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载行思录:专访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司长柴小林
EC网:我们知道世贸司的设立几乎与中国入世是同步的,是中国政府与WTO相关的直接机构之一。十年来世贸司在推动中国入世发展的进程中做了哪些重要的具体工作?
柴小林: 世贸司作为中国政府唯一的全方位的对世贸组织的合作窗口,一方面向世贸组织宣传中国的贸易政策和贸易实践的情况,另一方面也通过这个窗口把世贸规则和国际惯例以及世界上贸易发展的状况介绍到国内来。
总体上来讲,过去的十年我们做了三大方面的工作。这三大方面的工作与世贸组织的三个支柱领域里面的活动也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就是参加多边贸易谈判,第二个就是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第三个就是贸易政策审议机制。这三项工作中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这一项,主要是由商务部的条法司来承担,而其它的两项工作主要是由世贸司来承担。
在过去的十年里,第一项工作主要是宣传世贸组织的规则。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们举行了大规模的上至省部级,下至地方政府的宣传和培训,目的是让全民能够熟悉世贸组织的几项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性的贸易实践、公平的贸易竞争,以及增加政府运作的透明度,这三项基本的原则。
在这个领域里,我们还开展了一项工作就是大规模地清理与世贸组织规则不一致的政府体制当中的一些环节,包括开放对外贸易经营权,清理一些中央和地方与世贸组织规则不一致的法律法规。这一点实际上我们认为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准则就是世贸规则,按照世贸规则来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再有,第二部分的工作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多哈回合谈判。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同时,世贸组织也启动了新一轮的多边贸易谈判。这个谈判因为是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贸易部长会议上宣布的,所以也就冠名为多哈回合。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积极参与多哈回合谈判,提出了100多个关于关税减让、服务部门、货物部门进一步开放的提案。另外我们还举办了大连的小型部长级会议,也积极参加了世贸组织在香港召开的部长级会议,并做了很多的工作。
再有一个工作就是参加世贸组织的贸易政策审议。这个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就是世界上排名前四位的世贸组织成员,需要每两年接受一次其它成员对这些成员的贸易政策和贸易措施以及贸易实践的情况进行审议。世贸组织的这个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就像一个双面镜,一方面检查我们自己在贸易实践和贸易措施以及贸易政策的决策过程当中与世贸组织规则不一致的地方,同时也接受其它成员的检验。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通过这个平台,去了解别的成员在贸易实践和贸易政策方面的一些做法。甚至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武器,对其它成员采取的一些与世贸组织规则不一致的政策措施提出意见。
●超出经济实力和发展阶段来谈承担责任就是承担包袱
EC网: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许多WTO成员希望中国发挥领导作用,而中国希望享受特殊和差别待遇,您认为应该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柴小林: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成员,提出要享受世贸组织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与中国应该作为一个大的、负责任的世贸成员发挥作用,这两者的关系不应该是一个矛盾的关系,它不应该是相悖的。首先,我们要对我们国家有一个定位。从表面上来看,我们的经济数据很惊人,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也成为了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但是这个经济大国,如果要是从人均来看,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再加上我们技术进步以及管理水平方面的差距,我们和其它的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差得还是很远的。
再一方面,所谓的领导力,它不完全等于发挥作用。中国其实一直在发挥作用,我们发挥的作用是与我们的发展阶段和经济实力相当的。如果我们超出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阶段来谈承担责任的话,那就不是承担责任,那是承担包袱。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首先是要给中国有一个很好的定位,要摸清自己的家底。要知道在整个世界经济实力排位当中,我们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再有一个就是要考虑总量和人均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我们经过认真的分析国情以后,确定中国仍旧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强调我们中国一定要以发展中成员的这个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我们是以发展中成员加入世贸组织,那么我们就有权利享受特殊和差别待遇。当然这个特殊和差别待遇并不意味着不尽义务,不做贡献。实际上中国在世贸组织当中,承担与一般发展中成员一样的责任。包括在多哈回合谈判中我们要进一步开放市场,那么如果说发达成员要在市场开放承担54%的关税削减的话,那中国和其他发展中成员一样,要承担36%的关税削减。从这个角度看来,中国一直是在做贡献,一直是在发挥它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承担超越我们发展阶段和经济实力的责任。
●以平常心看待伴随贸易额迅速增长而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
EC网:您如何看待中国目前面临的出口增加和贸易摩擦这一两难问题?
柴小林:入世十年来,我国贸易额在迅速增长,贸易摩擦的数量也在增长,这应该说是一个自然现象。与十年前相比,我国贸易额目前已经增加了五倍,但是贸易摩擦案子的数量并没有达到五倍翻番的增长。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个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它。我们也算了一下贸易摩擦案子的数量,如果跟十年前相比,绝对数在增加,但是占整个贸易额的比重是在下降的。
另一方面,由于贸易的发展,我们已经成为了贸易大国,目前的情况可以称之为“成长的烦恼”。不管其他成员出于什么样的心态,嫉妒也好,作对也好,或是恐惧也好,它对中国的产品产生这种过度反应的时候,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美国到目前为止,是在世贸组织当中受到别人告他,而且是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最多的一个国家。因为它的贸易额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觉得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再有一个呢,目前中国的企业其实也可以反思一下,一方面如果别人确实采取了不公正、不公平的措施来针对中国的产品,我们也可以把他们诉诸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来维护我们企业的利益。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自省。我们的产品应该增加技术含量,提高国际竞争力,而不是采用低价、竞相杀价的方式来进入别国的市场。
●十年的历练,我们建立起了自己的多边谈判队伍
EC网:我们都知道中国在WTO里的官司是越打越多,那么民众现在最关心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WTO能否秉公办案,另外一个是中国有没有人才和能力与一些老牌的WTO成员对簿公堂?
