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丽网安:数据时代将隐私至于何地 加密软件划定底线
近日,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出。先是快递个人信息可供交易,后是连锁酒店的信息系统存在漏洞。让公众在享受到信息时代便利的同时,也深受成为“透明人”的困扰。与以往相比,个人信息泄露贩卖逐渐体系化,危害也与日俱增。个人信息泄露到底怎么治?数据时代的安全底线到底在哪里?就让在信息安全领域有多年经验的山丽网安来告诉您吧。
腹背受敌 隐私安全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自我做主
近日,有媒体报道,多家知名快递公司的大量快递单信息被公开出售,每条价格从0.4元到1元不等。邮政局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的快递数量就超过53亿件,而每张快递单上都有详细的个人信息,其危害可想而知。
几乎同时,有机构指出,慧达驿站提供的无线门户认证系统存在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慧达驿站也对此予以承认。据了解,慧达驿站是国内最大的酒店IT外包服务提供商,大量主流快捷酒店均是其客户。不少人担心,这可能导致大量住客个人信息泄露。
从2012年2月至今,公安部先后四次组织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集中行动,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个人信息泄露之势却屡禁不绝,甚至有体系化、产业式的趋势。个人信息泄露的背后,不止是泄露者有利可图,掌握这些信息的人也会大受其益。记者曾暗访一家保健品企业,看到每个话务员手中都有厚厚一沓表格,上面写着大量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住址和电话号码,并且以中老年为主。而话务员要做的就是挨个打电话,甚至每个电话要打几遍。
如果说电话推销还是低端用法,那么利用个人信息去盗取资金账户,就属于智能犯罪了。本月12日,西安一位黄先生发现支付宝账户上4万元被人划走,支付宝官方微博回应称,“据我们调查,初步判断事件跟身份信息泄露及短信被‘劫持’有关”。今年8月,上海警方捣毁一个通过互联网倒卖公民信息资料、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盗刷信用卡的犯罪网络,总涉案金额达250余万元。
实际上,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危险,可能远超我们想象。据报道,从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在公安部门打掉的900多个非法调查公司中,约1/3曾被企业雇用实施商业恶意竞争,全部实施过针对公民个人的婚姻调查和非法讨债活动。此外,个人信息还可以用来绑架拘禁、敲诈勒索、电信诈骗、非法调查等违法犯罪活动。
泄密乃隐私问题根本 三大威胁同时袭来
据公安部数据显示,从2012年2月到今年8月,查获被盗取的各类公民个人信息超过50亿条,平均每个中国人泄露了4条个人信息。为什么贩卖个人信息日益猖獗?记者采访发现,原因在于:有利可图、有机可乘、有法难平。
有利可图是显而易见的。近期曝出的快递公司的售卖快递单并不算贵,1元以内的价格只能算是薄利多销。如果是高端客户的个人信息,那售价会高。公开信息显示,此前警方在北京查获的非法信息售卖案件中,最高的交易价格达到6万元一条。
有机可乘则是让个人信息泄露成为可能。以快递公司为例,每张快递单都是贴在外面,所有的个人信息都是一目了然。所以不法分子采集个人信息的成本就很低,甚至简单地拍照就行了。此外,由于一些企业的信息保护手段不力,也使得黑客容易盗取大量信息。深陷安全隐患的慧达驿站在公告中也承认,“无线门户系统存在信息安全加密等级较低问题”。
最后,法律上的缺失,对贩卖个人信息的惩罚力度过低。目前惩治贩卖个人信息的依据,主要是依据《刑法修正案(七)》。其中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和贩卖个人信息的危害相比,威慑力不足,何况还要“情节严重”。
业内人士表示,在此前几次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集中行动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只有极小部分能够以《刑法修正案(七)》定罪处罚。其余大部分虽嫌疑重重,但因罚则过轻,无足够的威慑力。
信息时代 运用加密技术防卫隐私最后的底线
建立可靠而完整的法律固然对于隐私防护有长远的助力,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法律尚未成熟之际,隐私防护需要更纯粹、更客观的防护之法,而这个办法就是使用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直接作用数据本身,使得数据即使因为意外丢失了,被窃取了,监听、监控了,加密防护依然存在,真实内容也不会泄露。而如果使用国际先进的多模加密技术,就更能灵活的选择多种加密模式,从而使用户应对各种安全风险。而这项技术使用的典型代表正是山丽的防水墙系列。
隐私是人类最隐秘和最个人的信息,它是绝对不容侵犯的,而在法律尚未成熟之前,主动使用数据本源的防护软件进行安全防护是最好的办法!
关键字:数据安全 加密软件

提交
供应链中的信息安全 浅谈ERP系统的防护要领
针对NSA对云计算安全影响 数据加密是硬道理
“影子IT”信息安全隐患大 云计算发展受阻
看不见的危机 细数云计算的数据安全隐患
信息化与网络安全 这个时代无法逃避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