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行业:坚持电力改革市场化方向不变

行业:坚持电力改革市场化方向不变

2011/2/25 17:39:21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重化工,对电力发展的需求是刚性的。在这种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就是对电力规划的认识不充分,造成规划比发展相对滞后,且科学性和指引性不足。”

        ●“要坚持电力改革市场化方向不变。电力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发电商和需求者都有选择权。我认为,其中关键的一点是要认可电网的自然垄断属性,并发挥其作为资源优化配置平台的作用。”——陆启洲

        告别“十一五”,迎来“十二五”,中电投集团也同时迎来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关键的第二阶段。回顾过去、放眼未来,中电投集团取得了哪些成绩,将有怎样的发展目标?电力行业存在哪些问题,将来仍需要在哪些方面着重改进和发展?近日,记者带着上述问题采访了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启洲。

        企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十一五”期间,中电投集团确立并实施了“三步走”战略,到2010年底,“三步走”的第一阶段目标已经顺利实现,为第二阶段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请您总体评价一下中电投集团的发展情况。

        陆启洲:“十一五”阶段,特别是我们实施“三步走”战略以来的这三年,可以说是中电投发展壮大的三年,是取得丰硕成果的三年。三年来,我们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资产规模翻了一番,资产结构不断优化,资产质量大幅提高,彻底扭转了组建之初基础薄弱的不利局面;我们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着力夯实管理基础,完善体制机制,集团化管理提高到新水平;我们苦练内功,埋头工作,顶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经受了煤炭涨价、小机组大量关停等一系列严峻考验;我们履行责任,勇于担当,充分发挥中央企业支柱作用和带动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记者: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近年来中电投集团取得的成绩。

        陆启洲:具体来说,中电投这三年来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集团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电力装机容量增长64%,煤炭产能翻了一番,电解铝增长4.9倍。经济效益明显提升,营业收入提前一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利润水平创历史新高,盈利能力显著增强。目前,我们的电力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煤炭产能居涉煤央企第三位,电解铝产能全国第二、世界第五。金融产业资产规模、利润水平各项指标均跃居五大发电集团首位,全国100家财务公司前10位。

        综合能源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区域发展模式发生质的变化,一体化协同发展正在逐步取代单一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产业发展呈现鲜明特色,“走出去”发展进入新阶段。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集团公司区域、产业、海外协调同步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企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此外,我们在电源结构调整上取得显著成就。水电装机容量1774万千瓦,连续两年保持五大发电集团第一位。资本运营取得重大突破,管理科学化水平显著提高,节能减排跨上新台阶。

         行业发展要重视规划与改革

        记者:“十一五”阶段,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电力工业突飞猛进的时期。那么,从整个电力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您如何评价我们走过的这段历程?

         陆启洲:这些年,我国电力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与2002年初电力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时相比较,电力工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速度世界罕见,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这跟两个因素息息相关:一是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二是电力体制改革。

        用几个数字可以说明这些年在量上的发展成就。十年前,我国电力装机容量约3亿千瓦,而2010年年底装机容量已达到9.6亿千瓦,中间还淘汰了7000万千瓦的小火电,净增加6亿多千瓦。

        在质的发展上,电力装备水平、单位煤耗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世界上煤耗最低的电厂就是我国上海的外高桥第三电厂。

        2000年,我国每千瓦时电的供电煤耗是392克,而到2010年底已降至333克左右,下降了15%。整体上我们的单位煤耗平均水平已低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但跟德国、日本相比还有差距。

        另外,我们用很短的时间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缺电问题,如果没有电力体制改革,是不可想象的。在2002年开始的厂网分离使得200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电力供应紧张到2006年就基本缓解了,靠的就是每年接近1亿千瓦的装机增量。

        记者: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我国电力工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您如何看待?

        陆启洲: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重化工,对电力发展的需求是刚性的,决定了电力弹性系数居高不下。在这种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就是对电力规划的认识不充分,造成规划比发展相对滞后,且科学性和指引性不足。比如,上世纪末在制订2020年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时,确定的9.5亿千瓦装机目标,在2010年已经完成,比规划整整提前10年。如果完全按照这个中长期发展规划,现在我们缺电形势会非常严重。另外,长期以来,重项目、轻规划,造成电力发展出现无序竞争的现象,一些项目违规上马,发展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因素增加。

        记者:从规划上来讲,您认为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力规划?

