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国企公益化目标离我们还有多远

国企公益化目标离我们还有多远

2011/12/14 10:06:03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日前透露,未来的改革会将国企划分为两大类——— 公益型国企和竞争型国企,公益型国企在经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垄断,产品定价由政府控制,企业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应经常承受政策性亏损,“在中央层面包括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在地方包括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企业”。

谈到国企的是是非非,很多人习惯性地呼吁“破除垄断”,对此我有点不以为然。有些垄断确需打破,但有些垄断不能打破,也无法打破。比如,一个城市的供电,如果让多家供电企业参与竞争,各自在空中架设电线、在地下铺设电缆,整个城市不乱套才怪。而且这样做效率畸低,非常不经济。所以,有些垄断是必要的,关键是怎样管好垄断。

垄断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是共识也是常识。但说到公益性,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国企的公益性人们谈论较多,而石油石化、电网、通信企业的公益性还是一件新鲜说法。至少,人们在现实中并没有从此类国企身上看到多少公益的影子——— 别说公益,只要他们能像一般市场化企业那样,以公平交易为原则对待消费者就很不错了。所以,以积极的视角观之,只能把国企“公益化”当作对于未来的期望了。

公益型国企,毫无疑问,其首要特征体现在产品及服务的定价。这个定价应以保本或微利为原则,否则就谈不上公益化。眼下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等央企业绩年年“飘红”,或许它们离“公益化”尚有距离。

任何企业都有利润最大化冲动,国企亦不例外。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主管部门怎样看待国企的经营行为。定价大权掌握在职能部门手里,考核体系由政府部门制订,企业高管由政府部门任命,应该说主管部门对国企拥有“绝对控制权”,完全有能力制止他们与民争利。但现实却是,石油巨头一“逼宫”,油价上涨了;电力行业一争斗,电价上涨了……职能部门的定价权仿佛是被国企“管理”着。所以,看上去是某些国企与民争利,其实质是一些管理机构履职不力。要打造公益型国企,关键还在于主管部门调整坐姿,坐在民众利益这一边,代表国企的出资人——全体民众去监督、管理好国有企业。

国资委公布的2010年央企运营数据显示,位居盈利榜前5名的央企2010年的盈利总额超过3000亿元,他们恰恰均属于邵宁副主任所说的公益型国企范围。因此,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两个:其一,将这些企业都打造成公益型国企,舍得吗?让利与民的决心下了吗?其二,如果一边让国企大赚特赚,一边让他们戴上“公益型国企”的亮丽光环,如此“公益”岂不成了幌子?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国家重大装备企业齐聚高交会 中国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举行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