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伊士顿控股权花落中方 电梯业资本外流问题待解

伊士顿控股权花落中方 电梯业资本外流问题待解

2009/11/10 9:57:05

 11月5月,上海三菱电梯和日方续签了20年的合资合作期,仍然是由中方控股。无独有偶,一天前的11月4日,伊士顿中国电梯公司董事长杨隆告诉记者,该合资公司已由中方控股,下一步外资将全部退出。

  60多岁的上海三菱总裁范秉勋是“扛起中国民族电梯产业大旗”的老骥,1964年生的少壮派杨隆正在向其学习。

  “除了6米/秒以上的高速电梯技术还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中国人能做世界上最好的电梯。”在重庆茶园新区,澳洲伊士顿电梯公司中国区总部,刚从日本商务考察回来的杨隆对记者说。

  但是,一个令人悲哀的事实是,“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梯消费国和制造国,但大部分钱却被外国人赚走。目前,国内排名前10位的电梯企业,除了上海三菱,其余全部是外方控股。”中国电梯协会秘书长张乐祥在记者采访时感叹,国家有关部门没有对外资进入中国的电梯产业做任何限制。

  控股权之争

  “我很欣赏范秉勋的做法,从合资开始,他就坚持将控股权握在中国人手里。”杨隆说,前几年,两人交往甚密,近年来,二人也多次在电梯产业会议上碰面交流。

  然而,这次和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续约,中方也不得不妥协,双方在上海的第二家合资工厂变成了日本主导。

  和上海三菱不同,杨隆决定坚持将中资控股进行到底。

  20多年前,刚从西安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的杨隆被分配到了西安电梯厂做技术员,后来他成为了生产副厂长。那时,西安电梯厂、上海电梯厂、沈阳电梯厂、天津电梯厂并称为中国四大电梯厂。计划经济年代,不少重庆客商提着礼品到西安“走后门”,才能先拿到货。

  但随着迅达电梯和上海电梯厂合资,外资电梯企业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到1990年代中期,日立、三菱、富力、富士达等国外知名品牌悉数来华设立了办事处。

  杨隆也从中看到了机遇。1993年,毅然辞职后,杨隆在重庆创办了速达电梯公司,为国外电梯公司进入中国代理业务。1998年,杨隆想到了和澳洲伊士顿合资筹建工厂。

  澳洲伊士顿是南太平洋地区最大的电梯制造企业。1998年,它收购了广州番禺电梯厂,建立了广州伊士顿电梯公司。然而,由于进入中国较晚,澳洲伊士顿失去了抢占市场的先机。

  那时,要生产电梯必须拥有电梯生产许可证,杨隆需要澳方的资质;更重要的是,当时国内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大型项目招投标往往看重外资品牌。

  双方一拍即合,从业务代理的合作伙伴变成了以资本为纽带的合资伙伴。杨隆从广州伊士顿电梯公司手里买到了20%的股份。

  2004年,杨隆筹划重庆伊士顿电梯厂,给外方50%的股份。2007年,重庆伊士顿公司已年产电梯和扶梯5000台/套,销售收入上亿元,由于产值已大大超过广州公司,伊士顿决定把中国区总部搬到重庆。杨隆也乘势和澳方谈判,将中方持股比例增至66%。如今,澳方已将派出的财务、技术和市场总监撤回,董事长也换成了杨隆的名字。

  “外方现仅相当于财务投资。下一步广州公司的比例也要调整为中方控股,直到外方彻底退出。”11月4日,杨隆笑称。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中国联通首个量子通信产品“量子密信”亮相!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