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农务为三农--朱东海谈电子农务的建设推
自从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全国上下都在谋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事业。根据中央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也就是说,新农村应该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发展的,其中首要的还是要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构建祥和安定、秩序井然的新农村,让长期未能得到城市反哺的农村地区得到实质性的拉动,从而为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而努力。
众所周知,在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中,中央都反复强调了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之一。而且,中央特别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这是中央在对世界形势的发展经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之后,高瞻远瞩地提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事实上,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由信息革命推动的信息化浪潮继续席卷全球,人类社会正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持续高速发展并正以其先进性和高渗透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资源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网络成为支撑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正在对世界范围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以及意识形态产生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助力器和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地区的竞争,相当程度上决定于信息化程度的竞争,也表现为信息化程度的差异。
城市发展需要信息化,农村的发展更加需要信息化。当前,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可以说没有农业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因此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党中央也意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发布了相关文件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2005年中央1号文件对“三农”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就要求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上都对信息化以及三农信息化工作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全国各地农村信息化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总而言之,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发展新农业都需要信息化的高效推动

提交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