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理工大机器人团队激情逐梦

理工大机器人团队激情逐梦

2013/10/11 9:49:13

  机器人团队是太原理工大学一张亮丽的名片。不久前,该校机器人团队在第14届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的机器人创新项目中,凭借作品“未来农场”,一举夺冠。这是第几次得奖,师生们自己都数不清了。此次夺冠的作品是什么样的?机器人团队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同学们在其中又得到了什么?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未来农场”抢眼夺冠未来的农民怎么种地?不用到田间地头浇水、施肥、除虫、打药,坐在办公室就可以完成所有工序。未来的农业什么样?室外有种植基地,室内有科技培育中心、加工中心、营销中心。比如,一种果蔬,从种子种到地里,到加工运输进入市场,都可以在一个地方完成。农业逐渐可视化、自动化、产业化。这一切,都浓缩在“未来农场”里。李卫国是太原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副主任,也是该校机器人团队的领队。“未来农场”的点子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个灵感来源于李卫国今年在日本作访问学者时的一次参观经历,日本的富士通公司通过三年试验,将农业生产变为工业化经营,不仅保证了食品安全,也对环保有很大作用,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回国后,正赶上机器人大赛在即,本次大赛的创新项目又和农业有关,结合未来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粮食短缺、农业用水匮乏、生物燃料不足等问题,一个关于“未来农场”的设想便在李卫国的机器人团队中诞生了。在他和杨学军老师、米平珍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来自各学院的李馥旭、韩煜霖、李康、袁福铖、杨宗翰、杨焕州这6位同学做了精心准备,他们在校机器人基地闷热的环境中,不分白天黑夜,不断试验。最后,一件宽2.1米、长2.5米、高1米的作品完成。在机器人基地,我们看到了这件作品,它利用了五个控制器、上千个机器人结构件、大量的电子电路、自己焊接的遥控板,以及数十种传感器,从室外种植基地、科技培育中心、加工中心、营销中心四大模块36个方面展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未来理想农场的样子。通过远程遥控管理,可拍摄“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可根据土壤温度和水分打开“天窗”,可以把收获的“农作物”直接运至生产车间进行清洗、包装、贴标等,更神奇、也最让评委们赞叹的是,“未来农场”还实现了与市场的对接,通过智能控制,可以与超市或者饭店联网,为他们输送农产品。“梦幻课堂”鼓励创新“未来农场”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大赛组委会名誉主席、清华大学孙增圻教授对作品的完整性和先进理念大加赞赏,一些政府农业部门的负责人或农场经营者看到作品后也颇感兴趣,认为很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其实,该校的机器人团队赢得的荣誉还有许多。

      据了解,太原理工大学非常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该校工程训练中心是教育部综合类首批11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有8个基础教学车间、5条教学示范生产线和7个创新实践基地,负责全校学生的创新实践教学,成为学生动手实践的“大舞台”。2007年机器人团队就诞生于此。理工大每学期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竞赛机器人制作技术基础》选修课,也被学生们称为“梦幻课堂”,如果学生对机器人制作有浓厚兴趣的话,就可申请加入机器人团队,并利用课余时间,在中心提供的平台上自发学习和训练制作机器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玩、玩中想,敢想敢做才有为”,尽管被学生称为“魔鬼教头”,但李卫国毫不介意,说起他的团队和学生,就充满了正能量。在机器人基地,我们还看到了大一的学生们用一种叫慧鱼的可拼接体组建好的“工地小霸王”、“编钟”、“旋转书店”、“炒菜机”等各种智能机器人,李卫国说:“我经常告诉队员们,有想法,想错了,没关系,只要敢想就好。孩子们的思维非常灵活,让人想不到,这些都是他们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制作好的。”坚持创新创造,鼓励敢试敢闯。在历届队员良好的学习和竞技氛围中,队员们不仅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了吃苦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考研、出国和找工作的过程中,他们的表现也更加突出。因为他们都曾有一段寻梦、逐梦的人生经历。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进博聚焦|法孚集团:通过进博会连接中法智能制造

施耐德电气携洞察报告亮相进博会 指引绿色智能工厂端到端全价值链转型

【聚焦进博】英格索兰:坚定扎根中国市场,赋能可持续性智慧工业

HIOKI日置:紧跟工业数智化,从容应对不确定性

COLORO 联合寻材问料 重磅发布《2025 CMF流行趋势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