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厂家参与电梯维保 用户更放心

厂家参与电梯维保 用户更放心

2010/1/25 9:19:04

电梯采购招标文件中,往往要求中标供应商对电梯免费维保期为一年或者两年,那么免费维保期满后,找谁来维保?维保质量能否保证?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采购人。

  据了解,一些用户在电梯免费维保期满后,都是自己从社会上选择一家维保单位,面对大大小小数百家维保企业,加上自身对行业的不了解,用户在选择维保企业时往往感到迷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行政保卫处周明表示:“如果电梯厂家直接参与维保,或者由厂家指定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进行维保,用户会更放心。”

  售后服务日渐受重视

  在不同地方电梯招标文件中,都不难发现,售后服务在评分标准中都占据了一定的分值,且所占比例在不断提高。

  比如,前不久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育龙居)电梯采购项目中,售后服务在评分标准中占到了7分。分别从售后服务机构设置、售后服务人员配置以及服务方案等方面考核企业实力。要求投标企业在广州市必须设有长驻维修机构,处理所有维修服务,并配有专职的技术工程师;质保期要达到两年;中标人应为采购人提供免费培训服务,主要培训内容为货物的基本结构、主要部件的构造及处理,日常使用操作、保养与管理、常见故障的排除、紧急情况的处理等。

  近日,南京市儿童医院电梯采购项目中,质保及售后服务承诺分值也占到了7分。其中,质保3分,要求投标供应商整套设备免费维修期为24个月并提供免费备件清单,每超过1年加0.5分。服务承诺占4分,不符合招标要求的按照无效投标处理;根据投标人提供的维保措施和计划、资质维修站地点、技术功能比例结构、免费保修期满后收费标准等酌情评分。

  从售后服务在评分标准中所占分值以及对各项服务的要求可以看出采购人对售后服务的重视程度在加大。

  提倡厂家维保

  虽然各地电梯采购在招标文件中对售后服务都有明确要求,但免费维保期往往只有一年或者两年,之后找谁维保,采购人不得不重新选择。

  周明介绍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采购的电梯后续维保都是委托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在做,选择过程比较谨慎,力争找到一家优秀的维保企业。”

  目前,社会上维保企业水平参差不齐,且数量较多,要想选择到一家有实力的维保企业,势必要下一番工夫。周明表示:“如果电梯厂家直接参与维保,或者厂家委托几家有一定资质的维保企业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后续维保,这样用户更放心,也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因为厂家对自己的产品更了解,维保起来也得心应手,即使电梯出现故障,厂家更容易做出判断,便于做出相应的诊断及维修措施。

  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销售经理王新成表示:“西子奥的斯在免费维保期结束后,一般都会跟客户续约维保,厂家维保质量更有保障,即使厂家不参与维保,也是委托由厂家授权的安装公司来维保。”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北京友谊宾馆顿培军介绍,“北京友谊宾馆电梯目前都是由宾馆工程部的人在维保,但万一电梯出现故障,需要大修的时候,还是需要找厂家来解决。”

  维保市场亟待规范

  谈到电梯维保,更多人喜欢用“鱼龙混杂”来形容电梯维保市场的现状。据专家介绍,在电梯技术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大部分电梯故障与维保不到位有关。据了解,目前,厂家直接参与维保的电梯不足一半,大部分由非厂家电梯公司以低廉价格赢得电梯保养业务,但因为服务水平不高、技术不熟练和配件不及时等问题,造成电梯故障频发等后果。

  王新成介绍说:“电梯维保企业资质分为A、B、C三个等级,等级不同,维保水平就有差别,维保价格也不一样。维保资质过低的企业为了揽活,就会以较低价格吸引客户,虽然价格低,但维保质量无法保证,给电梯安全埋下隐患。”

  据了解,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规定了电梯安装单位必须得到厂家的委托授权,有效避免了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随后,国家规定电梯维保企业必须得到厂家授权,但由于受到利润的驱使,一直无法落实到位。

  中国建设机械总公司高级工程师杨凯认为:“电梯安装、维修、保养必须走向一条龙服务,由厂家直接负责,或者要求由厂家授权的企业才能维保,避免那些资质过低的企业以价格取胜,扰乱整个市场。”

  短评:

  低价的前提是保证质量

  有竞争是好事,但无序竞争、恶性低价竞争势必会扰乱市场秩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事电梯维保的企业较少,维保企业获得了大量利润,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维保价格趋向合理化,但也涌现出了依靠低价获得维保业务的企业,低价的背后也暴露了低质的弊端。

  电梯运行质量和安全性能由生产制造、现场安装、使用中的维护保养等三个环节共同来支撑,三者缺一不可。一部合格的电梯产品,如果安装、维护保养存在缺陷,其运行质量和安全性能是不可能得到有效保证的,维修保养作为三个环节之一,其重要性显而易见。资料表明,在各类电梯事故中有90%是由于维修保养不善、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为了争夺一个维保项目,维保单位往往采取竞相压价,高的每台一年维保费用达一万余元,低的每台两千余元,甚至更低。使用单位为了节约经费,常选择低价位的维保单位签订合同,低廉的维保费用难以保证高质量的维护保养工作。

  低价固然能够给客户节省资金,但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维保成本,这样才能保证维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中国联通首个量子通信产品“量子密信”亮相!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