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投入上亿为地铁4号线降噪,未来将全实现
投入过亿元
4号线近半线路采用降噪技术
“4号线只是一个实验线,今后北京将全线增加减振储备,打造首都静音轨道交通网络”。据介绍,全长超过28公里的地铁4号线,其中近50%的路段采取了减振降噪新技术,投入过亿。地铁4号线是目前全国首条采取综合减振技术手段的城市轨道,也是在减振降噪方面投入最大、里程最长的一条线路。地铁4号线是本市道路交通网络中一条贯穿市区南北的轨道交通主干线,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穿越了人口密集的丰台、宣武、西城、海淀四个行政区,经过西单、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中关村等繁华地段和重要的教学科研单位,以及中山会馆、谭嗣同故居等近30处振动敏感地段。而在运营中,地铁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振动和噪声将会影响沿线两侧的环境状况、居民生活及教学科研,因此自规划之初,市政府、相关设计建设单位就对地铁4号线的减振降噪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可降噪20分贝
国图北大等地段不受影响
丁树奎介绍说,北京地铁4号线共综合采用了6种减振降噪技术,其中一种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梯形减振轨枕道床技术的使用最为广泛,使用里程接近8公里,占全部减振降噪里程的近60%,最高可降低噪音20分贝,分别铺设在北京南站—陶然亭、灵境胡同—西四—新街口、圆明园—西苑、北宫门—安河桥北等6个重要站段。
丁树奎说,梯形减振轨枕道床技术曾在地铁5号线做了一个的实验段,经载客实车测试,减振效果可以达到15至20分贝。这意味着近60%的减振线路可减振15分贝以上,也将确保地铁4号线经过的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重要的教学科研单位,以及中山会馆、谭嗣同故居等国家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受影响。西四北六条、砖塔胡同、公用胡同等四合院保护区,以及四顷三村、花园村和草桥矿冶研究院家属院等地市民在享受地铁便利的同时,也不必担心夜间地铁经过时的轰隆声影响睡眠。
新建地铁
将全部装上“消音器”
丁树奎表示,减少地铁噪音扰民不但是政府非常重视的一个民生问题,也是地铁建设、设计部门着力攻克的世界性的技术难题之一。为此,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多次召开会议,要求落实北京地铁新线的减振降噪问题,尽可能消灭地铁振动引发的社会投诉,让地铁周边居民满意。
据悉,近期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地铁“绿色储备”概念。未来新建地铁除将环评报告作为必须满足的最低环保标准之外,对于周边规划尚未实现而将来可能成为新敏感点的地段,要求各设计单位考虑基础性减振措施储备,减振储备值提高至不低于8分贝。也就是说,随着开通后沿线对减振降噪要求的提高,轨道本身还必须具备在不影响运营的情况下,随时可以进行升级换代,在现有减振值的基础上再降噪8分贝以上。
丁树奎介绍说,到2015年,北京将建成总长561公里的轨道网络。除去目前运营和即将投入运营的228公里里程,2015年前新建的330多公里的地铁将会全部采用减振降噪技术,尤其是经济实用的梯形轨枕技术将会被大规模采用。

提交
中国联通首个量子通信产品“量子密信”亮相!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