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None

>

感悟虹润文化——虹润公司董事长林善平在年终会议上的讲话

感悟虹润文化——虹润公司董事长林善平在年终会议上的讲话

  企业文化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少人总觉得很“虚”,有的企业虽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却总在门外徘徊,根本无法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无法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企业中,让企业的最高目标和价值观念从思维方式向行为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让这种企业文化得到全体员工充分的理解和认同,形成共识,并转化为自己自觉的工作习惯和行为习惯。那么经过十多年的市场风雨考验,虹润公司是不是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应该说我们的企业文化正在逐步形成,虽然我们的文化还比较稚嫩,但毕竟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轮廓,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这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磨炼了虹润人坚若磐石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秉性,严谨细致的作风,勇于攀登的勇气,敢于创新的魄力。那么,虹润文化是什么呢?我概括为“一个精神,四大理念”。一个精神:“虹润不怕远征难”。四大理念:管理理念――凝聚产生力量;质量理念――品质是虹润的生命;服务理念――客户满意是我们的不断追求;科技理念――创新铸就生命力。而“虹润”二字诠释了虹润公司发展的规律和追求,那就是“风雨彩虹,润物无声”。


  企业确定企业文化理念后,就要进行导入,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进行导入时不能采取强压式的,而是渗透式的,也就是潜移默化进行的。有句诗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要加以倡导,要结合每个员工的具体工作进行讨论,明确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理念以及每个人应如何改变观念,使自己的工作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和价值取向。近来一段时间我结合公司的情况,对公司文化建设进行了思考。企业文化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构建自己的文化,就要从具体的步骤开始,走好每一步。我想从两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风雨彩虹

(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高层文化,这是片面的,企业文化并非只是老板的一已之见,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只有得到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但是,由于当前民营企业的投资主体是老板,因而老板在企业中处在核心的位置,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很大程度上与老板个人有关,所以企业文化的形成必然与老板的经历、思想、理念和文化素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我个人为例说说我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体会,实际上其中贯穿着五次“穷则思变”的过程。我是穷苦家庭中的孩子,我的父亲的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母亲则勤俭持家,他们的品格在我的成长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了我吃苦耐劳,意志坚定的性格。正因为小时候的家境贫穷,让我懂得了穷则思变的道理。为改变现状,我学习非常努力,不论是在学校还是毕业分配到顺昌县自动化仪表厂,我都非常肯学,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穷则思变”。正因为持之以恒学习,我从22岁开始便取得当时许多同龄人所没有的成果:开发了单路表、多路表、PID仪表在内的多项科研成果,并有多篇论文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其中“XMT—40数字调节器产品经省级鉴定,被省政府评为1988年度福建省“优秀新产品”;“微机控制间歇式节能烤花炉”获部级“科技成果奖”及“优秀专利项目奖”;1995年“XMT傻瓜式模糊自整定PID调节器”被国家科委等九部委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我之所以要举这些例子,并不是要宣传自己,目的是要在公司形成上上下下、全体员工人人学习的风气,建设学习型的企业。我们处在信息时代,而我们公司又是一家科技含量较高的仪表企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每一个员工都要善于学习,坚持不懈,不能浅尝辄止。搞技术的要学习,搞管理的也要学习;员工要学习,干部更要学习,而且要带头学。要站在学科前沿,要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如今社会每天都在进步,一天不学习就要落后。而学习是很艰苦的,要动脑筋,要苦苦思索,要联系具体问题刻苦钻研,有时还要不耻下问。没有经历一番艰苦的过程,任何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你就无法掌握。因此,在学习上也要有“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劲头。

