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川气东送:中国再添绿色能源大通道

川气东送:中国再添绿色能源大通道

2010/8/26 15:06:41
一头是地处巴山蜀水间的深山小镇,一头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是一条干支线全长2170公里,横贯我国西、中、东部地区的绿色能源大动脉。

由中国石化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川气东送项目,预计于8月3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源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将再添重要助力。

攻克多项世界性难题的突破性工程

2007年8月31日开工建设的川气东送工程,总投资626.76亿元,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8省市,被视为等同于三峡枢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的国家重大工程。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曹耀峰介绍,作为国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川气东送是一项集勘探开发、净化集输、管道输送、市场销 售、资源利用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主体工程包括了我国第一个超百亿立方米酸性大气田、亚洲最大的酸性气体处理厂、干线全长1635公里的长输管道三大部分。

川气东送气源来自地处四川省崇山峻岭间的普光大气田。“十五”期间,在老一辈石油人几十年探索积累的基础上,中国石化通过海相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创新,在川东北地区发现了迄今为止储量最大、丰度最高的普光气田以及一批有利的勘探目标。

普光气田的发现,被公认为中国海相沉积勘探的一个重大突破,打破了中国海相贫油的断言,圆了几代石油人的梦想。专家介绍,我国45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相 沉积面积,总体还处于勘探初期,潜力很大,南方海相勘探的重大突破,为我国油气勘探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截至2009年底,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已累计探明储量4981亿立方米,控制储量4032亿立方米,预测储量5598亿立方米,三级储量合计达到14611亿立方米,为川气东送工程储备了雄厚的资源基础。

作为一项特大型、超复杂、高风险、高难度的系统工程,川气东送工程在建设中遭遇众多世界性难题。特别是面对国内首次规模开发利用超深高酸性气田,气藏中 硫化氢、二氧化碳的高含量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加之长输管道翻山越岭、穿江过河,仅穿越长江就达7次,全线安全优质开发面临巨大挑战。

在重重考验下,“安全、优质、生态”等目标被放在突出位置,工程领导小组明确要求进度必须服从安全和质量,坚决不搞不计代价的突击会战。他们先后研究制 定了50多项工程技术与安全环保标准,配套形成了高酸性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系列及安全环保体系,为我国大规模开发同类气田积累了宝贵经验。

依靠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历经两年多的攻坚克难,川气东送工程于今年3月29日顺利建成。中国石化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在建设中,在生产运行中也将始终把安全和环保放在首位,要使它成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代表性工程。

推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川气东送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和稳步达产,将每年向我国东部及沿线地区输送净化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相当于西气东输一期工程的年输气量。

川气东送建设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王春江介绍,天然气具有高热值、低污染等优势,天然气消费会逐步成为主流方向之一。但作为能源消费大国,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中天然气仅占3.9%。

同时,我国天然气资源赋存与消费市场逆向分布的特点十分明显,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消费重心则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阻碍了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

投运后的川气东送工程,将形成一个重要的桥梁和纽带,让西部资源与中东部市场对接,对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拉动沿线相关产业发展及优化产业结构将带来极大促进。

根据国家核准的方案,川气东送工程将在合理供应川渝用气的前提下,主要供应江苏、浙江和上海,兼顾沿线的湖北、安徽及江西。

在气田产地,相关产业被有效激活。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资源加快开发,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同时,通过合理延伸产业链,优化发展下游产业。全线 通算,预计将拉动沿线城市基础管网和天然气利用项目投资约460亿元,拉动社会投资2000多亿元,对区域发展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

作为主要输送方向的“长三角”地区,在经历了多年高速发展之后,环保压力大、生态空间逼仄,对清洁能源的需求非常强烈。

今年5月起,川气东送管道已开始向上海、江苏和浙江等东部地区输气,镇海、扬子等沿线炼化企业原(燃)料替代优化方案已经实施,炼化企业生产成本由此开始降低。

今年内,川气东送向“长三角”地区的输气量预计为40亿立方米,达产后将达到61亿立方米左右,占到管线总输气量的一半。届时,将对“长三角”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产生积极影响。

据中国石化初步测算,川气东送实现120亿立方米年输气后,相当于每年提供约1457.16万吨标准煤的清洁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96.64万 吨,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排放79.82万吨,管道沿线城市清洁能源一次消费结构比例将由3.27%提高到4.23%。

助益“多气源、市场化”竞争格局形成

居民生活用气“气短”、出租车加气站排长龙、用气企业被迫停产……去年底多个大城市出现的天然气供应紧张,人们仍记忆犹新。川气东送工程的投运,被认为是为缓解“气荒”注入了“强心剂”。

据川气东送建设工程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张旭介绍,川气东送管道干支线辐射70多个城市、数千家企业、近2亿人口,可使沿线天然气供应量增加29.1%,有望大大缓解这些地区供气紧张局面。而去冬出现“气荒”的重庆、武汉、杭州等城市,正处于川气东送管道沿线。

作为继西气东输之后又一条输往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长输管道,川气东送不仅将加强与东部地区管网连接、为形成覆盖全国的天然气管网创造条件,也将在途 经地区实现多气源联网供气的格局。湖北、安徽等地将拥有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两条供气管道,上海、浙江等地将拥有西气、川气、液化天然气等多个气源,将使这 些地区的供气安全保障度进一步提高。

有业内人士乐观预计,随着川气东送工程满负荷输气、西气东输二期工程的投运以及我国从西亚、中亚等周边国家进口量的加大,“气荒”问题会得到有效缓解。

另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东送川气的价格及其对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走向的影响上。根据国家政策确定川气东送出厂基准气价为1.51元/立方米,具体气价供需双方可在此基础上最高上浮10%。

有专家认为,川气价格可能成为我国未来天然气价格改革走向的一个风向标。川气大规模进入市场,加上国内天然气价格进一步理顺,不同气源的竞争必将凸显。不同生产运营商的不同来源的天然气,将在“长三角”等地区展开竞争态势,为天然气价格逐渐市场化奠定基础。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