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发展新思路 综合解决方案更具竞争力
中国能源网讯 编者按:美国超导公司(AMSC)CTO-Martin Fischer应邀接受了中国能源网的独家专访,畅谈他心中的风电事业。他说:“大规模风机脱网事件的焦点集中在低电压穿越能力,也是当前风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解决风电不稳定的问题,一方面需改善风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强电网对风机的控制。”
Martin Fischer于1995年加入AMSC公司的风电团队后,从技术工程师一直做到全球首席技术官。每当谈到技术问题时就能清晰感受到他眼神中跳跃的火花,当面对一头雾水的记者,他总是很绅士的笑笑,然后放慢语速加上手势再讲一遍,直到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一个多小时的访谈很快就过去了,但是印象深刻。面对风电机组脱网事故,业界曾对风电产业“硬着陆”表示忧心忡忡,但现况表明“危机”就是“商机”,记者意识到风电行业的竞争热点已经开始转移,ASMC的风电和电网的综合解决方案显得更具竞争力。
中国能源网:日本大地震所导致的核泄漏,让人们重新考量起核能发电的安全性,更多人开始关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市场。如今,德国、法国等许多欧洲国家已经明确宣布从今年或明年开始停止或陆续关闭核能项目,必然对其他的新能源发电提出更多的市场需求。你是如何看待未来全球的风电市场?
Martin Fischer:由于日本大地震和核电站事故的发生,全球对能源的看法正在改变,发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电被视为解决能源紧缺问题、促进低碳经济的重要方案。相应地,风电也是近年来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新能源,过去五年来,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复合增长率达27.09%,新增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达35.48%。
从风资源和电网接入的方面考虑,发展海上风电以及大型风机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一方面由于自身的随机性、不稳定性,使得风电很难担当基荷的作用。不仅用技术手段改善风电输出的稳定性,还应该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海上风能资源丰富且持续稳定,有利于输出的电力更加优质、稳定。
另外,风电与燃气轮机发电、火电、水电等其他较稳定的电源“打捆”的形式,也是克服风电的间歇性、不稳定性和调峰难问题的好办法。
中国能源网:由于大规模风电脱网事故,风机制造商以及风电开发商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中国风电行业进入阶段性调整期。您认为导致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Martin Fischer:当风电装机容量较小时,对电网的影响不大。随着中国风电装机“爆发式”的增长,电网无法消纳暴增的风电以至于并网与调峰难题无法突破,难免闲置和“弃风”的尴尬等等。
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一方面依靠先进的电控系统将风机性能,效率和可靠性进行相应的优化;另一方面,AMSC的电网解决方案使风力电厂和太阳能发电厂开发商顺利地将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并允许电网公司优化其传输、输送网络。AMSC的输电规划服务,无功补偿产品和超导产品旨在降低能源成本,使电网的可靠性,供电能力和效率达到最佳。
中国能源网:现在中国的风电有一个大问题,政府过去在批项目的时候,人为的把一个风电场分成了若干个小的,一个风电场有几十家企业。一个风电场十多个开发商,每一个开发商10万、20万装机。一个风电场里面,现在有几十种风机、十几个开发商,人为的造成这种分割。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电网的安全?
Martin Fischer:解决风电不稳定的问题,一方面改善风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电网对风机的控制。大规模风机脱网事件的焦点集中在低电压穿越能力,也是当前风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
低电压穿越是指电网故障或扰动引起风电场并网点电压跌落时,在一定电压跌落的范围内,风电机组能够不间断地并网运行,直到电压恢复如常,从而维持电网稳定。低电压穿越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负荷稳定对电网至关重要,一个负荷的切除可能产生更大的扰动从而让事故进入恶性循环。
电网比较强的时候系统对无功补偿的要求并不高,而电网弱时则相反。在风机脱网之后,由于负载被切除,电网电压会波动,如果想抗扰动,可以在电网侧加一些无功补偿的设备,也可以在风电场做一些无功补偿。
中国能源网:对于中国风电市场来说,目前最大的商机是低电压穿越(LVRT)。在中国的30000多台风机容量中,有LVRT功能的不到10%,很多企业看中了这个商机,三菱电机、AMSC、中国金风、华锐都相应的推出服务以及产品,如何看待市场商机以及竞争对手?
Martin Fischer:低电压穿越的确是最大的商机,所以市场将紧紧跟随。对于竞争对手来说,技术都比较领先,但是ASMC的风电和电网的综合解决方案更具竞争力。
AMSC先进客户支持服务和尖端的电控系统将风机性能,效率和可靠性做到最优。AMSC的电网解决方案将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并允许电网优化其传输、输送网络,使电网的可靠性,供电能力和效率达到最佳。
中国能源网:中国风电设备“价格战”的时代,国产风机单位造价低于5000元/千瓦。ASMC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如何?
Martin Fischer:技术方面,ASMC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已经在海外市场推出直径达140米的10MW超大风机,超长的叶片设计保证了超级风机适用于低风速环境下,叶片超大扫风面积比常规风机大40%。较低的单位扫风面积重量保证了该机型的超低单位发电成本。
价格方面,大家强调千瓦造价主要是借鉴常规电厂的成本计算方法,但是对于风力发电来说,应该针对不同的风资源状况以及电源质量来比较成本,这应该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网:国内风机生产商与外资企业合作越发密切,例如西门子与上海电气,哈电与GE成立了合资公司。AMSC是否有这方面的计划?
Martin Fischer:AMSC积极与中国企业开展各项合作。例如,京城新能源有限公司、东方电气、沈阳鼓风机电设备进出口有限公司等。
中国能源网:像ASMC这样的技术型企业如何看待中国风电设备商“引进-学习-创新”的发展路径?
Martin Fischer:当日本崛起的时候,也是从模仿做起的。市场就这么大,一定存在竞争。我认为,中国风电设备的发展对于AMSC的影响有限,因为技术创造主要是基于灵感,是模仿者不具备的。另外,AMSC希望中国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能源网: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的新能源企业进军国际市场频频受阻。那么,你又是如何看待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市场壁垒的?
Martin Fischer:任何国家,或多或少都存在市场壁垒的问题。但是市场壁垒的存在,结果只能是双方都受到损害。中国是WTO国家,胡锦涛主席2011年底访问奥地利时表示,坚定不移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不对“二十国集团”成员的商品、投资、服务设置新的限制措施。这是中国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态度,我们对中国市场表示足够的信心。

提交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
光亚论坛·2024 智能产业聚合高峰论坛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