柴小林:对于世贸组织能不能秉公办事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现实的角度和理想的状态来看。现实的角度是这样,世贸组织153个成员无论大小,无论权重多少,无论经济实力如何,只要觉得其他成员对你不公,采取了不公平的措施,你都可以诉诸世贸组织来得到一个裁决。另外,到目前为止,理论上讲,所有成员都接受了世贸组织的裁决,进行自我修正,或者政策的调整,予以改正。当然也有这种情况,小国告赢了,但是大国不接受裁决,或是拒不执行裁决。但是这个不属于世贸组织在判定这个案例的时候,它公平不公平,这主要是国际关系当中大国的垄断地位所造成的,这更多的是一个政治方面的因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是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为我们的企业来讨一个公道。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目前为止没有哪个成员单独的想挑战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裁决。从理想的情况来看,我们也必须承认,多边贸易规则发展到今天60年,应该说基本上还是建立在欧美的法律体制上,从我们作为发展中成员的角度看,确实里面有不公平的地方,也有不合理的地方。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要集中力量来参与多哈回合谈判,因为这个谈判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试图改变和完善现有的这个多边贸易规则。所以我想如果多哈回合谈判成功了的话,我们是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消除这些多边贸易体制现行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和不平衡的地方。
另外,经过了十年的历练,我们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多边谈判队伍。当我们的一些政策诉诸WTO的时候,我们有队伍在前方,同时还有后方的支持团队来应对别人的挑战。所以从总体上来讲,我们有政府官员,有学者,有律师团队还有前方的外交人员,集中起来组织成这样一个队伍,为我们的多边应对机制保驾护航。
●坚持改革开放 再创辉煌十年
EC网:陈德铭部长曾经评价中国入世的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十年,那您认为未来中国经贸的发展是否还会经历下一个黄金十年?
柴小林:回顾和总结十年来走过的路程,大家都很欣慰,我们可以把这十年定位为中国发展最好最快的十年。我想这个十年应该说有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就是建国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加入世贸组织是改革开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十年当中,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民生的发展都是跨越式的,成倍的增长。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建党90周年发表的重要讲话当中提到,过去30年的发展我们靠改革开放,那么未来的发展我们仍旧靠改革开放。所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我还是对今后的十年再创辉煌很有信心的。
首先,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也制定了详细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计划,同时,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正处在一个格局的调整和产业重新布局的这么一个大的变化当中。这里面蕴含着非常广阔的机遇,而且也跟我们国家今后十年、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是高度吻合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我们需要深化改革,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开放。国际,我们面临着一个世界经济大转折的机会。同时,在我们过去十年取得的物质基础、思想基础、规则基础以及体制方面的基础条件下,加上中央再一次发出继续改革开放不动摇的政治信号,综合起来,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因此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在下一个十年再创辉煌的。
●弥合分歧 凝聚共识 共同推动“世纪谈判”
EC网:您认为多哈回合谈判能最终达成协议吗?
柴小林:多哈回合谈判已经经历了十年。巴基斯坦驻世贸组织的大使说过一句话, “2001年世界贸易领域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就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另一件就是启动了多哈回合的谈判。那么十年过去了,中国是日益的强大,多哈回合谈判还在没完没了的进行”,他这是一句非常切合现实的一句概括。但我想如果从历史和贸易自由化的角度以及我们现实需求的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认为多哈回合谈判最终能够成功。这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关于国际贸易自行车理论。国际贸易就是一轮一轮的谈判,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必须得有人去推动,有人去骑这辆自行车。如果没人骑的话,这自行车可能就倒掉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各成员需要努力骑这辆自行车,推动一轮一轮的贸易向前行来进一步的实现自由化。
这是从理论上讲,另一方面从实践经验当中也可以看出多边贸易谈判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包括多哈回合谈判的前一轮乌拉圭回合。乌拉圭回合谈判也是谈了近八年才谈成功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不是说谈判一陷入僵局,就意味着谈判寿终正寝。
多哈回合谈判对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所带来的收益和在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方面,为成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这是符合每个成员的核心利益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成员轻言放弃,就是因为不仅仅看到了市场开放带来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多边贸易体制为大家提供保护和稳定的这个贸易环境。
再有,多哈回合谈判是世贸组织成立以后的首轮谈判。所以无论从经济利益上,还是政治利益上讲,我们都要维护它,都要力争使它成功,以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特别是世贸组织本身的这个信誉。
同时,如果这个谈判不成功的话,它会对今后所有的多边贸易,多边谈判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都在极力的争取多哈回合谈判能够如期成功。十年来这个路走的非常不容易,这里凝聚了153个成员的心血和艰辛的努力。所有积极参与谈判的成员都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努力和智慧来推进这个最难最复杂,议题最多,成员最广泛的 “世纪谈判”。
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在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我们在各成员当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弥合分歧,使得这个濒临破败的谈判能够几次峰回路转。所以其它成员对中国的看法是非常积极的,只要谈判陷入困难的时候就找中国,中国会有这个智慧和能力来弥合大家的分歧,团结大家往前走,共同推动这个谈判。
综上所述,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多哈回合谈判的宗旨,凝聚共识,与其他成员一道来维护这十年来取得的非常可贵的成果,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再显示更多的政治意愿,显示更多的灵活性,我想多哈回合谈判一定能成功。

提交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