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物联网产业要诞生"马云" 需启用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

物联网产业要诞生"马云" 需启用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

2012/3/15 16:41:46
         马云是谁?大凡在"淘宝"的人几乎没有不认识他。他是时代的骄子,青年的偶像,他是财富的神话,他是互联网时代的象征。他正在成为中国4亿网民的精神教父。他的照片和创业故事横扫了美国最主流的几大媒体。

  然而《论诗》中有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如今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这是一个号称比互联网大30倍市场规模的物联网时代。那么在新的时代里是否会诞生出如"马云"一般的风云人物?究竟物联网产业什么时候将会诞生"马云"?

  英雄诞生的前提是庞大的人才基数

  互联网时代成就了马云,同时还有马化腾、李彦宏、陈天桥、丁磊、张朝阳等IT骄子,我们常羡慕他们的举足轻重,叱诧风云。然而我们却忘了他们本身是杰出的互联网人才,而且铸就他们荣耀的是更多的、海量的互联网人才。一个产业的崛起与其人才群体兴旺息息相关,人才的基数越大,诞生精英的概率越高。如今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以30倍互联网市场规模要铸就第二代马云、马化腾等风云人物不在话下,但现今的物联网产业并无相应数量的物联网人才来支撑物联网英雄的诞生。

  微软称霸PC桌面系统近二十年,主宰其成功的是身后六百万开发者团队。淘宝和腾讯能确立其不可动摇的行业位置,背后依然是强大且数量可观的人才团队。物联网产业由于诞生时间短,崛起速度快,加上前期并无雄厚的人才积累,以至于短时间内整个行业都面临"人才稀缺"的窘境。一比十的人才稀缺让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后继无力,甚至开始变得举步为艰。

  物联网产业观察员周先生表示,"现在一个物联网技术人员,根本不需要找工作,而是工作在找他,即便是正在上班的技术人员,很可能已经被猎头盯上,手上正拿着10多个公司的报价。而销售人员更是抢手,上半年是甲公司的销售经理,下半年可能已经去乙公司担任销售总监了,甚至开始创办自己的公司。"

  一方面是物联网人才匮乏,一方面是物联网产业膨胀过快,两者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导致了物联网企业的人才短缺、结构不稳定和流动过快,使之成为影响强大的物联网企业诞生的桎梏。没有足够的人才基数,就没有强大的企业;没有强大的企业,就没有英雄诞生的土壤。因此,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物联网人才的基数问题。

  人才培养是增加人才基数的有效途径

  要改变物联网人才基数过小这一现状,就是要加大、扩充物联网人才,让更多的人进入物联网产业。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人才培养,将非物联网行业人才经过培养训练,使之成为物联网产业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

  国家和社会各界对于物联网人才的培养都十分重视。教育部已经审批通过了高校开办物联网专业人才的申请,预计到2014年全国有55所高校共64个物联网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进入物联网产业,将有效舒缓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无锡等重视物联网发展的地区,政府都启动了"530计划"、"千人计划"等人才引进计划,舒缓了当地产业对高端物联网人才的需求。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物联网人才匮乏依然形势严峻,人才培养工作依然刻不容缓。因此,中国必须要尽快形成高效、全面、科学的人才体系。

  除去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外,职业培训、企业内部培训、自学都是扩大物联网人才基数的有效途径。然而高校人才培养需要4-5年,物联网知识日异月新,人才还未毕业知识结构就已经滞后,而且培养出的人才千遍一律。自学成才因人而异,成效很难估算。企业内部培训受限于培训的目的和应急性,难以培养出杰出人才。而职业培训又受限于培训课程的专业性和讲师的质量,物联网产业本身就人才短缺,何以能有充足数量的合格讲师呢?以培训计算机、英语的方式来培养物联网人才显然是不可行的。所以物联网人才的培养不得不面临一个现状:长线培养周期长、知识结构滞后且单一;短线培养人才底蕴不足和知识结构不完整。

