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科远股份——分散控制系统的挑战和未来

科远股份——分散控制系统的挑战和未来

——— 《科远通讯》专访著名热控专家吕剑虹教授
 
       科远股份是在国内自动化领域厚积薄发、苛求精进的自主品牌,诞生于1993年。经过十六年的技术创新与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规模较大、技术实力较强、产品全面的热工自动化与电厂信息化的专业厂商和领先企业。
     《科远通讯》作为科远股份主办的季刊,始终坚持关注用户需求、关注行业动向、关注企业发展、关注员工进步的视角,我们希望将《科远通讯》建设成为中国热工自动化的宣传阵地,宣传热工自动化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宣传科远人在其中的努力和进步。
        为了更好地履行《科远通讯》的使命,我们将不定期地对行业中一些知名专家进行专访,请他们评述行业及技术的动向和趋势,对科远的努力和进步进行点评与指导。
2009年8月1日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南京市组织召开了科远股份“NT6000分散控制系统”科技成果鉴定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NT6000分散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能够满足大型火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应用要求。NT6000分散控制系统在可靠性和易用性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这是科远股份专注于热工自动化,十六年如一日,不断实践、求索和创新,通过在专业领域的厚积薄发,打造出的专业化的产品。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与会专家的意见,《科远通讯》专门采访了专家组成员之一东南大学能源和环境学院自动化系系主任吕剑虹教授。
 
《科远通讯》记者:吕教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是鉴定委员会测试小组的负责人,对NT6000分散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专业的功能及性能测试,而您也是国内热工自动化专业的知名学者,对分散控制系统有着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能不能给我们谈一谈NT6000给您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吕剑虹教授:受鉴定委员会委托,测试组对科远股份 “NT6000分散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进行了客观地测量和验证。测试平台使用的是舟山300MW机组DCS及大唐南京电厂2×660MW辅助车间集中控制DCS的工厂调试系统。测试方案在行业通用标准的基础上,在DCS的性能方面进行了补充,测试结论表明这两套工厂调试系统能够满足《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的要求。
在测试过程中,测试组与科远股份的研发团队进行了深入地沟通,我们了解到NT6000分散控制系统有着深厚的技术来源。科远股份从1995年就开始尝试自主研发DCS,当时开发的KY2000系统为科远完成了最初的技术积累;从1997年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集成开发,大大提升了科远DCS的可靠性设计水平;到2005年开发完成的NT6000,将国外DCS的先进技术与国内热工自动化需求相结合,已经具备赶超国际先进DCS的潜力。科远在研发过程中,广泛学习国内外先进DCS的设计技术,与国内外的技术专家广泛合作,并且进行了审慎地创新,我们认为这样一种高起点开放型的DCS研制路线是非常有效的。
我们都知道,自动化技术是大型流程工业的基础,而DCS是目前这一领域的最高成就,被称作自动化技术王冠上的明珠。因此,我们为科远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和自豪。
 
《科远通讯》记者:吕教授,您对国内国外的分散控制系统产品都比较熟悉,从专业的角度来看,NT6000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吕剑虹教授:DCS从上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对于一个单一产品而言,在自动化控制装置的发展过程中,其生产周期显得有点长了。而在国内,从80年代末引进DCS技术以来,进口DCS一直占据着市场的主导,而国产DCS从90年代才开始起步,直至本世纪初才逐渐发展成熟。
我们欣喜地看到,科远的NT6000分散控制系统不仅仅已经发展成熟,而且通过技术上学习和创新,缩小了与国外产品的差距,甚至有些技术指标还有优于国外产品。在测试中我们整理了NT6000的一些特点。
1NT6000通过了GB/T17626GB/T2423国家标准,达到EMC三级水平,优于一般的EMC二级标准;
2NT6000的冗余设计比较全面。采用了主备控制器同时运算的冗余设计,每只控制器都有冗余的I/O接口和完全隔离的冗余控制网络,I/O网络采用物理隔离的12段分支设计。系统电源采用分散冗余设计,控制器、卡件、交换机都有两路电源输入,并采用独立电源模块隔离。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科远EmpoworX工业互联网平台

管窥工业互联背景下的智慧环卫建设

工业互联,开启“智慧水务”新时代

科远 MES制造执行系统

科远股份制造执行系统(MES) 迈向工业4.0时代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