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风电巨头转身:从拼价格到比质量

风电巨头转身:从拼价格到比质量

2011/10/13 16:32:23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曾历经“大跃进”式迅猛发展的中国风电装备业,在历经“大浪淘沙”式的行业洗牌后,正在迎来一个新的时代:一批小企业为自己的盲目投资和无序扩张付出代价而渐次倒下,以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等为代表的几家大企业则在价格战的拼杀中擦拭着伤口艰难地站起来,开始了从“拼价格”到“比质量”的转型。

        有专家就此评论:风电装备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正在回归理性,并开始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而这正是中国由“风电大国”走向“风电强国”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进入“十二五”,国家能源局公开表示,跻身世界第一风电大国的中国开始从控制风电发展的“节奏”入手,实施风电行业从“速度”向“质量”的转型。这一表态意味着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市场竞争的升级,一些不具备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的在竞争倒下便难以避免。

        “价格战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史立山告诉记者,一方面,它使风电开发成本大大降低,而这正是近年来中国风电快速发展并成为“全球第一风电大国”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也使风电装备制造业自身加速洗牌,并由此诞生了华锐、金风等位居全球前列的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巨头。

        据了解,风电产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首先技术变化和更新很快,因此制造商常常在5-6年前,就已经开始投巨额资金开发下一代的产品了,由于风机全天候的运营环境,因此对零部件的质量要求非常高,质量管理成本投入大,同时还要保持持续的改进和风险的防范,因此制造企业的隐性成本非常的高。

    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提出了“风电长跑”的概念。他说:“风电是一个长跑项目。它的投资回报期长达20年到25年,所以金风的理念是要创造高质量、高效率和少维护的风机,尽管价格可能会略高一些,但在机舱里,从设计上就尽量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和避免高,来减少维护。正是由于这种务实的设计理念,使金风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2011年全球企业技术创新50强的大奖。”(经济参考报)

        稀土价格再次下跌 包钢稀土托市计划恐落空

        百川资讯数据显示,国庆节之后,节前已经止跌回升的稀土价格再次走向疲软。百川资讯稀土行业分析师鲁明昨天告诉记者,氧化镨钕价格比节前下降了10%~15%。

  氧化镨钕是稀土金属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国庆节前,氧化镨钕含税价格在85万~90万元/吨,不含税价格在60万~70万元/吨,节后含税价格变化不大,不含税价格下降到60万元/吨以下,有的地方甚至达到55万~60万元/吨,尽管如此,市场需求依旧平稳,成交量一般。

  稀土价格从今年年初开始大幅飙升,上涨幅度普遍在10倍不等,但是从今年7月中旬开始出现逆转,然后持续下跌。

  为了维稳市场,9月19日,国内最大的稀土企业,包钢稀土旗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以不高于90万元/吨的价格收购拥有国家指令性计划企业生产的镨钕氧化稀土产品。该公司表示,收购是为了有效保护稀土资源,维护稀土市场稳定。

        国庆节过后,氧化镨钕价格再次开始下跌,跌到了9月初的水平。对此,江西省赣州一家稀土冶炼公司的高层告诉本报,氧化镨钕价格下跌主要还是因为目前市场上囤积的货量太大,而南方重稀土因产量不大、需求又比较多,所以价格比较稳定。

  事实上,从8月开始,稀土交易市场的主角已经由包钢稀土、赣州稀土矿业公司等大型稀土生产企业,转变成了全国各地的稀土贸易商。“因为8月开始的六部委整顿使得绝大多数稀土生产企业停产或减产,市场上流动的稀土并不多。”鲁明表示,多数稀土都掌握在贸易商手中,导致市场供应紧张,造成稀土价格上涨,“这是贸易商最想看到的,并且贸易商对后市看法都比较乐观。”

    她认为,目前来看,稀土下游市场需求比较平稳,价格下降的原因,主要还是政策变化不明显,商家心态不稳定,急于抛货套现的心理严重。(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水电逆流上市 未来重组资产注入遭质疑

  已经在2500点上下横盘整理近半个月的A股,突然在9月19日遭遇“黑色星期一”。当日沪指单边下跌1.79%,并开启了此后两周超过150点的新一轮跌势。不少市场人士分析称,正是中国水电水利建设股份有限公司(601669.SH,下称中国水电)当日宣布正式启动IPO,成为压倒孱弱A股的“最后一根稻草”;后续中交建、陕煤股份等大盘股还将紧跟上市,这“一根稻草”足以把A股砸出一个“大底”。

  “虽然之前知道市场不好,但还是没想到市场认购热情如此之低,机构报价如此之低。”9月28日晚间,中国水电公布A股IPO的定价和发行结果后,保荐机构一位人士对财新《新世纪》如是称。

   中国水电最终以4.50元/股的价格区间底部定价,对应2011年10.23倍市盈率,机构认购倍数1.75倍,网上中签率9.69%,为今年沪市新股发行中签率第四高。募资金额最终定格在135亿元,较招股意向书的目标减少了38亿元。

    两家保荐机构——中信建投和中银国际——对中国水电估值均在5.30元/股以上。网上路演时,很多投资者质疑这个估值过高。质疑主要集中于三个问题:中国水电未来的水利水电主业发展空间如何,辅业集团重组进展及资产注入的落实,以及境外业务风险披露不够和拨备不足的隐患等,这些问题都对中国水电的估值存在不确定的影响。

  9月29日,蹉跎近九年的电力行业主辅分离改革终于落下了一只“靴子”。国务院批复组建的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建)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能建)正式挂牌,同时,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两家新公司也签订了整体划转移交协议,分离出的辅业单位将由新公司管理。不过,对“先上市后重组”的中国水电来说,中国电建未来资产重组的进展,以及对上市平台注入资产的状况等,仍是另一只未掉落的“靴子”。

  面对市场质疑,中国水电在《首次公开发行A股投资风险特别公告》中,相当强硬地表示“任何怀疑发行人是纯粹‘圈钱’的投资者,应避免参与申购”。最终,中国水电不得不以一再调减发行规模、调低发行定价,来承受投资者的“用脚投票”。市场不轻信眼泪,更不接纳情绪,市场要看的是用真实业绩交出的答卷。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