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研华2011年全球伙伴会议有感(四)
WPC,是研华历史悠久的一项活动。致力于与全球合作伙伴探索未来产业趋势与商机、分享研华未来方向与策略,让合作伙伴能彼此分享,促进合作,携手迈向挑战目标。
2011年,WPC被赋予了迎接物联网时代挑战、落实研华成为“智能地球的推手”企业愿景的新使命。
既然作“推手”,当然离不开带头大哥-“智慧地球”的倡导者:IBM。而事实上,IBM还真没闲着,他们已将物联网从概念阶段,发展到技术体系研究。正如我们所熟悉的互联网OSI七层网络模型,在IBM中国研究院 Thomas Li的报告中,物联网也有了自己的七层网络架构。
经由传感器与执行机构、网络(无线网络/万网)、嵌入式服务器、云服务器、物联网服务平台、应用服务、分析软件,一个基于物理连接、网络互联、云计算服务的物联网概念,已由混沌到清晰,让实施有据可循。
所谓万法归一,道在其中。对此,研华显得似乎早有“预谋”。亚当、数据采集卡等设备层自动化产品,以太网交换机、无线网关等工业通讯设备,嵌入式电脑、服务器、系统,以及基于平板电脑和Web Access的智能服务,让研华佛性自明地“皈依”到物联网的“宗法”之中。或许这也是研华CEO刘克振坚信让研华“迎向智能产业未来黄金十年”、全球副总裁何春盛坚定推动“企业云”、“工业云”的原因。
作为已经来临的一场IT变革,当然少不了芯片制造商的参与。
40年前,X86与DSP分道扬镳。而今移动互联应用的成熟,以及物联网时代所蕴含的商机,让半导体行业也加入这一阵营。X86向下,DSP向上,ARM意欲上下兼得。习惯了Intel的WPC,少有地出现了TI的身影。TI首席科学家Gene Frantz用IT界在不同发展阶段曾出现的诸如“全世界只需要5台电脑”、“电脑只需要640KB内存”等愚蠢而失败的预言告诉大家:不管是否看懂,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物联网时代的来临。
到这里,观念已经转变,至少你已相信;理论已经成型;产品与技术体系已经初具雏形。那么,市场在哪里?
在接下来的圆桌讨论中,研华全球副总裁何春盛邀请TI首席科学家Gene Frantz、VDC Research的Christopher Rommel、台湾DigiTimes总经理黄钦勇以及来自中国大陆的gongkong董事长孙慧昕探讨物联网在技术应用、市场认知以及在物流、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市场前景。
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孙先生所分享的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十二五”规划,至少可以让我们相信:在中国,物联网已进入进行时。因为在中国,政府推动的,就是我们要相信的。
【系列报道】:

提交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