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了解跨时代的信息安全技术 加密保卫数据安全

了解跨时代的信息安全技术 加密保卫数据安全

       信息时代,人们都十分关注自身的数据安全。而随着个人、企业甚至国家的信息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人们开始不断寻找真正能防护数据安全的技术。而也正是由于这种需求,更着重针对性网络、设备等信息时代的安全技术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和发展着。

       但是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在这些安全技术中,有一项技术确实跨越了时代的界线,从古至今就一直存在着并还在持续发展中,那就是加密技术。

       本源的恐惧诞生古老的需求 加密技术从古至今一直存在

       在互联网还未发明之前,通讯的加密已经是安全部门首要技能之一,从最初简易摩斯码到配合密码本谍报战,演绎着加密与破译的较量。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信息安全专家就预言,在未来,在用户友好加密软件将会在互联网普及,政府将在技术上不可能控制普通人的私人通讯。

       政府也相信这一点。1995 年,一位美国情报部门官员告诉美国 News & World Report,“人人都加密信息的能力正在迅速提高,将要超越我们破译密码的能力。”美国政府将加密软件分到军需品类别禁止出口。并且有政府人员提议,所有加密软件都应该给政府留下后门。

       虽然当年协助政府的信息安全企业打赢了这场战役。但当时的克林顿政府最终承认无法在互联网上控制加密软件的扩散的事实。然而,十多年之后的现在再看,那家信息安全企业却在整场战争中一败涂地。能够防止美国国安局监控的加密软件到处都是,但几乎没有人使用。

       为什么存在着一种自古就有的安全技术,没人去使用呢?这个疑问的答案就让在信息安全领域有多年防护经验的山丽网安来告诉您吧。

       灵活度、使用性是加密技术未能普及的关键

       现今大多数在线服务提供加密功能。比如 Gmail 和 Hotmail 支持 SSL 加密标准。如果你访问一个网站,地址栏右侧显示一个锁子图标,这说明该网站做了 SSL 加密。不过 SSL 加密是用来从普通黑客处保护数据的,并不能从政府手中保护数据。

       因为 SSL 加密标准仅仅保护你的设备和互联网公司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因为这些互联网公司拥有你这些加密数据的非加密版本数据,它们可以无障碍访问你的所谓加密数据。因此,如果政府想要得到你的数据,它只需要向这些互联网公司施加压力便可以获取。

       如果用户愿意使用端对端加密通讯,那么上文所述问题便可以得到解决。信息发送者在本地将信息加密,信息接收者在收到加密信息后本地解密。谷歌、微软等信息传输媒介仅仅能够访问加密信息,这样它们便无法为政府提供你的信息拷贝。

       虽然理论是这样的,但加密技术未被广泛使用的关键还在于,在传统的印象中加密技术过于死板和单一,因为它防护的对象就只有数据,一旦碰到更多的变化将无从应对。

       这其实也是很多人对于加密技术的一个误区。怅然加密的防护对象一直是数据和信息本身没错,但这却不是它的劣势反而是它的优点,因为它对于数据本源防护的效果,使得借由这种技术防护的数据即使遭遇了各种安全危机之后被泄露了、窃取了、监听了,加密防护依然保护着数据本身,只要算法不被破译真实内容永远也不会泄露,从这点看,加密技术可以说是保护信息安全最好的防护手段。

       同时对于灵活性的问题,加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并克服,而现今能适应各种加密需求和加密环境的技术确实已经存在,那就是国际先进的多模加密技术。

       多模加密技术采用对称算法和非对称算法相结合的技术,在确保了数据本身得到高质量加密防护的同时,其多模的特性正是能让用户自主地选择加密模式,从而能更灵活的应对各种防护需求。同时作为这项技术使用的典型使用代表,山丽防水墙的多模加密模块还采用了基于系统的透明加密,进一步保证了加密防护的便利性和完整性(加密与格式无关)。

       可以不夸张的说,进化至如此的加密技术及其软件产品,一旦被个人、企业甚至是国家所使用,必然会克服一切的数据安全防护难关。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供应链中的信息安全 浅谈ERP系统的防护要领

针对NSA对云计算安全影响 数据加密是硬道理

“影子IT”信息安全隐患大 云计算发展受阻

看不见的危机 细数云计算的数据安全隐患

信息化与网络安全 这个时代无法逃避的话题