(二)、每次成功的背后都包含一份辛酸
  作为管理者,不管是高层还是中层,都应该从自己的工作出发,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和作风,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并形成行为习惯、思维模式、做事风格,进而影响企业和核心骨干、企业团队,最终形成企业管理制度,全员执行,深入到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每一个环节,以产生销售张力、竞争张力、发展张力。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员工的行为传播出去,也就代表了企业,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这其中,企业的高层领导是文化、制度的塑造者,也可以是企业文化和制度的破坏者。企业管理层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兴衰。而企业老板素质高低又与他的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我还是以个人的经历和体会为例来说明。在大家看来,我可能是一个成功者,有了一家高科技的企业。可是大家是否想到我有今天的成功,除了虹润员工的共同努力以外,我无疑为虹润的发展付出了辛酸和泪水,其中的艰辛只有我自己知道。由于善学,我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当时的仪表厂是国营企业,“大锅饭”的体制导致了企业没有活力,大家干好干坏一个样,好的员工和差的员工也没有区别。在这种环境下,我觉得再这样下去企业没有希望,自己也同样没有奔头。于是,我萌发了自己创业的想法,立志在这个改革的年代开创自己的事业,体现自身的价值。这是我人生中第二次“穷则思变”,当时一个很时髦的名词叫“下海”,我下海了。开始自己学着做生意,那时就我自己一个人,跑单帮,做生意,一边做生意一边还搞研发,当时为了研发“傻瓜模糊调节器”,到上海、福州住的是10元的招待所。为了推销这款产品,我到景德镇陶瓷研究所也没钱买卧铺票,那时车少人多,好几次都没有座位票,10多个小时的行程腿都站麻了,困了在火车上站着睡觉。但我觉得收获很多,因为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及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的专家们给了我知识和智慧,而创业的艰苦却给了我力量和勇气,使我有力量继续前行。

 

  1993年,我注册成立了二级法人自动化开发部,注册资金为5000元,租了机械工业公司的一间房间,就连桌子也是借的,当时的情景可概括为“四无”:一没有做生意的经验;二没有资金;三没有人才;四没有地理优势。但我有一股创业的热情,就凭着这一股热情,自己跑单帮,销售单一的产品。通过自己的努力,第一年的销售额为7.8万元。


  1996年,我又开始第三次“穷则思变”。创业第一年的业绩,更加激发了我的热情,为了进一步做大事业,我借力使力,正式成立了顺昌县虹达自动化仪表厂,搞代理,销售同行的产品,参加多国展,又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举办仪表讲座,效果很好。当年在北京就卖了100多万元,然后又通过发商业信函、在专业杂志上登广告,通过这些市场运作,销售局面就慢慢打开了,市场越做越大。1997年香港回归,我突发奇想,用香港的城市风光作公司广告,印发了2万本庆祝香港回归的台历,宣传介绍自己的公司及仪表。台历是我自己设计的,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当年的销售额增长了150﹪。代理的品牌经我们推广成了国内的知名品牌,在推动他们品牌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在发展壮大。


  1999年我们买了现在的“百香阁”,作为公司的办公场所。为了在全国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在市场开拓上也是历经千辛万苦。为了开拓在东北、华北的市场,我产生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从大公司、大集团吸纳高端人才。2000年我们从联想、清华引进人才成立了北京虹润公司,运行的效果很好。创业的历程是坎坷的,并不是一帆风顺。有一件事至今还刻骨铭心。为了做好华东市场,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创办了上海坤瑞公司,交由享受赠送股的股东喻贤经营,但由于竞争对手的利益诱惑,喻贤改售竞争对手的仪表,从而使上海坤瑞公司因无法经营而被注销。痛定思痛,此次事件让我认识到要让自己培养的人在上海成立自己的公司,于是2002年我们派人成立了上海办事处。为了做好华南的市场,2003年我们冒着肆虐的“非典”,成立了广州公司。并杂志做了大量广告,投巨资参加多国仪器仪表展。当时派往北京、上海、广州的平均年龄才二十出头,现在三家公司都运作规范,业绩年年递增。

 

  随着市场知名度的提高,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我意识到公司必须上一个台阶――必须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有能力生产自己品牌的产品。于是在2001年我们租用建行的一幢办公楼,开始自己生产仪表,打造自己的品牌。而要有自己的生产能力,拥有自己的品牌,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为此我开始了第四次“穷则思变”,从2004年起,我们卧薪尝胆,苦练内功,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公司在知识产权的研发和保护上了一个大台阶,2008年开始,公司核心技术研发硕果累累。我们已经取得200多项专利、版权,其中软件版权30多项,“虹润”商标获得了福建著名商标,专利版权涵盖了数显表、模块、安全栅、电工表、电工模块、调节器等产品,这些产品具有精美的外观,小巧的外形,合理的内部结构,先进的贴片工艺,更加完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虹润公司荣获南平市创新转型示范企业

虹润院士专家工作站荣膺“2022年福建省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

央媒持续关注 虹润再增信心

虹润NHR-T910系列超薄大屏无纸记录仪

虹润NHR-T710系列触摸超薄无纸记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