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欧债危机升级抑制中国经济增长继9月11日希腊政府推出补充性财政紧缩措施之后,12日希腊政府表示该国资金仅可供政府运行至10月,最新数据显示,希腊今年前8个月的预算缺口扩大22%,违反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纾困要求的条件,于是,市场普遍认为,希腊发生债务违约或将难以避免。另有数据显示,希腊目前的负债总额已高达3400亿欧元,按照眼下希腊政府市场借贷困难情况,多数市场分析人士怀疑,希腊未来5年债务违约机率飙升至98%。为此,9月12日希腊一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至117%,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接近70%。而对冲希腊五年期国债风险的信用违约互换(CDS)价格也达4437点的历史新高,欧债危机已经骤然升级。今年5月21日,惠誉、标普就曾分别调降希腊主权债信评级和意大利主权信用评级展望。5月23日,惠誉评级又将比利时主权评级前景由“稳定”下调至“负面”。而在时隔4个月后,希腊债务危机加剧,也引发市场对危机蔓延的担忧,其他面临债务压力的欧洲国家用于对冲债务风险的信用违约互换价格普遍上涨。9月12日,意大利、葡萄牙和法国的信用违约互换价格均创下历史新高。尤其是意大利,由于其国债规模即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20%,这个比例在欧元区仅次于已经陷入困境的希腊。再加上意大利负债总额很大,目前已超过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三国总和,在国债收益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意大利国债的借贷成本也进一步加重。有国际机构表示,未来3-6个月内,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希腊、葡萄牙和塞浦路斯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的主权评级将遭下调,而未来2—3年内,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的评级将进一步遭调降。这些都将从各个层面对解决希腊乃至整个欧元区债务问题造成阻碍。
而对欧债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担忧,主要基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中国对欧元区乃至整个欧盟外贸以及投融资依存度或受损。3个多月前,高盛集团曾发布报告,将今年中国GDP增长预期从此前的10.0%下调至9.4%。报告还指出,中国目前所显示出的经济“降温”迹象,主要缘于需求面的增速放缓,这反映了紧缩政策的效果。9月14日,亚洲开发银行在香港发布最新一期《2011亚洲发展展望》报告,该报告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从4月份预测的9.6%调低至9.3%。亚行预测,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轻微放缓至9.1%。亚行报告显示,发达经济体疲弱的态势和较高的通胀率会拖累中国经济增速,尤其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欧盟经济的不确定性对中国影响最大。但中国投资与消费依旧强劲,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笔者基本赞同高盛和亚行的预测,但需要补充的是,二季度后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而且放缓幅度完全在预期范围之内。不过,如下这些因素会对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产生一些影响,需要引起注意。一是商务部9月14日发布数据显示,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中,仅水产品价格环比下降0.2%,其他八类食品价格均出现上涨。随着国庆长假的临近,猪肉和鸡蛋或将再次抬头上涨,因此9月份食品价格很可能仍将维持高位。二是9月1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8月全社会用电量43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这一增速较7月份用电量增幅11.8%大幅下降2.7个百分点。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大幅下滑,印证了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三是由于欧债危机升级,下一步,支撑中国经济的外需形势或会逐渐恶化。首先,虽然中国和希腊的贸易只占中欧贸易很小的比重,不过,由于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欧债危机的升级,欧元区经济的整体下行必将影响中国的出口。其次,欧债危机的延续可能加剧欧元对美元和人民币的贬值,人民币有效汇率也将有所回升,这会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出口。一些国际证券研究机构的专家测算,欧元对美元每贬值1%,短期内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增速将下降0.65%;若欧盟经济增速下降1%,中国的出口增速就会下降6%。再次,对企业来讲,欧债危机造成的欧元贬值,致使欧元资产价值缩水,同时,中国在欧洲的企业经营将面临新的困难,比如在建项目融资困难,被迫延期或缩减。另外,欧债危机的骤然升级,或会使中国在短期内面临更大规模国际资本的流入。因为欧债危机的升级,会迫使欧洲央行暂停加息,推迟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时间。此时像中国这样的货币具有较大升值预期、资产市场可能出现反转的国家,就会成为热钱流入的目的国,则资金的大进大出,无疑将影响中国资产价格的走势,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应对欧债危机的经济战略措施首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欧洲最大的帮助。在9月14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温家宝总理表示,中国相信欧洲经济能够克服困难,中国愿意扩大对欧洲的投资。笔者认为,中国政府的表态可谓胸襟博大,登高望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欧债危机既是欧洲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欧债危机解决不好,全球经济就难以拥有健康稳定的复苏环境,中国经济发展也难言正常。当然,援助欧元区是要掏出真金白银,是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当前的复杂微妙形势下,中国如何动作确实要思忖再思忖。笔者建议,中国不妨通过购买欧洲国家企业股权、不动产、高科技产品等方式施以援手。另外,联合其他金砖四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对欧元区的援助。
其次,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在外需不畅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就成了中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善人民的生活同时降低经济增长对国际市场依赖的必然选择。中国有占世界20%的人口,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进入到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都孕育着巨大的国内需求。因此,中国应着力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并且在稳守国内市场的同时,通过自贸区形成更大规模的地区经济体,以与动荡的国际市场形成一定的隔离,使国际的动荡,不易连锁作用地波及中国国内经济,从而可以减轻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再次,做好主动应对欧元区贸易保护主义的战略准备。危机的加剧意味着欧洲的进口需求会下降,整个欧元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或卷土重来。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应当不断创新产品,努力开拓新的市场;还要改善进口结构,进而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更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是,在当前欧债危机时期,中国应适当购买欧元区债券,同时增加对欧洲国家的投资特别是人民币直接投资,这样既可以对缓解欧债危机有很大帮助,又能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敦促欧盟尽早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方面赢得欧洲的支持,并使欧洲帮助中国出口产品免遭反倾销措施。
另外,有序引导在欧洲的华侨资本回国投资。欧债危机爆发,使得在欧洲投资的华人、华侨经营惨淡甚至亏损,不少人已开始撤离欧洲,回国投资。相关地方政府可以依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等政策精神,为侨资回归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侨资的资金优势、人文优势和技术优势,为华侨在国内寻求合适的投资项目,引导侨资成为启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新“引擎”。
还有,要防止“土热钱”加速流入国内。所谓“土热钱”主要是指海外尤其是在欧洲掌握大规模资金的华人、华侨,通过内地社会网络、地下钱庄等形式,将资本注入内地市场或进行短期套利。对这些“土热钱”,一是要加强外商直接投资项下异常资金跨境流动管理,尤其加强对资本金结汇后人民币资金去向的监管;二是加大地下钱庄的打击力度,提高企业工商登记注册的真实性要求。同时加强外汇局与相关部门间在热钱监管方面的协作,从而形成合力,精准打击,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交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