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导致“缺煤停机”怪现状
不管电多电少,不管价格涨落,华中五省一市“缺煤停机”的怪现状,像幽灵一样蛰伏。仔细探察,隐现其中的,仍然是纠结潜行多年的电煤,仍然是看似明白却始终不能理清的市场煤、计划电之间的恩怨。
这的确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直观而言,“缺煤停机”导致了能源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提升。当多达数百万千瓦的火电机组停机待岗之时,不仅现代化大电网的运行安全面临系统性风险,“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也在遭遇尴尬。
那么,华中地区屡屡出现的缺煤停机,症结到底何在?症结在资源。华中地区虽然一次能源匮乏,但从电力产需平衡看,历来都是电力净输出区域。特别当三峡电站投产以及西南水电外送渐成规模后,电力净输出显著增多。华中由此出现的局面是,一方面,依靠时常掣肘的铁路运力输入外部电煤;另一方面,又向外输出优质的水电资源。
华中地区煤电水电“交叉跑动”的现状,既增大了能源资源流动损耗,也加大了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缺口。其实,仅从电力负荷逐年增长的数据分析,如果煤越“挖”越少,电越用越多几成惯性,积极健康的国民经济发展当然难以为继。
症结在协调。能源问题有多复杂?资源分配是否科学合理?如果无涉集体或地方利益,恐怕无需多加分析。正因为有数不清的“小”利益因素纠缠其中,每当“条条块块”的“合理”诉求,需要“上级”协调之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利益群体的身影难免飘忽。由此生发的疑问是,这样的协调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纯属救急?因此,能源利益的协调者,既需要对企业个案的熟稔,更需要洞悉行业趋势产业发展的规律。
症结在规划。电源如何设点,电网如何布局,水电煤电甚至新型核电如何互济,新旧能源发展如何实现无缝对接,需要的显然不是一时一地的考虑,而是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更为宽泛的能源体系之间的综合考量。因此,能源发展既需要美观清晰的规划蓝本,更需要体现其中的国家思维。
症结在机制。2004年煤电联动实行之时,各方对解决煤电矛盾多有期待。然而延宕经年,受制于发展策略、改革决心、市场环境,如今形同鸡肋。从微观层面而言,把做不好的事交给博弈形成的市场机制,或许不是下策。
实际上,华中屡现“缺煤停机”的背后,是电力电量平衡仍然脆弱的现状,是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的现实。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宏观政策因时而异,需要技术性举措因事而宜,更需要决策者体现相当的政治勇气。
体制难以撼动,机制或可先行。从这个意义上探寻华中缺煤停机现象,并力图找出现象背后的答案,意味深长。

提交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
光亚论坛·2024 智能产业聚合高峰论坛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