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稳步复苏格局调整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2009年的调整后,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在发达经济体稳步复苏和新兴经济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2010年世界经济呈现稳步回升态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0年秋的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达到4.8%,亚洲主要新兴经济体将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
世界经济的稳步复苏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2010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开始走出低谷,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全面进入回升通道。电子产品产销规模止跌回升;企业并购和转型态势明显,并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入,创新内涵更加丰富,融合仍是大势所趋。总体来看,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开始进入温和复苏发展的新阶段。
态势与特点
电子产品制造业稳步复苏,产销规模止跌回升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电子产品制造业带来巨大冲击,直接导致2009年世界电子产品制造业产销值急速下降。据《世界电子数据年鉴2010》(TheYearbookofWorldElectronicsData2010)的统计,2009年世界电子产品制造业产销规模分别下降8.73%和7.19%,跌入10年来的最低点。近两年随着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措施的出台,世界电子产品市场开始逐步复苏,电子产品产销规模开始回升。2010年,世界电子产品产销值均达到1.65万亿美元,与2008年持平,分别比2009年增长9.7%和6.82%。预计未来两年电子产品市场仍会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
从分类电子产品的产销情况来看,2010年,除办公设备产值以外,所有电子产品产销都实现了正增长。其中产值增长最快的是电子元器件,比上年增长13%,其次是电子数据处理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分别比上年增长11.5%和8.8%。在电子产品市场销售额方面,增长最快的也是电子元器件,增长率为13.4%,其次是无线通信设备和电子数据处理设备,分别比上年增长5.3%和4.9%。电子元器件成为2010年产销增长的排头兵,主要原因是世界半导体芯片市场强劲反弹,根据市场咨询机构Gartner的预计,201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率将达到30%。受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推动,无线通信产品产销增长远大于电信产品的增长。
在各类电子产品中占市场份额最大的是电子元器件,其次是电子数据处理设备、通信产品以及消费电子产品,这4大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0%、27%、21%、9%。
新兴经济体成为引领产业复苏的主导力量
2010年世界经济稳步复苏,其中发展中国家和一些新兴经济体复苏力度远高于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回升起到很大带动作用。主要原因是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前有良好的宏观经济基础和足够的政策缓冲,面对危机采取的积极刺激政策也有效地促进了国内需求增长,减缓了外部冲击。
2010年,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电子产品产值全面恢复增长。亚太及新兴经济体2010年的产值增长率远高于发达国家,2010年增长率基本都到达两位数。中国依然位列增长率榜首,2010年产值达到484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韩国增长率位居第2,达到14.46%。新加坡、墨西哥、马来西亚增长率在12%左右,巴西也达到9.76%。其中马来西亚产值增长幅度最大,由2009年的下降18.03%回升到2010年的增长12.34%。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增长幅度分别为3.28%、5.29%和0.69%。
2010年,世界电子产品市场普遍回升。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市场,2010年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增长率从上年的下降5.01%回升到增长4.69%。西欧国家电子产品市场增长微弱,德国、法国分别增长0.69%和0.89%,英国仍处于负增长,下降0.51%。新兴经济体电子产品市场增长最快,特别是中国,增长率为14.89%,其次是墨西哥、巴西、韩国,市场增长率都超过了10%。
IT企业并购转型加剧,积极拓展业务领域
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对电子信息企业造成极大冲击,企业纷纷缩减开支、减少投资,并购和转型成为众多企业应对危机、谋求更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电子产品市场的稳步回升,各大IT企业加速整合优势资源,实施产品多元化发展战略,通过企业并购,拓展其业务领域,巩固市场占有率,以提高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2010年,IT企业并购持续升温,硬件厂商向软件与服务转型扩展态势更加明显。我国软件企业也在加速并购,向服务战略转型。
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软件销售业务的比重会逐步下降,咨询服务业务的比重逐步提高。软件企业提供管理咨询、IT规划、IT应用评估等更高附加值的服务成为软件行业的发展趋势。
宽带网络加速发展,融合成为显著特征
如今,信息网络向宽带、融合、泛在的下一代网络发展演进的速度不断加快。2010年,宽带网络发展迈入新阶段,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宽带国家计划,将宽带普遍服务列入行动议程。
2010年信息网络融合不断深入,固定和移动通信网相互交融,电信网与互联网融为一体,三网融合高速推进。
2010年我国三网融合进入关键时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我国三网融合,并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显示了国家对三网融合的高度重视。
商业模式创新突显,技术应用纵深发展
创新一直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如今电子信息技术创新步伐仍在不断加快,创新的内涵更加丰富,涵盖了技术产品创新、系统集成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主要体现在技术产品的服务化和产业链体系的重构上。云计算成为未来信息产业服务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目前3种模式已初显端倪,即:基础设施即服务、软件即服务和平台即服务。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以应用为导向的特征,以应用驱动的电子信息技术变革为产业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物联网产业就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化的集中体现。目前,全球主流国家先后都提出了物联网发展战略规划,推动物联网的应用实践。
未来展望
