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研华2011年全球伙伴会议有感(二)
老子言道:“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初闻玄妙,退思至真。
2009年,IBM的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后,一场继互联网之后的物联网进程,已开始冲击我们的神经、改变人类观念,并显现出重塑产业发展模式的力量。
一个看似很“虚”的概念,正在被研华践行。与IBM相比,研华不“大”,但“小”公司,已开始做“大”事情。
单纯讲“物联网”确实让人只得其意,难得其实。但研华知道,“物”是分布于每个行业的具体存在。所以,物联网是具化于每个行业的自动化、信息化、甚至智能化。
WPC(研华全球合作伙伴会议)尚未召开,研华内部已经开始预热。
10月26日,系列“智能地球暨物联网创新应用论坛”在台北世贸中心举行。涉及智能制造、智能建筑、智能医疗等各个主题。gongkong董事长孙慧昕先生应邀出席“智能制造发展趋势论坛”,并做了题为“中国自动化市场趋势”的主题演讲。
2010年,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已达1300亿元,保持26%的高增长。市场的主要贡献力来自OEM-467亿元的规模,46.8%的高增长。然中国现状已非上世纪80-90年代制造业迁移时代,为何OEM却成为市场的主要贡献力量?市场背后的驱动力来自哪里?究其原因,当然少不了外贸复苏带动的新一轮制造业投资。但不可忽视的另一驱动力则是人力成本上升为制造业带来的的压力。为应对人力成本上升、产业工人锐减的现实,制造业自动化改造在中国可能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进程。毕竟,在中国年产2000万套的设备中,自动化率目前还仅为26%。自动化是智能化的前提。中国制造业的自动化进程,就是物联网在制造业的发展过程。
EU市场,尤其重工业,在2010年仅取得了将近12%的增长。但在重化工业进程结束后,这一市场已开始多了些有别于过去的内涵。节能降耗、企业信息化已开始成为市场增长的可视“成分”。十二五期间,以产业升级为主旋律的工业发展模式,或可将这一成分继续扩大。今天,可见的预兆是:MES市场开始启动,新一轮的产业搬迁政策已出台,节能市场已开始在细分行业形成。
这就是“物联网”这一看似“虚无”的概念在工业领域的具体表征,翻译成工业领域的语言,就是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
在中国历经30年工业化进程后,“物联网”的提出,为中国政府提供了一个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机会,由此引发的效应,将重塑中国制造业,当然,也会改变我们对自动化的传统认知,从内涵到商业模式。
每一次变革,都会让一些“巨人”倒下,也都会让一些小公司抱紧机会,跨越发展,成为商业新锐。
自动化行业有很多“小”公司,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或大有可为。
【系列报道】:

提交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