  对此,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物联网专业传媒机构——深圳市物联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伟奇先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果仅以传统的高校教育方式、自学、企业培训以及职业培训来培养物联网人才,在时效性、实效性上都比较难以满足产业的需要,流水线的制造和非专业的定制而成的物联网人才虽然可以扩充人才基数。但有了人才基数并不等于精英便一定诞生,普通的物联网人才很难成为物联网产业的马云、马化腾。风云人物必然诞生于物联网精英。目前的物联网精英主要依赖产业的积累和人才的引进。积累的速度太慢,而依赖于政府人才计划引进,又成本高昂,数量也是有限。我们必须寻求一种可行、实效的物联网精英的培养方式。为此我们开设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培训课程——物联网技术应用培训(深圳站),在4月11日-13日在深圳开班。大家可以登录我们培训专题页面作进一步了解。"

  物联网精英需要特殊的培养模式

  精英是在各自领域出类拔萃的人。精英之所以是精英,是因为本身具有高的素养。不是每个人都有成为精英可能,所以物联网的精英的培养其实是有门槛的。没有任何一个模式能保证能将被培养的对象都培养成精英,就像没有一种药可以治百病。如果有,必然是忽悠人的。

  要提高物联网的精英的产出,就必须首先将被培养的对象进行挑选,将符合培养方向,具有较高基础素质的保留,将志愿方向不同,基础素质跟不上的对象勇敢地放弃。物联网技术应用培训(深圳站)的组织负责人周先生表示:"我们首先对被培训对象做了筛选,宁可一人开班,也不将不合条件的人滥用充数。因为学员之间相互的影响其实很大,从我们已经确认报名4月培训班的学员来看,不是董事长便是总经理,最低也是部门经理,而且都是带着资源和合作意向而来,这样学员之间的交流是对等的。学员之间找到合作契合点的几率也是非常高的。这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结下同学之谊,而且原本是其它领域的精英,培养成物联网精英的几率会很大。"

  要培养出物联网的精英,还必须要有大师级的讲师。半桶水的讲师只会误导学员,学员即便有成为马云之资也会被废。大师级的讲师来自哪里?在高校?在科研院所?在职业培训机构?都不是,物联网是一个必须实践才能深入了解的产业,真正的大师都是在物联网第一线火并多年存活下来的,长期沉淀和积累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培训(深圳站)的组织负责人周先生表示:"要根据要传授的内容来聘请讲师,不同的阶段,要让有不同经历不同资源的讲师来授课,要讲物联网基本概念、物联网产业现状,我们要请产业联盟的秘书长;要讲物联网技术原理,我们要请行业资深、有多项专利在身的工程师;要讲物联网的应用,我们要请从物联网萌芽就开始做物联网方案的项目负责人。总之,讲师要从产业的前线精挑细选,一点都不能马虎,不能打折扣。"

  精英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武功是不能速成的,速成的武功必然留有隐患。精英的培养也一样。那么如果现实条件不允许被培养对象长期在固定地点接受培训又该怎么办呢?一般的培训课程培训结束后就什么都结束了,学员如何持续地提高自己素养?对此,物联网技术应用培训(深圳站)的组织负责人周先生表示:"学员培训完后应该持续学习,我们的讲师将持续为学员指导,同时我们的第二次课程、第三次课程以及所有的后续课程对学员本人都是免费的。而且我们会将每一期的学员以及他们所掌握的资源进行统计,然后和各方面的资源进行配对,这样学员能长期享受保姆式的贴心服务,这样的服务对于新进入物联网产业的人士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物联网技术应用培训(深圳站)是一个全新的"产业老人带新人"的培养模式。这在物联网人才培养机制中都属首创。这个模式跨越了空间距离、时间长短的限制,将最好的行业经验、最真实的产业信息通过培训班这个平台传递给更多高素质学习者,使学习者专业性更高,根基更扎实可靠。也让物联网精英人数量翻倍,以此奠定了整个物联网产业诞生风云人物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培养模式,物联网产业诞生"马云"将指日可待。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东土精彩亮相华南工博会,展现未来工业前沿技术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

光亚论坛·2024 智能产业聚合高峰论坛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