        用几个数字可以说明这些年在量上的发展成就。十年前,我国电力装机容量约3亿千瓦,而2010年年底装机容量已达到9.6亿千瓦,中间还淘汰了7000万千瓦的小火电,净增加6亿多千瓦。

        在质的发展上,电力装备水平、单位煤耗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世界上煤耗最低的电厂就是我国上海的外高桥第三电厂。

        2000年,我国每千瓦时电的供电煤耗是392克,而到2010年底已降至333克左右,下降了15%。整体上我们的单位煤耗平均水平已低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但跟德国、日本相比还有差距。

        另外,我们用很短的时间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缺电问题,如果没有电力体制改革,是不可想象的。在2002年开始的厂网分离使得200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电力供应紧张到2006年就基本缓解了,靠的就是每年接近1亿千瓦的装机增量。

         记者: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我国电力工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您如何看待?

        陆启洲: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重化工,对电力发展的需求是刚性的,决定了电力弹性系数居高不下。在这种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就是对电力规划的认识不充分,造成规划比发展相对滞后,且科学性和指引性不足。比如,上世纪末在制订2020年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时,确定的9.5亿千瓦装机目标,在2010年已经完成,比规划整整提前10年。如果完全按照这个中长期发展规划,现在我们缺电形势会非常严重。另外,长期以来,重项目、轻规划,造成电力发展出现无序竞争的现象,一些项目违规上马,发展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因素增加。

        记者:从规划上来讲,您认为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力规划?

        我认为,电力体制改革围绕上面所说的方向肯定会成功。当然困难也不少,但改革不可能使任何一方都同等获利,要从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大局去考虑这个问题。

        记者: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您刚才说了,好的发展必须要有好的规划,您认为在“十二五”电力规划中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陆启洲:第一,“十二五”电力规划要把电网、电源和负荷平衡的工作做好;第二,要在规划里体现出电力体制改革下一步工作;第三,要跟国家大的发展战略衔接好,包括西部大开发战略等;第四,要适应清洁、低碳经济发展趋势。

        如果都围绕这些来做,电力规划会更加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需要,也会更加适应电力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记者:按照我国目前电力工业的发展规模,要如何做好下一步的布局工作?在高速扩大装机和调结构上应该如何取舍?

        陆启洲:根据目前的水平预测,到2020年我国装机容量达到18亿千瓦。我认为,无论增加多少,都要跟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相匹配。下一个10年,仍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GDP增长平均应在8%左右,电力增长在适度超前的基础上也应该保持这个幅度。

        用什么样的代价和结构达到这个规模更合理?首先是电源结构要更加合理,尽可能减少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下大力气发展清洁能源;第二是电源的布局要更加合理,按照最经济,最合理的方式进行电源布局;第三是电网结构要更加坚强,优化配置电力资源的能力更强,电网安全可靠性更高,更加灵活方便,更加经济。

        我认为,电力体制改革围绕上面所说的方向肯定会成功。当然困难也不少,但改革不可能使任何一方都同等获利,要从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大局去考虑这个问题。

        记者: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您刚才说了,好的发展必须要有好的规划,您认为在“十二五”电力规划中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陆启洲:第一,“十二五”电力规划要把电网、电源和负荷平衡的工作做好;第二,要在规划里体现出电力体制改革下一步工作;第三,要跟国家大的发展战略衔接好,包括西部大开发战略等;第四,要适应清洁、低碳经济发展趋势。

        如果都围绕这些来做,电力规划会更加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需要,也会更加适应电力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记者:按照我国目前电力工业的发展规模,要如何做好下一步的布局工作?在高速扩大装机和调结构上应该如何取舍?

        陆启洲:根据目前的水平预测,到2020年我国装机容量达到18亿千瓦。我认为,无论增加多少,都要跟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相匹配。下一个10年,仍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GDP增长平均应在8%左右,电力增长在适度超前的基础上也应该保持这个幅度。

        用什么样的代价和结构达到这个规模更合理?首先是电源结构要更加合理,尽可能减少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下大力气发展清洁能源;第二是电源的布局要更加合理,按照最经济,最合理的方式进行电源布局;第三是电网结构要更加坚强,优化配置电力资源的能力更强,电网安全可靠性更高,更加灵活方便,更加经济。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