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城市内涝:别把地面都硬化了

城市内涝:别把地面都硬化了

2011/7/28 17:15:42

  今年入汛以来,从南到北,长沙、南昌、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北京等多个城市在强降雨中狼狈不堪,出现严重内涝。“下雨天到××去看海”、“汽车成了潜水艇”,成为网友们对这一现象的流行调侃。

  许多评论文章建议中国应向西方国家学习,在地下建设大型排水管网,让降雨产生的城市积水迅速排往河道。环境教育学者李皓认为,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城市开始注重利用雨水资源补充地下水,对雨水的处理方式出现根本性转变,其总体思路是变“排水”为“留水”。这与古代中国筑城、造园或建宅时力求留住雨水资源的设计思想完全一致。

  环境教育学者李皓最近在德国和美国,仔细观察了那里的城市是如何解决雨水排放问题的。她认为,治理城市内涝隐患可以通过改变地面设计来完成。这些来自古代中国与现代西方的成功实践,消除积水的效果好、方法简单、可持续,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利用雨水资源。

  多个城市出现积水,并不只是地下管网的问题,城市大面积硬化也是重要原因

  记者:最近,中国不少城市出现大雨即涝的问题。主要是地下管网标准太低,还是城市大面积铺设硬化地面、水泥化等造成的?

  李皓:6月23日北京因暴雨产生内涝之后,我到陶然亭地铁D出口和西三环莲花桥,实地观察了暴雨引发积水的原因。看到的情况是:这些地段发生积水,主要原因是地面硬化、绿地筑坎、道路挡板无排水孔、周边无吸收雨水的低地。

  最近,南北方城市都出现“大雨即涝”,我认为,多个城市出现积水问题,并不只是地下管网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硬化现象严重,很多城市存在一个很大的误解:硬化就是现代化,现代化就要告别土地,让土地变成混凝土,追求豪华亮丽,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城市大范围硬化后,雨水只能往地势低的地方流,马路成了排水沟,立交桥下、隧道容易积水,形成了城市内涝。很多城市设计者搞地面设计时,完全没有考虑下雨积水的问题。到处是水泥地,砖和砖之间勾缝,不透水。大地的“皮肤”硬化后,天和地水汽不相通,导致城市高温,降雨没处去,发生水灾。

  地下管网不是国际上现代城市建设的趋势。巴黎100多年前建设大型地下管道,把雨水往城市河流排,现在并不提倡这么做。欧美20世纪70年代有大量研究表明,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被污染成为一个严重问题。雨水落到城市的硬化地面上,会被生活垃圾、汽车尾气排放物、油脂、重金属、农药等脏东西污染,其中甚至包括致癌物,如果往地下管网排,往河流中走,会形成很大的污水排放,严重影响到河流水质与生态环境。大量雨水被排走也会导致城市的地下水得不到补给,造成缺水。

  这些教训在发达国家几十年前已出现,现在他们正在纠正这个巨大错误,告别地面硬化的城市建设模式来减少内涝。这是西方国家建筑设计思想发生的重大转变。目前在德国,城市透水地面的比例要求最低为60%,理想状态为80%以上,以确保防涝和地下水位不下降。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再不能大面积硬化土地了。

  雨水是甘露,是老天爷给的水资源,不要想着马上排走,应当设法留住

  记者:许多评论文章建议的出路几乎只有一条:中国应向100多年前的西方国家学习,在地下建设大型排水管网,让降雨产生的城市积水迅速排往河道中。您的观点似乎有所不同?

  李皓:西方老式的将含有污染物的地表径流直排入河的方法会把干净的河流污染了,修那样的管网,现在并不提倡。雨水是甘露,是老天爷给大地的水资源,应当设法留住。改一改做法,让雨水流到一些人工湖中,将水存起来,成为有利于城市发展的水资源。来了雨,最好的方法是就地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资源。

  中国古人就是这么做的,尽量让雨水能就地渗入地下,进入大自然的循环。在古代中国的村庄、园林、庙宇和皇宫中,透水地面的比例大多保持在80%以上,故宫就是这样。故宫建成500多年了,古代一直没有被水淹的记载。但今年网友发布了北京大雨导致故宫太和殿广场积水的照片,我看了并不太惊讶,因为故宫大修了,改变了古代地砖的铺法,将过去透水的地面给硬化了,让人痛心。

