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石油和化工行业百项节能技术出炉

石油和化工行业百项节能技术出炉

2011/4/28 16:43:13
石油和化工节能政策与标准首次发布专家建议,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4月20至21日,我国首个《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政策与标准》和百项节能技术(2011)在第七届石油和化工节能论坛上发布。记者了解到,此次推荐的节能技术是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历经一年时间深入大量企业搜集并评选的,所有技术都经过了企业的应用检验。

  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秘书长王文堂表示,百项节能技术的来源多样,有些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推荐,有些由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推荐,还有些技术是企业申报的。

  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副理事长方晓骅对本报记者说:“我们欢迎有关单位推荐先进节能技术。同时,在本次推荐的技术中应用效果欠佳的技术,也请提出来,以便在2012年推荐技术时删除。”

  除了帮助石油和化工企业筛选节能技术外,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还编写了《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政策与标准》(下称《政策与标准》),帮助石油和石化企业节能人员及时了解节能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充分利用节能激励政策,指导企业确定“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制订节能规划。《政策与标准》分节能与法律法规和节能标准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节能的法律、国务院的文件、部门的规章和规范性的文件;第二部分包括综合节能标准、石油天然气节能标准、石油化工节能标准、化工节能标准、清洁生产标准。“编写坚持了实用性和资料性相结合。所有的政策与标准都是石油和化工企业‘十二五’节能需了解的。”方晓骅说。

  记者还了解到,“十二五”节能目标即将分解到各省,全国各石油和化工企业都将把节能减排当做重要工作来抓。

  未来十年面临能源供应压力

  “过去十年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超出了预期。2000-2010年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是1980-2000年间的1.9倍。过去十年能源消费的超常速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十二五’期间必须得到有效减缓。”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理事长戴彦德4月20日在第七届石油和化工节能论坛上表示。他认为,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来看,达到碧水蓝天、生活舒适、交通便利的社会景象,一般人均能耗在4吨油当量(toe),人均装机容量1.5万千瓦以上,人均电力消费都在6000千瓦小时以上。我国实现2050年的既定经济发展目标,走传统的工业化国家的道路,即便是达到世界上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日本和德国的水平,能源需求量也将近60亿toe。

  我国未来十年面临能源供应的压力。戴彦德解释,2010年消费量达32.5亿吨标准煤,2020年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0亿吨标准煤,从供应端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石油产量2亿吨,多年徘徊不前,增量全部靠进口,对外依存度超过50%;天然气在未来十年虽然有可能得到空前发展,但到2020年总供给量达到或者超过3000亿立方米将非常困难;可再生能源、核电已是高速发展,但受资源、技术、成本等因素的约束,据预测2020年总供给量不超过7亿吨标准煤;目前,我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32.4亿吨,采出率低、矿难事故频发,产量能否在现有的基础上在增加11—18亿吨和环境能否承受得了,都还是未知数。

  生物质化工彰显优势

  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教授华贲表示,石油和化学工业一次能源的消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6%左右。今后20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能够大量替代金属的基本有机化工肯定还要快速增长。在低碳时代的石油化工、煤化工、生物质化工三者博弈中,虽然石油化工仍具竞争优势,“煤化工热”也正在兴起,但作为具有能源强度低、二氧化碳排放少等碳中和优势的生物质化工未来可能更有优势。

  华贲说,从量能系统优化的角度,三者有可能集成互补,构成以炼油/煤气化多联产企业为能源供应服务基地的大型有机化工联合企业。这是中国炼油工业重组的重要方向。

  能源管理中心提供集中化节能

  企业能源管理现状是能源介质种类多,能耗数据处理量大,用能设备位置分散,管理不方便。能源管理与生产操作脱节,缺乏整体解决方案,能耗指标不能有效分解。企业一般希望实现能源系统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本报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可以帮助企业面对“水、电、煤、油、气、热、冷”等多种能源介质,系统能在同一平台上完成对所有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并且记录重要的历史数据并提供分析报表。

  “我们集团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去年借着工信部推广能源管理中心,实施节能减排的东风,率先在公司实施生产能源调度管理平台建设项目,提升公司的能源管理水平,也为国内磷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及能源管理水平的提高树立范例。”湖北兴发化工集团信息中心主任刘权南在论坛上表示,“我们采用的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能源管理中心系统不是形象工程,是将能源控制和管理与生产调度控制有机结合在一起。”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未来十年, 化工企业应如何提高资源效率及减少运营中的碳足迹?

2023年制造业“开门红”,抢滩大湾区市场锁定DMP工博会

2023钢铁展洽会4月全新起航 将在日照触发更多商机

物联之星五大榜单揭榜!中国物联网Top100企业名单都有谁-IOTE 物联网展

新讯与肇庆移动圆满举办“党建和创”共建活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