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上的马屁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铁路,提前响应了当今节能减排的号召。1881年11月8日,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全长9.7公里的唐胥(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来看热闹的乡民们都笑了:几节运煤的车厢由一群马拉着,沿铁轨往前跑。
早在1863年,李鸿章就做起了铁路梦。当年他正率部和太平军打仗,听从了上海一些洋行老板的建议,上奏朝廷:如果在上海和苏州之间修建铁路,方便运兵,获胜指日可待。他没有等到答复。朝野间的说法惊人一致:天朝不需要这个东西,我们的牛车尽管很慢,但是很稳,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建设那种丑陋的庞然大物呢?
第二年,洋人把那种丑陋的庞然大物搬到了天子脚下。北京城内出现了第一条铁路,由英国人在宣武门外修建,约有600米长。英国人建这条铁路是为了宣传自己的火车,一台小型蒸汽机车拖着三节车厢在铁轨上来来回回作秀,赢得不少粉丝。
天朝不高兴,视西方文明为怪物。就连“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也曾把腿上有绑腿的“夷兵”视为怪物,认为他们有绑腿则无法弯曲膝盖,“一仆不能复起”,任人宰割。而且,常吃牛羊肉的“夷兵”,离了中国的大黄、茶叶,会消化不良而死。
乾隆盛世,怪象在江南出现:关于叫魂作法控制他人灵魂的流言四起,因涉及割辫,危及满清统治名分,乾隆认定有谋反嫌疑,下令围剿嫌疑者。各级官员战战兢兢。对他们来说,清查叫魂犯已不是保一方平安那么简单,而是对皇帝忠不忠的问题了。由于所谓叫魂案都是子虚乌有的事,一时密告、诬陷盛行,人心惶惶。叫魂案的影响扩及华北、川陕。闹了半年,才消停下来。
叫魂案折射出盛世幌子下专制压迫、道德堕落的社会败象。美国学者孔飞力在《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一书中,从权力结构上分析了这一荒诞的恐怖事件何以发生:“在这个权力对普通民众来说向来稀缺的社会里,以‘叫魂’罪名来恶意中伤他人成了普通人的一种突然可得的权力。”从皇帝到平民,人人都有权力迷觉。
老江湖李鸿章深知作为怪物的铁路是个敏感词,轻易碰不得,但为了把开平矿务局的煤运出来,铁路必须修。他小心翼翼地试探朝廷对此事的态度。朝廷的意思让他哭笑不得:机车行驶,震动东陵,且冒出黑烟,有伤禾稼。
李鸿章后来对晚辈慨叹,他只是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能修葺而不能改造。一句话,道破皇权之下一个奴才的无奈。
1888年,李鸿章上了一道在皇苑中的北海到中南海修建铁路的奏折。他要公慈禧的关——慈禧当时移居西苑,每天早上到中南海勤政殿上朝,散朝之后则到北海用膳、午休。有了铁路,坐上专列,慈禧就方便多了。慈禧一高兴,事情就好办多了。
这条总长1510米的铁路建成后,李鸿章从法国进口了一台蒸汽机车和六节车厢作为慈禧专列。通车时,慈禧说,机车动静太大会破坏龙气,司机坐在她前面有损皇家威仪,她下旨要求专列由人拉。
皇苑自此有了一道新景:两队太监手持幡旗组成仪仗队,在铁轨两侧引导,几十个太监肩背黄缎绳,拉着专列前行。
说不清楚哪种商品能够像中国的房子这样紧俏,而且一天一个价,可以连续五六年成几何倍数地增长。短短五六年时间里,中国的亿万富翁不计其数,超过九成九的新人都来自房地产这个暴利行业。可以说,最近这几年凡是涉足房地产行业的开发商、炒房团,无不赚得盆满钵满。
尽管老百姓怨声载道、政府年年出台政策压房价,可是这房价却是越压越高。有专家说开发商绑架了政府、绑架了消费者,也有专家说是地方政府绑架了消费者。开发商说价格高是因为土地价格每年翻番,也有开发商说价格高是因为刚性需求(供大于求)。不管怎么说,越调控,价格涨得越快,但是不调控可能问题更坏。
关于房子,刚性需求是固然存在的,过去五六年,我们的城市化、工业化一直处于加速度的发展期。而未来二三十年,我们的工业化、城市化还将继续推动,可以说刚性需求将长期存在。只是,发展速度可能快一些,也可能会慢一些,正常调整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迅猛崛起,在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带动相关产业方面功不可没。但是,房子被“疯狂的人”绑架后,也变得“疯狂起来”。大家都知道房地产泡沫迟早都要破灭。全球经济的众多不确定性导致中国经济在2010年好像是过山车一样惊险,幸运的是,我们的房地产泡沫并没有提前破裂,要不然我们2010年GDP增速还能超过10%吗?
但是,到了2011年,中央政府不得不对房地产泡沫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首先是提高银行准备金,然后是加息,再就是“限购”。可以说,“疯狂的房子”将不得不被慑服。但是,热衷于卖地的一些地方政府的心情可能就不那么好受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就业压力将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如何重回制造业时代,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夯实实体经济是眼前唯一的选择。
说完房子,再说车子。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汽车产业已经今非昔比,首先是美国让出汽车产销大国的位置,然后是全球汽车行业全面洗牌,尽管金融危机给产业经济带来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但是我国汽车市场却是异常红火,几乎全球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在中国市场重新找回了自信。
自2008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产销量遥遥领先于美国。国外汽车厂商在我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而民族汽车产业主要还是从中赚回了吆喝。民族自主品牌汽车如上汽、一汽、东风等,在提高核心技术和参与国际竞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业绩,“与狼共舞”是最好的锻炼方式。
大家在为提前到来的汽车大国欢欣鼓舞的时候,北京的 “限车令”来了,这无疑对汽车业界是当头一棒。最早采取“限购令”的并不是北京,而是上海,虽然大家对上海的做法多有不满,但是却没有如今天这样敏感。
其实,为了治堵,实施“限车令”,只是暂时性、短期性行为,不应该作为长期性治堵的良策。中国才刚刚进入汽车国家行列,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上海和北京就相继采取“限车令”的做法,我们并不提倡。既然上海、北京都这样,其他大城市为什么就不可以效仿呢?如果大家都效仿,中国的汽车产业还能发展吗?
现在,北京提出要建设世界性大都市,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市功能,首先面临的是要解决交通堵塞问题。当然,就交通谈交通,无疑解决不了根本。如果建设北京副中心、多中心,把北京市级行政机关迁出五环以外,是否是最佳途径呢?我们认为这个建议值得研究和重视,否则治堵只能管住今天,却管不住明天。其他许多城市的规划也应该吸取北京的经验教训。至于上海,应该在环线建设上多下功夫,同时也要避免单一中心造成过度集中带来的严重拥堵。

提交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