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吃得饱”,市场才能“发育好”透视我国生物柴油市场
10月7日,英国汤普森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57客机从伯明翰机场起飞,引来关注。飞机的一个引擎的燃料含有50%的氢酯和脂肪酸。这是从酒店厨房中收集来的废弃食用油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生物燃料。业界有评论称,此次腾飞的不仅是波音757,而且是英国生物燃料产业。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的一家生物柴油企业负责人辛华鹏正在发愁没有油源。虽然最近公安部清查地沟油的行动使油源多了起来,但他仍然认为,这种态势不会维持太久。
“虽然技术上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确实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分析师姜艳艳说。
一边剩不少,一边吃不饱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生物柴油,正式的产业化发展是从2005年前后开始的。
与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具有诸多好处。生物柴油中硫含量低,使用生物柴油,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量可减少约30%。生物柴油中不含污染环境的芳香族烷烃。与普通柴油相比,使用生物柴油可降低90%的空气毒性。由于生物柴油含氧量高,燃烧时排烟少,一氧化碳的排放与柴油比减少约10%。
基于这些原因,世界很多国家把生物柴油产业列为本国生物质能源的投资目标。2005年前后,我国开始产业化发展生物柴油以来,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企业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但是,经过几年的产业化发展,我国生物柴油行业出现了“一边剩不少,一边吃不饱”的市场怪现象。
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为油料作物种子得到的植物油以及动物油脂、废弃油脂、餐饮业的地沟油等。在我国,生物柴油原料的90%是废弃油脂和地沟油。这些废弃油脂和地沟油主要来自餐饮行业。
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油脂约2200万吨。其中,国内餐饮行业可回收的废弃油脂和地沟油约为1000万吨。很多黑心商贩已经建立起自己的销售链条,让这些剩余油脂和地沟油回流到餐桌上。此前有媒体报道,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为200万至300万吨。
与地沟油回流餐桌的热火朝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生物柴油企业作为废弃油脂和地沟油的下游,时常面临“吃不饱”的窘境。
山东青岛绿诺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华鹏说:“现在,我们不敢接大生产量的订单,就怕原料跟不上。”
姜艳艳的统计证实了这一点:去年,我国生物柴油企业的产能为每年250万吨,开工率却只有20%。
原料供需错位失衡
每年1000万吨的废弃油脂和地沟油,即便只有1/4生产生物柴油,也能保证全国的生物柴油企业生产。为什么这些企业还会“吃不饱”呢?
“我们公司收购地沟油的价格是每吨4500元左右,而非法生产商去餐馆收购地沟油的价格是5000元以上。如果你是餐馆老板,你会把废弃油脂和地沟油卖给谁?”辛华鹏反问。
辛华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非法生产商之所以敢高价回收地沟油,因为他们的加工成本低、成品售价高。生物柴油企业的加工成本是每吨1000元左右,而非法生产商为300元至400元。售价方面,生物柴油的售价一定要比普通柴油低,否则谁会买?如果普通柴油的平均价格是每吨7000元左右,生物柴油就只能卖6500元。除去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利润只有500元至600元。而非法生产商生产的油能卖到每吨8000元。
“收购价低,就拿不到原料;加工成本高、售价低,利润就少。这是生物柴油企业面临的窘境。”姜艳艳说。
除了收购价格没有优势外,收购网络不健全也是生物柴油企业“吃不饱”的重要原因。
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原副总工程师李金良表示,我国有2000多个县级行政区,餐饮企业数量太大,分布广泛,要想把这些企业的地沟油收集起来难度特别大。而且,我国没有专门机构来收集废弃油脂和地沟油。
如果改变以废弃油脂和地沟油做主要原料是否可行呢?
姜艳艳说,至少短期内很难实现。比如,美国用大豆作为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是因为美国大豆产量巨大。美国大豆年产量,不仅可以使美国自给自足,而且在大量出口的前提下,还有剩余。而我国60%的食用油靠进口,所以我国不会用食用油的原料生产售价更低的生物柴油。另外,用粮食作物生产生物柴油不符合我国国情,会造成“与民争粮”的局面。
政府监管是重中之重
既然面临如此境地,生物柴油产业是否还有继续发展的必要?
