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亿元需求 扮靓建材下乡
为使拿出的方案比较符合农村实际状况,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对我国部分省市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还组织人员对市场和自然村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得到了工信部及相关部门的肯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建材下乡”由此正式步入实施阶段。
7000亿元需求诱惑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建材下乡”是一个继“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来,又一个惠及三农、拉动内需的新举措。在后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确保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达到预定目标,投资拉动的作用将逐渐趋弱,而依靠外需的拉动,又不是一个短期过程。因此,进一步扩大内需依然是担当这个重任的主角儿。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在组织“建材下乡”的前期调查数据中显示,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共调查了农户6372户,其中2010年拟新建房屋的农户有580户,拟新建房屋农户比率约为9%。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我国2008年农村人口为72135万人,以每户家庭3.27人计算,约有农户22060万户。
以此次调查为依据,计算得出2010年全国有新建房屋意愿的农户约为1985.4万户。另据调查,平均每户建房费用约为10.6万元,预计农村建房整体消费额约为1.99万亿元。即使只有少量农户新建房屋是由“建材下乡”带动的,也将是一个庞大的消费数字,这是政策上刺激引导的消费规模。
另外,还有农民自觉自愿建房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年均新建住宅面积为7.09亿平方米,据此,按照农村建房成本1000元/平方米来估算,每年农村新建房屋市场就能直接拉动7000亿元的建材需求。
以建材下乡为专题,中国建材联合会起草并提交了一份议案给政府部门。中国建材联合会发言人表示,补贴议案可带动人民币800亿元的农村建材消费。此举可能使水泥、钢材及玻璃生产商受益,特别是在农村市场拥有成熟销售网络的公司。中国建材联合会的草案规定,建房成本超过人民币10000元的农民,购买建材时可享受人民币5000~20000元不等的补贴。该计划预计将推行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名研究员表示,该计划每年可带动的建材销售额预计将达到人民币3120亿元(假设7.8亿农民人均开支人民币400元)。
支持农民建房扩大内需、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声势浩大。“建材下乡”成为2010年政府惠农的重头大戏。
农村四盼“建材下乡”
“建材下乡”作为惠农政策,自然备受农村期待。因为建材行业涉及的品牌众多,再加上农民建房有一定的刚性需求,一部分补贴只会让这些需求提前到来,而建材大企业在农村的渠道布局网点又相对较少,因此,农民担心在“建材下乡”的供应数量、质量、品种和供货时效上,供需双方难以有效对接。从实际需要来看,现代农村和农民对“建材下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期待:
盼交通方便。采访中,河北廊坊的徐文欣告诉记者:“我今年开春后准备建五间上下两层的楼房,大概要投入24万元左右,真盼望“下乡”的钢筋、水泥、装饰板等建材产品在价格优惠的基础上,能够‘下放’到乡镇上,这样,我就不用到市里去买了,在运费上,我们农民能省下不少的钱。”
盼价格实惠。如今的农村,农民建房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红砖、预制板、钢筋、水泥、沙石和木料等。尤其是在地震灾区,修房子更讲究结实耐用,对钢材的质量要求比以前高了。“建材下乡”最好包括建筑涉及的所有品种,农民期望补贴比例最好达到20%以上。
盼质量过硬。在北京打工的河南小伙儿李忠,打算今年“五一”结婚,300平方米的新房正打算装修。这些年,在外打工攒了点儿钱,中高档价位的建材都能接受,就怕买到劣质建材。他希望“建材下乡”后,能就近买到合格的建材装修材料,最好是绿色环保材料。因为现在从不少媒体上看到,有些居民因为建新房装修时选择了劣质产品,而患上哮喘、皮癣等装修病。“希望质检部门能够给我们保好驾、护好航”。
盼及时兑现。在国家建设新农村政策的感召下,现在,有不少农村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搬迁。但是,在镇上开的建材店,大部分是小店,进货渠道也不规范,质次价高的产品居多。农民要想买到合格的建材产品,往往要跑很远的路到县城,有的甚至要到市区购买,运输成本很大,希望“下乡”的建材能多些“品牌”产品。另外,补贴手续要简化,要能及时兑现。这样农民才有信心,才能有更多的建材需求在农村释放出来。
建材物流面临调整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提醒说,建材流通企业要给客户提供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今天的客户是买居所,明天的客户是买“绿色”。因此,玻璃、陶瓷、装饰材料等建筑材料一定要符合环保要求,建材流通企业一定要有战略眼光。
供应链是否成熟,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如今,建材商同样面临着打造供应链、提升竞争力、解决资金流等问题。在整个供应链建设中,建材商首先要为客户提供实物物流;其次,要有资金保证实物流动,以支撑供应链正常运行;另外,建材物流必须要有一个核心的信息流,让整个供应链的企业清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应该做什么事情。
在倡导健康环保生活理念的现代社会,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建筑商,对建材质量、品质、性价比都会做综合考虑。让一些知名品牌的建材厂家与建筑商直接对接,实现合作共赢,既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又可以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入这个市场,应该成为建材物流人性化的新内涵。
大需求必然带动大物流。面对有庞大需求的农村市场,建材商还必须重视“建材下乡”中的市场网络化建设,加强对二、三级市场的培育,市场的网络化,让各区县和具有中心功能的市场上下互动、共同发展。对地区的网络建设进行培训、考核,设定网络建设标准,建立建材联盟,发挥它们的物流集散和商品辐射功能,并定期对其实施考察和评定,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使其成为“建材下乡”的基地和平台。
有物流专家提醒,各地一定要根据地方实际,规划建立科学的物流体系。制定“建材下乡”政策时,应考虑不同地区的新农村规划,建立农村建材物流网点体系,从政策层面、资金补贴层面给予一定支持。“建材下乡”应重点扶持本地建材品牌,应有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配合。例如,银行可以给符合条件的农民办理惠农卡,农民拿着惠农卡就可以到建材市场进行投资经营和采购建房材料,银行提供小额创业基金或建房基金。
近几年,由于城市批发集散量增大,在建材流通领域,区、县市场也在增多,但这些二、三级市场不规范,缺乏管理人才和商家资源等,建材商可以以此作为品牌输出和管理输出发展的新空间。
面对农村市场庞大需求的诱惑,不少建材商纷纷转型,由外贸转向内需,这对建材商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因为转型背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渠道建设,包括销售渠道建设和售后服务渠道建设。这是最艰难的一关。
由于外贸建材企业以前专做外贸市场,对内销市场缺乏应有的认识,又没有成熟的商业关系和营销网络渠道,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更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经营和积累新的商业关系。即使有国家政策支持开拓良好的农村市场,但竞争也是异常激烈的,一旦销售渠道建设失败,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面对“建材下乡”带来的机遇,如何调整经营思路,如何完善建材物流现行结构等等,对于建材商来说,无疑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如何做好“建材下乡”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国祥说,在调研中发现,农民对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很强烈,很多农民存一辈子的钱,就是为了盖一栋漂亮的楼房。所以,做好“建材下乡”,真正惠及农民,不仅是拉动内需的基础所在,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指向。
“建材下乡”,对作为终端用户的农民来说,首先是价格问题,是否能保证受补贴的产品价格不高于其他的同类产品,让补贴实实在在地惠及农民?其次是质量问题,由于建材产品种类繁<

提交
中国联通首个量子通信产品“量子密信”亮相!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