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两化”融合:节能减排的助推器

“两化”融合:节能减排的助推器

2010/10/11 17:48:00

今年是完成我国“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收 官之年,而工业能耗占据了全社会能耗的70%左右,工业的节能减排直接关系到国家总体目标的实现,也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系着新型工业化道路 的实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10月8日表示,预计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左右,再经过第四季度的努力,“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 20%的目标有望如期完成。他同时表示,积极实施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健全工业节能减排监测预警体系,已经成为促进节能降耗的有力措施。有专家就此指出,充 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十分重要,而且也是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一个有效途径和一个关键基础。

新明珠陶瓷通过对烟气排放量进行实时的在线监控,厂区内烟尘排放浓度控制在80毫克/立方米以下,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控制在100毫克/立方米以下,大大优于国家标准。

工业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行 业。工信部节能司副司长杨铁生认为,抓好工业领域的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而制造业 是我国工业能源消耗的主要行业,专家指出,无论是生产制造过程节能减排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还是“清洁生产”的具体实施,都离不开信息化的重要支撑。“两 化”融合已经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助推器,生产制造环节的节能减排需要“两化”融合的方式,只有信息化才能促进绿色制造模式的实现。

清源:ICT打造绿色制造模式

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控制的信息化是节能减排 的源头。“两化”融合发展的特征是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一体化,不限于与某个工业门类或企业的某个环节的融合,而是与所有工业门类和企业的多个环节相 融合,不仅体现在技术、产品层面,还体现在管理、产业层面,有助于实现管控一体化。

在产品及生产工艺的设计环节,通过引入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等ICT技术,打造绿色制造模式,可以有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优化工艺流程,减少返工和报废 率,节省原材料,提高加工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工业生产前的节能减排。在钢铁行业,太钢在“增钢不增水”的方针指导下,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8%,吨钢新水用量由2000年的21.1吨降至1.8吨,降低了91%,达到国内最高水平。在建材行业,广东新明珠陶瓷通过工艺流程优化及对烟气排放 量实时在线监控,厂区内烟尘排放浓度控制在80毫克/立方米以下,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控制在100毫克/立方米以下,大大优于国家标准。

正本:全流程改造生产制造环节

加工制造环节的信息化是节能减排的关键。在制造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生产制造过程又是能源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的主要环节。在此前举行的“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经验交流会”上,从各个地方和企业交流的经验看出,生产环节依然是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减排的主要方面。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进各类生产设备的性 能,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节约资源的目标。例如信息技术在电力设备中的整流、逆变、斩波、变频、开关和智能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 优质、高产、低能耗和提高效益的主要技术手段。济南钢铁集团以供应链物流管理等信息化手段从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入手,使2009年的吨钢可比能耗降到600 千克标煤以下,部分钢厂还实现了负能炼钢,其信息化在基本操作层面上覆盖了业务的98%以上,在管理业务层面(包括初始管理、统计报表分析和处理、决策 等)达到了95%,大大提高了计划的执行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专家指出,原材料、化工等行业采用信息技术应用于节能降耗前景非常广阔。

抓手:综合管理实现全面控制

管理技术的信息化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通过综合的、集成的管理,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局来实现更好的调度、更好的控制、更好的衔接,堵住各个环节的跑、冒、滴、漏,优化各个环节衔接的流程,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不必要的消耗。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网络中心主任吴裕 宪认为,通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达到对企业的生产、包装、销售流通等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找到和监控浪费资源、产生污染的细节。通过重构过程管理、 物流管理和资金管理,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科学管理,实现节能增效。开滦煤矿因为采用了“环保监测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利用采集技术、远 程控制技术等对各个监测站点的气体和废水的污染指标与系统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有效提高和改善了环境监测信息化水平,成为构建综合环境检测信息平台的基础。

通经:新能源结构下的产用衔接

在信息通信技术的支撑下,如何使能源的生产 和使用更好地衔接?各种清洁能源,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这样一些和传统火电、核电有着不同特性的能源生产,如何与现实社会生产生活的能源使 用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指出,这是我们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路径。

专家指出,要实现这样的关键路径,信息技术 已经而且必将进一步发挥重要的作用。国家电网面对这样一种转变和需要,正在全面部署、规划并推进智能坚强电网的建设,智能坚强电网的建设实际上主要就是针 对能源的生产和分配。在新的能源工业环境下,要求生产更进一步地智能化、网络化,使得我们可控制的生产和不可控制的清洁能源的生产,能够在一个数字化、网 络化、智能化的平台上高度协同,从而真正为能源的供给和使用找到一条全新的途径。

成网:集成化、规模化成为趋势

业界普遍认为,企业用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降耗正在从单一环节向集成的、综合的方向转换。在此基础上,“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将在更广阔的范畴进行统筹协调,这就对节能减排方式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关键的、重要的、单一的环节,用信息技术 改造来促进节能降耗减排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从各地、各企业的实践经验看,凡是效果好的、节能减排水平高的,一定是走出了单个环节的利用,走向集成化、规模 化的趋势。这涉及在产业园区、产业聚集区,企业和企业间、生产链的上游和下游之间,如何实现在一个物理空间中能源使用的综合与优化。比如说余热利用的问 题,产业聚集区生产链各个环节间运输距离最优化的问题,企业内能源使用峰值避让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在更大范围内、更大 程度上跨企业空间范畴实现能源利用优化的一种“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经验,这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同时也对信息网络服务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