李金良说:“当然要继续发展下去。我们要转变观念。利用生物柴油,目的不在于完全替代普通柴油,而是要引导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人类身体健康。这是人类发展可替代能源的方向,不能动摇。”
那么,如何解决当前困难,使生物柴油产业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监管。”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说。他表示,我国应该学习日本的经验,设立专门的机构同餐饮企业打交道,因为生物柴油企业不可能和这么多餐饮企业一一合作。只有通过中间机构的正确引导,使废弃油脂和地沟油流向生物柴油企业。
姜艳艳说,因为原料成本占生物柴油企业总成本的60%至80%,所以拓宽原料渠道是解决难题的重点。拓宽原料渠道的方式是从草本和木本植物下手,比如麻风树等。但草本植物是有生长周期的,生长周期要算到企业的投资回收期中。在这个时期,企业是没有利润的,甚至无法收回成本。这时,就需要政府向企业伸出援手,比如搞一些示范林,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毕竟,企业如果“吃不饱”,市场就无法“发育好”。
辛华鹏建议,政府要在生物柴油产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政府不仅要制定相关标准,监管市场,而且要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扶持相关企业发展。
谈到发展,姜艳艳表示出对生物柴油产业前景的乐观。她说,毕竟目前为止,我国生物柴油企业的技术和国际同步,不存在技术落后的问题。但要持续健康发展,还任重道远。
【史海钩沉】
人类何时规模使用生物柴油
1896年,经过十多年反复试验,德国热机工程师 Rudolph Diesel博士研制出压力点火内燃机——柴油机,并应用于机车、舰船、载重车辆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花生油做燃料驱动发动机。这是最早的生物柴油。但由于植物黏度高,直接使用会出现很多问题,如:点火延迟、低温启动差等。1984年,美国和德国等国的科学家采用脂肪酸甲酯或乙酯解决植物油的黏度高、流动性能差的问题,开始研究广泛意义上的生物柴油。
随后,生物柴油在全球发展速度之快,似乎印证了Diesel博士那句名言。他在1912年的一次演讲中说:“使用植物油作为发动机燃料在今天看来可能是毫无意义的,但是会有一天植物油将变得同石油和煤焦油产品一样重要。”
【数说产业】
【专家视点】
生物柴油企业有望迎来产业整合期
从行业角度看,生物柴油从基础研发到工业化生产的各方面发展已较为完善。所以,很多国家都把生物柴油产业列为本国生物质能源的投资目标。在这个背景下,我国也顺应时代要求,开始向生物柴油产业进军。
我国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生物柴油的。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主要有微乳法、热裂解法和酯交换法等。我国以酯交换法为主,工艺技术发展至今已较为成熟。
正式的产业化发展是从2005年前后开始的。从那时起,我国逐渐建立起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型企业,先后建有多套万吨级规模的生物柴油装置。
从应用角度来看,目前,全球生物柴油主要替代的是车用柴油,或用在船舶、拖拉机和收割机等对油品要求不高的机械上,同时也可以用作润滑剂或其他溶剂等,可以替代脂肪酸,进而作为基础化学原料使用。总体来说,生物柴油的应用面较广泛。在我国,由于上游原料短缺,导致其应用范围较小,仅能在船舶和农用机械等方面小范围使用。
从发展规模上讲,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产能约为每年250万吨,但我国的柴油消耗量已达到1亿多吨。所以,未来10年到20年间,生物柴油企业有望迎来产业整合期,即一些小规模装置、小作坊式的企业被淘汰,产能为十几万吨甚至几十万吨的规模将成为市场主导规模。(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分析师 姜艳艳)
发展生物柴油旨在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生物柴油的原料中90%是地沟油,但我国大多数地沟油却流向餐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管理上难度比较大。我国有2000多个县级行政区,餐饮企业数量太大,分布广泛,要想把这些企业的地沟油收集起来难度特别大。第二是要过技术关和经济关。在技术上,我国生物柴油企业的转化技术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经济关不好过,前期成本太高。第三是市场问题。有好产品还得有市场。和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现在的量太小,而且没有加油站收购。这制约了生物柴油的发展。另外就是观念和认识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很多工作。政府的环保部门要切实管起来,把地沟油收集起来,建立好地沟油的收购网络,不要嫌少,有多少就利用多少。在这方面,上海和福建的相关部门做得比较好。
我们可以看到,政府正在加快步伐支持生物柴油发展。比如,今年把地沟油等废弃动植物油生产纯生物柴油,纳入免征消费税的适用范围。这至少在方向上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利用生物柴油,目的不在于完全替代普通柴油,而是要引导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人类身体健康。
在解决经济难题方面,一是要提高工业化技术水平,提高收率。二是要优化收购地沟油的措施。(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原副总工程师 李金良)

提交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