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限塑令”不再“限”入尴尬
“限塑令”的关键字是“限”,然而“限塑”四年,成效却不尽如人意,这其中折射出的问题引人深思。在几天的采访过程中,记者接触到了很多消费者、管理部门以及业内人士,对于“限塑令”的未来健康发展之路,他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建议一:斩断源头
“不让使用超薄塑料袋,就别让企业生产。控制住源头是关键。”于女士认为,“没有生产,就没有销售”,从源头上打击违规生产厂家才是治本之举。于女士觉得,不管如何加强流通环节监督管理,只要老百姓有使用需求存在,想彻底“断掉”超薄塑料袋的使用就很难。因此,直接断掉源头,才能“一了百了”。我市没有超薄塑料袋的生产企业,就该想办法断掉批发单位的“源头”,加大检查力度,一旦发现批发超薄塑料袋,严惩不贷。
建议二:健全机制
在长期监管工作中,工商执法人员的“一线感触”很有说服力。普兰店市工商局有关人员主动联系记者,阐述他们的观点:完善监管机制,用执法促守法是当前推动“限塑”工作的当务之急。针对地区监管不平衡、部门协作不力的问题,各相关部门应依照相关法规制度,各司其职,严格执法,形成监管合力。应建立案件通报制度,这既包括部门间互通信息,也包括异地间的工作协调,使“限塑”做到监管一盘棋,覆盖全社会。此外,要重视废旧塑料的回收、再生利用环节监管,防止医疗垃圾等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原料生产塑料袋。还应充分发挥市场主办方的积极作用,加大对市场主办方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引导、督促其加强日常管理,提升综合监管效能。
建议三:提高意识
在“限塑令”实施之初,很多老百姓都准备好了环保袋,但时间一长,发现许多市场仍然提供超薄塑料袋,于是又纷纷将环保袋束之高阁。可见,老百姓其实还是有环保意识的,但意识并不强。吴女士认为,“限塑”的根本目的是减少使用塑料袋,即使是合格的塑料袋也要尽量少用。除了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群众自备环保袋购物外,还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自觉抵制不合格塑料袋的良好氛围。
建议四:研发新品
有业内人士认为,“限塑”的最终目标是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标。塑料袋之所以被群众乐于使用,是因为其方便性,要在满足方便性的同时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出替代品势在必行。建议政府对生产企业尽快出台优惠政策,加大科研和资金投入力度,生产出更多符合环保要求、低成本、新型材料的替代品。
【编后】
塑料袋已经存在百余年,功过各半,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对资源环境造成了沉重负担。
“限塑令”颁布四年,优劣各半,大型超市商场基本实现“限塑”,但集贸市场执行情况却很不理想。
连日来,我们在这组系列报道中不断对“限塑令”提出质疑,目的是呼吁“限塑令”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突破更大的瓶颈,“限”到实处,“限”出实效。希望本报这“四问”,会对促进“限塑令”的良性发展起到微薄之力,也希望当我们迎来“限塑令”实行第五年之时,“限塑令”能够扬眉吐气,不再“限”得如此尴尬……

提交
ATMS邀请函 | 以智驭新,协作创造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
光亚论坛·2024 智能产业聚合高峰论坛举办!
新讯受邀参加华为Redcap产业峰会,并荣获RedCap生态合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