未来3年,世界经济整体发展形势向好,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复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规模将维持4%到5%的增速。预计201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356亿美元,2013年将达到18993亿美元。电子信息产业格局进一步调整,产品市场结构局部微调;技术集成化、服务化趋势明显,产业竞争门槛日益提升;新兴产业群将为电子信息产业应用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电子信息产业全面复苏,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从电子信息产业本身来看,产业正处于温和复苏阶段。根据《世界电子信息年鉴》统计,2010年电子产品市场规模为16500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6.81%,预计未来3年(2011~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市场规模将处于持续增长阶段,201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356.6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5.19%;2012年将达到18187.5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4.79%;2013年市场规模将增至18993.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43%。
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在促进增长、推动经济复苏和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电子信息产业仍然是各国抢占经济科技的战略制高点。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把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的融合应用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在欧盟、日本出台的电子信息相关的战略中,还特别把物联网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这些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将有力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全面复苏。
产业格局调整,产品市场结构局部微调
受经济复苏程度不同的影响,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格局进一步调整和深化。新兴经济体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复苏势头强劲。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地位逐步提升。
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将由2010年的18.83%提高到2013年的20.31%。而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经济体,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2010年,经济复苏形势不明朗,导致其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份额逐步下调。其中美国市场份额将由2010年的23.73%下降到2013年的22.8%,日本将由2010年的10.42%下降至2013年的10.03%,西欧将由2010年的18.75%下降到2013年的17.44%。中国上升幅度最大,西欧地区下降幅度最大。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美国、中国和日本仍将占据世界电子产品市场的主导地位。产值上,中国将继续居于首位,其次是美国,日本仍居于第3位。在市场规模上,美国和日本所占的比重小幅下降,中国所占的份额持续上升,总体上仍保持美、中、日前3位的格局。包括印度、韩国在内的亚太其他国家以及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国家的电子产品市场发展前景良好。
在产品结构方面,未来3年,电子元器件、电子数据处理设备、无线通信设备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仍将占据世界电子产品份额的前4位。2010年上述4种电子产品所占比例分别为30.09%、27.41%、15.87%、8.82%,其中,电子元器件和电子数据处理设备所占份额增长最快,分别提高1.79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未来3年,世界主要电子产品所占份额的比重将基本保持稳定,变化幅度不大。
未来3年,市场规模处于前5位的电子产品增长率将维持在2%~6%之间,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增长率较高,消费类电子产品增长率较低。2010年,随着经济逐渐复苏以及下游电子产品需求的增加,电子元器件增长率快速回升,增长率高达13.41%。预计2011年将恢复正常水平,增长率将维持在6%左右,但其增长率仍将高于其他电子产品,并且未来3年内仍将维持4%以上的增速。
技术集成化、服务化趋势明显,产业竞争门槛日益提升
2010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增长处于温和复苏阶段,由于受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增速仍未达到危机之前的水平。但电子信息技术创新的步伐并未停止,信息技术持续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入,技术集成化、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
信息技术越来越表现为技术群的协同发展,例如以集成电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群带来了整个产业的变革,并已渗透到其他学科和领域。
电子信息产业从PC时代走向互联网时代,未来产业也将从PC时代的以应用为中心走向以数据服务为中心,IT技术产品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云计算服务将成为未来信息产业服务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软件的服务化让中小企业信息化门槛降低,使中小企业更为便捷和灵活地使用软件,更符合中小企业的需求。未来,建立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生产性服务业将保持30%的增长速度,特别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网络金融、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转移。
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与交叉融合增大了技术研发难度,需要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集中投入,少数大企业通过核心技术创新形成标准或体系联盟,对后进入企业形成壁垒,进而主导产业发展。
新兴产业群提供广阔的空间
危机之后都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催生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美国、欧盟和日本等都将注意力转移向新兴产业,纷纷出台一系列战略举措,给予前所未有的强有力政策支持,也将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所形成的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美国政府注重各种智能系统和先进通信技术的发展,将189亿美元投入能源输配和替代能源研究,218亿美元投入节能产业,20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推广。未来智能系统的建立、新能源的研发,都将为电子信息产业应用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欧盟委员会在发布《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之后,还将于2011~2013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物联网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公司合作短期项目建设,未来要实现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的目标。
随着资金的大量投入,信息技术、产业和管理创新将更加活跃,电子信息产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下一代网络、物联网、新型显示器件、数字视听、半导体照明等新兴产业群在未来5年将创造不低于5万亿美元的全球市场需求。数字机床、纳米材料、汽车电子、电力电子、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正在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将成为新的主导产业。

提交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