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从藻水分离看科技之手点石成金新技术

从藻水分离看科技之手点石成金新技术

2009/9/16 9:31:45
水中浮着藻,藻里含着水,蓝藻处理是个新难题。而8月初,记者在无锡太湖杨湾藻水分离站,则见识到了一项快速分离新技术。

    只见混杂着水和蓝藻的藻浆进入类似于污水处理厂的分离站后,通过水藻快速分离、离心脱水等工序,很快变成了藻泥和尾水两部分。1吨藻浆最终只剩33公斤藻泥;去除蓝藻的900多公斤尾水,净化达到Ⅲ类水后再回排太湖。

    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副处长张建华告诉记者,目前在无锡、宜兴、常州等蓝藻较多地区已建立6座藻水分离站,规模最大的杨湾站日处理藻浆能力达2000吨。今年上半年,从太湖捞上来的2.5万吨藻浆,经该分离站处理后,变成了仅重850吨的藻泥。

    藻水分离,只是科学治太、科技护水的一个缩影。据省科技厅副厅长夏冰介绍,两年多来,我省在太湖流域先后投入6.7亿元,实施了88个科技专项项目,为太湖水污染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记者注意到,这类研究大致可分几类:一类是基础性研究,努力在寻求太湖病因及“治病”机理上取得突破。其中,“大中型浅水型湖泊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等三个项目已获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立项支持,正在实施当中。还有一类是实用技术的研究,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蓝藻控制、打捞、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一条龙“技术集群”。

    在省农科院大院里,好多池子里都能看到一些水葫芦长得郁郁葱葱。这是专家们在探索“以毒攻毒”的方法。“水葫芦暴发时,可以大量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抑制蓝藻的生长。”省农科院院长严少华介绍道,他们的这项“水体氮磷生物富集和资源化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已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立项资助3000万元。目前,该实用技术已在太湖武进段投入使用。

    夏日的太湖,每天有100多条捞藻船在水上作业。当初为了打捞蓝藻,我省专门通过外交部门,到国际上寻找技术,结果发现,针对浅水湖泊的捞藻技术,全球还是空白。省科技厅随后迅速组织中船702所开展“蓝藻打捞船”的关键技术攻关,当年即获得成功。目前,已成功开发了吸取型、分离型、综合型等船型,为蓝藻“日产日清”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解决藻泥难题,江苏也广借科技之力,争取变废为宝。坐在“无锡十八湾”唯琼农庄大餐厅中,透过钢架玻璃,可见智能温室中枝繁叶茂的各种蔬菜。令人惊讶的是,维持农庄运转的电力全部来自“蓝藻发电”。据说,通过这个“蓝藻发酵制沼气”科技示范工程,农庄一年可以用掉3万吨蓝藻,除了发电,沼渣还可制成肥料。

    打造“最先进、高标准、全覆盖”的监测预警体系,是“科学治太”的另一类表征。踏上“苏环监测1号”船,记者见识了这个全国最先进“水上实验室”的风采。省环保厅副厅长柏仇勇介绍说,这是省厅交给无锡使用的全国监测系统首条大吨位应急监测专用船。它拥有最先进的仪器,可以快速检测水体的总氮、总磷、重金属等24种物质的含量指标,并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测定和分析。船载的藻密度测定仪,可在一秒钟内测出水体中藻密度含量。

    统计显示,目前太湖流域已建成170个符合世界先进标准的水环境自动监测站、30个巡测站以及蓝藻预警监测系统、卫星遥感解译系统,结合卫星遥测和人工巡测,实现了海陆空三位一体全覆盖。每天,第一手的数据,都会准确无误地传递到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手上。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未来十年, 化工企业应如何提高资源效率及减少运营中的碳足迹?

2023年制造业“开门红”,抢滩大湾区市场锁定DMP工博会

2023钢铁展洽会4月全新起航 将在日照触发更多商机

物联之星五大榜单揭榜!中国物联网Top100企业名单都有谁-IOTE 物联网展

新讯与肇庆移动圆满举办“党建和创”共建活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