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小心被风电并网高门槛绊倒
在 7 月 30 日举行的“国家电网公司促进新能源发展工作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用大段的时间阐述了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性,当然他在分析新能源发展给电网带来的困扰时也花费了同样多的时间。风电缺乏统一规划,技术标准不完善是他反复强调的问题。
与去年 9 月 26 日召开的同样主题的会议不同,此次会议不再是一场公司内部的讨论会,在风电投资中占据大头的五大发电集团及行业主管单位的相关负责人都被请到了会场,国家电网公司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进一步扩大。在去年,国家电网公司还只是小心翼翼地指责风电场给电网带来的技术难题和安全隐患,而今国家电网公司则更为主动地推出了《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修订版)》和《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至于这两项企业的内部标准何时能够上升为行业标准,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其实舒印彪的心里也没底,他有些无奈地表示,“在中电联讨论新能源接入的技术标准时,国家电网公司的一张嘴要对着发电公司的几张嘴,结果可想而知。”
然而,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技术标准成为绕不开的话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梁志鹏在会议发言中透露,下一步要尽快建立起新能源并网技术规范以及新能源检测机制,而国家电网制定的风电场、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技术标准对国家层面的标准制定将起到参考作用。
风电“爆发式”发展
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呈现出“追风”式的发展速度。2008 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 2100 万 KW,约占总装机的 3%。其中,风电并网装机 894 万 KW,同比增长 113%;太阳能发电装机 14 万 KW、同比增长 40%;生物质能发电约 300 万 KW。截至今年 6 月,全国风电并网装机 1181 万 KW,同比增长 101%。
根据相关预测,2020 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 2.9 亿 KW,约占总装机的 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 8600 万 KW,风电装机接近 1.5 亿 KW,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 2000 万 KW,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 3000 万 KW。
针对外界有关电网制约风电发展的质疑,舒印彪澄清,“经过国家核准的风电场全部按时接入电网。截至今年 6 月底,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 923 万 KW 风电装机全部顺利接入电网。”
来自国家电网公司的数据显示,2007 年收购风电上网电量达到 50 亿 KW.h,2008 年达到 101.3 亿 KW.h,同比增长 103%。2009 年 1~6 月,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社会用电量下降的情况下,仍然收购新能源上网电量 128 亿 KW.h,同比增长 105%。
在国家电网公司看来,国家要求电网企业无条件全额收购风力发电量,使各发电企业不用担心发的电卖不出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风电的无序建设。
舒印彪表示,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收购的政策,在风电发展起步阶段,风电规模较小,对系统安全稳定和调峰影响不大,该项政策对促进风电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风电大规模发展进一步加重了系统调峰困难。为了保证风电电量全额收购,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如采取部分火电机组停机等措施。
国家电网希望能参照国外经验,实行有条件全额收购政策。另外要求加强风电场电量预测,建立双向责任机制,发电商有责任向电网准确上报预测电量,电网有责任按考核标准全额收购。
风电并网“消化不良”
舒印彪认为,“目前,普遍存在风电前期工作规模大于地方规划,地方规划大于国家规划的现象,开发无序问题十分突出。”
据了解,各地方政府在组织编制大型风电场或风电基地的开发规划时,主要依照当地风能资源情况确定风电的规划规模和建设时序,而没有研究风电消纳市场,风电场规划和电网规划脱节,也与其他电源规划脱节,导致风电与电网及其他电源的发展不协调。
国务院 2007 年 6 月审议通过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 2020 年达到 3000 万 KW 的发展目标,而目前酒泉、哈密、蒙西、蒙东、河北、吉林 6 个 1000 万 KW 级风电基地,规划的风电装机容量就已达到了 11632 万 KW。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国家“十一五”规划目标提出 2010 年投产 300 万 KW 风电,在建 100 万 KW,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于 2006 年编制的《内蒙古“十一五”风力发电发展规划及 2020 年远景目标》,确定了 2010 年自治区风电装机达到 500 万 KW 的目标,超过国家规划 100 万 KW。
