机床增效奠定基础。
- 第二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用一年半的时间,通过抓点带面的方式,达到千台数控机床增效的目标。同时形成跨行业的高效数控加工平台,提高全行业的整体制造水平。
-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第二阶段的重点任务是:(1)应用和推广工程数据库、工艺参数优化、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等技术,使数控切削机床达到“单台提速”、“单元联网”和“系统集成”三个层次的目标;(2)进行数控钣金、数控弯管和焊接技术研究,针对不同材料、不同结构、不同设备资源及加工过程,积累和优化数据,建立工艺参数优化库;(3)完成300名数控技术骨干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增效手段和方法,形成一支不断创新的工艺队伍;(4)培育一批企业和行业的先进工艺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使它们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工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芯」动之旅 「易」起相约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
Edge AI+储能——能源新方向
郭元强赴格创东智调研工业大模型及AI智能体技术进展
行业首款20kV耐压高压继电器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
龙芯携手中冶南方发布GIC通用智能控制器,共筑工业智控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