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2010年37.45亿水源工程全面开工
仇和、李邑飞、杨远翔、田云翔、李文荣、张显忠、李喜等领导出席开工仪式。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发展,先后实施了松滇螳联合调度、松华坝加固扩建、“2258”引水济昆工程以及掌鸠河引水等外流域调水工程,在这次抗旱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今年的罕见大旱暴露出我市水利基础仍然薄弱的问题,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源工程分布不平衡带来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亟待解决。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在今年和今后“十二五”期间上马一批水利工程,大中小型水库一起上、大中小坝塘全民搞,做到全建设、全覆盖。力争到2015年,完成10件中型水库、31件小(一)型水库、19件小(二)型水库及各类小型水源工程,使全市总库容达到30亿立方米,兴利库容达到20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到210万亩,切实扭转全市干旱缺水局面,保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去年秋季开始,昆明市遭受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旱灾,降雨量之少、高温时间之长、发生范围之广、受灾程度之深、造成损失之重,历史罕见。特别是当前全市旱情持续加剧,库塘蓄水严重不足,工农业生产面临重大考验,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水源工程建设关乎全市城乡供水安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条件,更是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按照统筹城乡、科学规划、“一户两窖”、“一村一池”、“一箐一塘”,大中小水源工程并举的要求,今年计划开工建设97件抗旱应急工程,23万人饮安全项目,1件中型、15件小(一)型水库工程、11万余件“五小”水利工程、19件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总投资37.45亿元。其中,抗旱应急工程实施明渠清淤、管道维修、新建水池及管道引水等,总投资0.95亿元;采取集中、分散及城市供水管网延伸等方式、投资1.16亿元,解决23万农村人饮安全问题;投资16.04亿元开工建设寻甸木戛利中型水库及安宁王家滩、东川水井山等小(一)型水库工程,总库容6899.9万立方米,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0.67万亩;投资16.9亿建设11万个小水窖、519个小泵站、1599公里小水渠、10136公里小型引水管道、733个小坝塘、1435个小水池,解决106万人畜饮水、11万亩农田灌溉;投资2.4亿开工建设官渡东北沙河、富民丰收、安宁凤仪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总库容4571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8.23万亩。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文荣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形成整体合力,把水源建设这件头等大事抓紧、抓好、抓实。迅速行动起来,争分夺秒,立即开工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尤其要本着因地制宜、先急后缓的原则,抓好山区、半山区小型水源建设,发挥雨季集水功能,做到“散水集用、小水大用、丰水枯用”,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条件。
在建设中加强项目管理,科学组织,规范施工,强化监督,确保建一个、成一个、发挥一个的效益,最大限度减少旱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做好各项春耕备耕工作,确保小春损失大春补、农业损失非农补。
昨天开工建设的小(一)型水库安宁王家滩水库总投资约1.6亿元,水库径流面积84.8平方公里,库容972万方,建成后不仅能满足农业用水和城镇供水,还能为安宁工业园区提供生产用水。
记者了解到,水源工程建设实施项目建设责任制,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建设需要。
链接:昆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昆明位于长江、珠江、红河三大分水岭,径流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1条,其中长江流域53条、珠江流域7条、红河流域1条,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3.13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55.15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75.4%,地下水资源量为17.98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24.6%。2008年全市人均年水资源占有量1114立方米。
截至2009年底,全市已建成小(二)型以上水库807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20座,小(一)型水库125座,小(二)型水库659座,总库容26.2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4.54亿立方米,小坝塘2564座,小水池2.3万座,小水窖9.13万个。灌溉面积达到203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69万亩。已建成水闸219座,堤防651公里。

提交
中国联通首个量子通信产品“量子密信”亮相!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