而根据中国电科院对现有及已开展前期工作风电情况的调研,蒙东地区 2010 年底将累计投产风电近 420 万 KW,加上蒙西 1000 万 KW 风电基地规划的实施,预计 2010 年内蒙古自治区风电装机将超过 765 万 KW,远远超过了自治区的风电规划。
有些企业和地方政府配合,将风场分拆成若干个规模小于 5 万 KW 的小风场,以逃避相关的审批。国家电网人士告诉记者,风电拆批现象比较普遍,蒙东地区当地政府就将一片 40 万 KW 的风电场,拆分成 8 个 4.95 万 KW 的风电场核准给同一家公司开发。
由于风电缺乏统一规划,电网规划也就无法与其实现有效衔接。
梁志鹏指出,虽然国家 7 个 1000 万 KW 级风电基地规划对具体风电场的规模、位置、送出及市场都有大致判断,但下一步在开发时序方面得加强研究,以有效解决并网滞后问题。梁志鹏同时表示,“发电企业有义务配合电网安全运行。”
目前,我国电网与风电大规模发展的形势还不相适应,制约了风电的统一利用。记者了解到,在蒙东地区,今年的 4 月 1 日~ 6 月 12 日,平均每 2 天出现一次限风电的情况。2008 年至今,吉林电网已发生 3 次限制风电出力。
技术标准将抬高市场门槛
电力系统对电能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而且风电又是一种波动性、间歇性电源,如果风电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对电能的质量要求,将会给电力系统带来很大问题。
记者了解到,由于目前没有风电机组和风电场入网标准和检测标准,绝大部分风电机组的功率曲线、电能质量、有功和无功调节性能、低电压穿越能力等都没有经过有资质机构的检测。今年吉林省电网连续发生 40 万 KW 风电机组同时切除的情况,其原因就是这些机组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还有一些电气化铁路附近的风电场,由于抗干扰能力不强,在火车经过时经常发生机组切除现象。
国家电网公司相关技术人员介绍说,我国国内厂家生产的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均被国外公司垄断,风电机组的控制功能和通讯协议均未对我国风电机组制造商开放,客观上造成我国风电场不能实现对风电机组有功功率的控制。
另外,我国国内风电机组制造商对低电压穿越能力要求尚处在探索研究阶段,绝大多数国产并网运行的风电机组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即便是有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国外风电机组在进口到我国时,由于我国没有对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提出强制性要求,厂商出于成本考虑将低电压穿越功能模块去掉。我国大量未经检测认证、不符合技术规定的风电机组并网运行,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隐患。
欧美等主要风电大国均针对风电的特殊性,制定了风电并网技术标准,建立了检测认证制度。通过实施技术规范、加强监测认证等措施,推动风电通过技术进步达到或接近常规电源的性能,实现风电与电网及其他电源的协调发展。
而我国在国家层面并未出台强制性的风电、太阳能并网的技术规范,我国现有的《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为指导性文件,并且已经超过有效时限,2005 年制定的《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也已经超过使用期限。相比国外,我国对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标准的要求偏低。
随着近几年风电快速增长,出台风电并网相关的技术标准显得尤为迫切,对风电场并网作出相应的技术规定,明确电网企业和风电开发商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对国产化风电机组的技术发展方向提供正确的导向。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透露,国家电网公司近期编制和印发《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修订版)》,《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已上报至国家能源局并印发公司系统执行。《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修订版)》已将电能质量、有功和无功调节性能、低电压穿越能力等具体内容列入其中。
梁志鹏表示,下一步针对风电、太阳能发电等相关设备检测的国家标准将尽快建立起来,相关的检测将是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的标准。风电设备要想进入市场,一定要经过检测,这是必要条件。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进国家风能、太阳能发电研究检测中心建设,风电研究检测中心已通过国家能源局组织的专家论证,太阳能研究检测中心已报至国家能源局,国网力争 2010 年具备并网检测能力。

提交
中国联通首个量子通信产品“量子密信”亮相!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