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三部委整肃多晶硅行业 准入门槛提高或将淘汰半数企业

三部委整肃多晶硅行业 准入门槛提高或将淘汰半数企业

2011/1/26 10:26:29

【南方周末】作者: 王茜 

 
工业与信息部、国家发改委以及环境保护部等三部委24日联合发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下称”条件“),以促进多晶硅行业节能降耗、淘汰落后和结构调整,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条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条件》表示,在政府投资项目核准新目录出台前,新建多晶硅项目原则上不再批准。但对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节能环保等确有必要建设的项目,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组织论证和核准。
《条件》还要求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半导体级多晶硅项目规模大于1000吨/年。到2011年底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
此外,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未通过环境评价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现有企业应依法定期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估验收,两次审核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三年。
 
行业准入门槛提高 半数企业或将淘汰
据网易财经报道,《条件》最早在2009年三季度已在国内多个主要多晶硅生产企业间展开征求意见。
对于《条件》中一些条款,在征求意见时曾受到地方企业的反对。比如距离1000米的要求,企业认为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而对于3000吨产能的限制,河南的一家企业负责人则对媒体表示,目前国内能上这一规模的企业很少。
一位曾参与《条件》讨论的企业高管此前曾对媒体表示,按照这一标准,“目前,国内4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仅有四分之一达到了这个水平。标准出台后,国内各省高达17万吨的规划产能,大部分将被腰斩。”由于2009年年底以来,国家并未新批产能,因此,这一现状在目前并未改变。
网易财经援引中投证券统计资料称,截至2009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已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倘若这些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以上。
上述报道指出,按照该规定,四川、河南等省份的多晶硅企业将受影响最大。据分析人士统计,目前中国17万吨规划产能中,60%以上是单线3000吨以下的产能。
 
“政府态度变得更温和了”?
《东方早报》的报道则指出,相比早前国务院发布的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8号)(下称”38“号),“政府态度变得更温和了”。
“时隔一年多出台具体的准入条件,我觉得政府的态度变得更加温和了。”中国硅材料信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白洪强说,“《条件》里面的‘但是’留了一定的余地,实际上是对符合准入条件的多晶硅生产企业的鼓励,也是对这一行业的引导和保护。”
白洪强称,“这次提到的几个限制条件,与当年的38号文基本都是一样的。但需要注意到,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在提升,当初看似很难达到的要求现在看起来容易多了。”
白洪强表示,现在出台具体的《条件》,实际上是对当年38号文的一个呼应,是鼓励有技术、有资金或环保能力的企业进行扩张,让它们做大做强。
“按照国外的行业集中度,国际多晶硅行业巨头一般就3到5家左右,而国内现在至少几十家。”白洪强称,“通过准入条件进行限定,可以防止资金、技术、实力不行的企业进入该行业,使产能过剩,鱼龙混杂。从这个角度上看,是对国内多晶硅大企业的一种鼓励。”
 
产能过剩还是供不应求?
上述提及的38号文件曾指出,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明显过剩。
但是海关总署报告显示,2010年除2月份出现短暂回落外,我国多晶硅月度进口量持续高位运行,8月当月进口量3731吨,略低于6月份进口量,为去年以来次高点,同比增长78.7%,环比增长1.3%。
《中国证券报》报道,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对多晶硅的需求仍然很大,而国内产能显然供不应求。2010年我国的多晶硅进口月均超过3000吨,且呈逐月上升趋势。业内认为,这一幕的出现主要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产能扩产导致需求增大,我国本土多晶硅产能尚未完全释放,国外多晶硅质量及成本优势比较明显。
上海交大著名光伏专家崔容强教授表示,“我国市场还没起来,怎么能断言过剩?况且这一断言是建立在一些计划产能基础之上的,而这些计划很多都没有形成真正的产能。此外,还有很多企业都号称要上马的产能,其实都没有达到。”
“目前,国内多晶硅厂已现两极分化:少数企业在产能、生产成本和品质方面已可与国际巨头一较高下,而大多数企业仍有较大差距。”一位行业人士表示。
援引上述报道,目前国内参股多晶硅制造的企业包括天威保变、乐山电力,涉及制造多晶硅铸锭炉和单晶炉的上市公司包括精功科技、天龙光电,辅料企业包括新大新材、奥克股份等。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未来十年, 化工企业应如何提高资源效率及减少运营中的碳足迹?

2023年制造业“开门红”,抢滩大湾区市场锁定DMP工博会

2023钢铁展洽会4月全新起航 将在日照触发更多商机

物联之星五大榜单揭榜!中国物联网Top100企业名单都有谁-IOTE 物联网展

新讯与肇庆移动圆满举办“党建和创”共建活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