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站命名有自己的规则
疑问:地铁站名为何“名不副实”?
回应:地铁站辐射范围广,命名规则和公交站点不同
“原本以为是到了高新园区,没想到出来竟然是在大冲”、“明明是深大站,所有的出口出来都是科技园,出站以后还搭上两站公交车才到学校门口”、“地铁站的规划是否有问题”、“这两个站名能否改一改呢”……近日,本报接到了不少读者市民的投诉和建议。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政交通处高级工程师刘龙胜:做地铁设站规划时,最主要考虑是要服务最多的人群;第二是跟其他交通设施衔接要比较方便;此外还要考虑技术要求。1号线属于轨道干线,要求站间距一般是1—2公里比较合适,太近了也不好。地铁站在选址的时候既要考虑服务深圳大学,也要考虑科技园开发所带来的就业人口、居住人口出行问题,但没有想到深大现在走读学生这么多。规划部门在设站时也考虑到深圳大学今后的用地问题。深大站西边这块地已经在2006年明确给深大了,现在的深大站C口已经开通,离深大用地范围30米左右。至于能否再开设一个更为便捷的接口问题,则必须征得学校的同意。
规划部门地名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曾绮玲:为什么命名深大站和高新园站?因为高新园是很广的,比如大冲是北面范围,深大是南面范围,如果按一般理解就是高新园东站、西站这个叫法。很多市民觉得应该叫大冲站,因为公交站是这样,但地铁站的辐射范围比较广,每一种地名的命名都有它的原则和规则,和公交站点不一样。
疑问:新站建设能否与市民多沟通?
回应:今后将加大公开征集意见、反馈意见的力度
为了方便学生与教职员工使用地铁站,深圳大学已经开设了接驳专线,用校车把学生及教职员工送到地铁口。然而,这一条补救措施仍不能完全消解深大学生在使用地铁站时候的遗憾。深大学生黄天反映,学校有很多走读生,不少教师上下班要用这个车,仅靠校车难以满足需求,不少深大学子在出行的时候仍首选校门口的公交车,他建议地铁在将来的规划建设和站名选取中,规划、交通等部门应该邀请站点周围的社区居民、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多听一下他们的声音,减少争议,避免资源的浪费。
深圳大学物流研究所所长、经济学院教授王江:所有的交通工程要先解决现实需求,让乘客走得了、走得好。规划部门在地铁站点设计和安排的时候已经预留了相关出口,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当然,要是深大站的出口接到深大校园里面来,从地铁列车停的地方走上去直接就是深大最好不过。但现在还可以考虑在现有的站台里建一个接口过去,这样夏天不晒太阳、晴天雨天不用打伞就可以进入深大校园。
刘龙胜:这次争议给我们后面的站点设计提供了一些经验,正在修的5条线路,政府部门正在委托相关单位做好研究,在进行站点修建路面恢复的时候不能原样恢复,一定要结合出入口设置、公交站设置。此外,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公开征集意见、反馈意见的力度,除了公示之外,还会与居民代表访谈,站在市民角度、使用者角度选择最合理的命名,每一个地名,大的、小的,尤其是公众地名,都会更广泛地征求市民意见。

提交
中国联通首个量子通信产品“量子密信”亮相!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