  目前,在德国的一些社区,盖新房子有一个规定,地面要采用铺透水砖或植绿等方法来让雨水就地渗入,如果排到地漏管网中,要付排污水费。这代表了雨水处理的未来趋势。

  6月23日北京的降雨量平均约为50毫米,北京的面积有1.67万平方公里,一算就知道,这次大约降下了8亿吨水。北京目前一年的降水量在95亿—100亿吨。这么宝贵的水资源,如果能留住,就能缓解北京的缺水情况。

  注重地面设计:铺设透水地面,使降雨直接渗入地下;绿地应该是下凹式的

  记者:铺设透水地面和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帮助我们留住天上的雨水。您有哪些具体建议?

  李皓:最近,我利用赴德国和美国旅行的机会,仔细考察了那里是如何解决雨水排放问题的。他们的一些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应该多铺透水地面,使降雨直接渗入地下。铺地方法有使用高承载无砂混凝土铺地、孔型铺地、砾石铺地、砖块或石块留缝式铺地、透水砖铺地、网格铺地等。透水地面能过滤地表污染物,净化水质,让雨水直接补充地下水。城市中可改造为透水地面的区域包括易发生积水的机动车道路地段、步行道、广场、停车场、工地、社区、学校、运动场等。

  如果城市有野生植被地带,应当让雨水排入这些区域,利用野生植被发达的根系将雨水输送入地。野生植被区地表的生态十分活跃,能很好地分解或去除地表径流中所含的各类污染物。人工绿地也是吸收地表径流的好地方,只要将绿地的高度降到低于道路路面,成为下凹式绿地,就能使绿地充分接纳地表径流,获得足够的雨水,减少浇水需求。

  北京有大量绿地都建成了高台式绿地,没有建成下凹式绿地。在中国的古园林和院落中,绿地设计几乎都是下凹式的。在现代西方国家,绿地与道路之间不设道牙石,下雨时,地表径流能顺势流入绿地中,被土壤吸收。另外,为提高对雨水的吸收能力,还可以覆盖园林有机质,以增加土壤的疏松性和保水性。

  封闭式立交桥上,挡板处要多开排水孔;建植草边沟、人工湖来汇集雨水

  记者:治理内涝隐患,在改变地面设计上还有哪些可做的事情?

  李皓:在封闭式立交桥上,挡板处要多开排水孔。孔的密度大约每95厘米一个,孔的宽度应大于12厘米。这些数据来自故宫石栏杆基座的排水孔设计。这些孔洞保障了太和殿的台基从不积水。台基下的场地是砖块夹泥组成的透水地面,所以,孔洞排出的水到达地面就能被吸收了,不产生积水。在美国,排水良好的立交桥上分布有同样密集、口径更大的雨水直排孔,立交桥下的地面用石子铺地等办法保持良好的透水性。这样做能避免大雨时立交桥路面的积水汇流到桥下,引发内涝问题。

  在中国古代的院子和村庄中,几乎都有人工挖掘的水池或池塘,下雨时能接纳地表径流,池满后,水再流向外周的河道里,这是排涝和收集雨水资源的好办法。现代西方国家也开始这样做了。在德国和美国,路边常见植草边沟,以利于地表径流就近排入。径流汇入植草沟中,草能净化水质,草根能帮助水渗入地下,多余的水顺沟流向附近的人工湖里,给城市增加水资源和水景观。为保证大雨时地表径流排放通畅,设置在道路上的雨水排放口应保持较大开口,但必须有防护格栅,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古代中国与现代西方的这些成功办法,消除积水的效果好、方法简单、可持续,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利用雨水资源。传统摆在那里,教训摆在那里,面对内涝冲击,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找到自己城市内涝的原因,找到一条新路,赶上国际的趋势,选择最节省和环保的方式,避免积水成灾,并把暴雨转变为城市宝贵的水资源。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未来十年, 化工企业应如何提高资源效率及减少运营中的碳足迹?

2023年制造业“开门红”,抢滩大湾区市场锁定DMP工博会

2023钢铁展洽会4月全新起航 将在日照触发更多商机

物联之星五大榜单揭榜!中国物联网Top100企业名单都有谁-IOTE 物联网展

新讯与肇庆移动圆满举办“党建和创”共建活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