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社媒体品种增多舆论影响力扩大
一手抓新媒体外延发展,一手抓传统媒体内涵发展,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融合;“3315”12个媒体,中国石化报社媒体集群基本形成
记者 宁 彬
这两年来,不少老读者慢慢感受到《中国石化报》在可读性上的变化:文体活了、文章短了、标题生动了、导语有味道了,版式、图片更有冲击力了。
“相比于大鱼大肉,现在我们更爱吃开胃小菜。”安徽石油分公司一位退休职工对石化报的变化十分认可。
石化职工也反映,现在了解石化总部的信息更加便捷了:“过去只能在家里闭路电视上看的石化电视新闻,现在上www.sinopectv.com(中国石化网络电视)就能看到,而且节目更加丰富多彩。”
今年1月11日创刊的中国石化英文周刊(Sinopec Weekly)更是受到海外员工的关注。中国石化巴西公司的张修林通过e-mail收到新的周刊,都会组织当地中外籍员工观看。“真的十分亲切,英文周刊起到了文化融合的作用。每次和外籍员工一起看,我们都感到由衷的自豪”。
“石化媒体在逐步影响着我的生活。”中国石化资本运营部小金说,每天一上班,他都会上中国石化新闻网浏览一下。下午5时,会收到免费的石化手机报。上次买车,还上了石化团购网,实实在在地拿到了2000多元的让利优惠。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十一五”以来,中国石化报社一手抓新媒体的外延发展,一手抓传统媒体的内涵发展,重点在提高可读性、可视性上下工夫,大力推进新型写作和新型表达,同时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融合,共同提高舆论影响力。目前,中国石化报社已经成为拥有三报、三刊、一台、五网,共十二个传统媒体加新媒体的集群格局。
“石化报、石化杂志、手机报主要覆盖管理干部,石化报、石化电视主要覆盖职工、家属,车友报主要覆盖中国石化的广大油品客户,英文周刊主要覆盖外籍员工,石化新闻界主要覆盖专职记者和通讯员,石化新闻网主要覆盖年轻职工和专业人士。”石化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吕大鹏介绍说。
近年来,石化报社积极落实苏树林总经理“四个下工夫”的指示要求,大力宣传集团公司党组调结构促发展、开拓市场、扩大资源、确保产品质量的实际行动,大力宣传各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降本增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信心、团结一致、勇于拼搏的感人事迹。
“创先争优”、“我要安全”成为读者耳熟能详的词语,代旭升、孙青春成为石化职工“身边的榜样”,“川气东送”、“质量承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去”、“油田增储上产”、“炼化调整优化结构”、“销售开拓市场”、“重点工程建设”、“科技改革创新”等职工喜闻乐见的专题报道有效推动了集团公司各业务板块的工作。
“石化网络电视顺应了网络时代的需要,可以满足年轻职工接受信息方式的喜好,可以将中国石化电视的覆盖面扩大到全球,满足包括海外职工在内的所有职工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收看要求。”产业报协会的专家告诉记者。
Sinopec Weekly以中国石化的外籍员工、正在海外工作的中方员工、中国石化合资企业外方员工为主要读者对象,增加了一条总部与海外员工沟通的消息渠道,推动了中国石化员工跨文化融合,为中国石化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了信息支撑。
同时,2009年2月开通的中国石化手机报经过两年的发展,日趋成熟,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石化新闻图片网、团购网、物装网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媒体种类增多,舆论影响力扩大,离不开各企业记者站的大力支持。油田记者站的记者常年坚持到一线抓“活鱼”、挖素材,足迹遍及油区偏远角落。炼化企业记者站全面加强专兼职记者和通讯员培训工作,收到良好效果。销售企业记者站抓住社会热点,落实奖惩机制,鼓励记者多写稿、写好稿。
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中国石化报社将更加注重能力建设、优质服务、报道质量和传播效果,全力打造与中国石化发展相匹配的媒体群。

提交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